-
1 # 鶴林雨露3
-
2 # 榮恥鑑定師
其屬人類遺蹟。如要論文化和文明,則,需要人們判斷良渚人群有怎麼樣的共同意志以及相關成果是否是具有獨立性、先進性,如良渚人具有完全競爭中的共同意志(一般情況下,都有這個,其不會是一群被外界統治的人群),其就有文化,這文化會被體現在他們的勞動成果上和戰爭結果上,如良渚人群獨立自主並有非抄襲的精神和物質成果,或有領先同期其他人群的精神和物質成果,則,其就有文明。
-
3 # 一本萬體
屬於成熟的農業時代,但依然是石器工具,沒有青銅器,各方面水平較低。同時期的埃及西亞已經是青銅器鼎盛期,有王國,有國際貿易等等。後來,黃河流域進入青銅器時代後,良渚衰退,融入青銅器時代。
-
4 # 秦帝輝騰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虞朝子民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8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前段時間,中國考古界爆出了一條重磅新聞,那就是“良渚文化”被確認為是“良渚文明”!文化與文明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在學術上,正式夯實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這一說法的考古基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說“目前主流的國際學術界已經因良渚的發現,接受了中國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觀點。”而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勳爵近日在第三屆“世界考古上海論壇”的公眾演講中就指出,良渚遺址處於和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同的時間點上!
按《全球通史》的說法,文明的特徵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所以良渚文明被世界確認,離不開良渚古城的發現。因為這座古城,證明了當時華人的城市、國家等等的存在!
其實從2007年良渚古城被發現開始,良渚文化就重新進入大眾視線。良渚古城由包括莫角山遺址 、良渚古城區和外郭區等部分構成,面積達8平方公里(而著名的蘇美爾人烏爾古城面積僅0.6平方公里)。其中根據測年資料,良渚古城的塘山、水壩、反山、莫角山宮殿都已距今4900~5000年,城牆約距今4800年,外郭大致距今4700年。
雖然古城剛被發現時,有人質疑,城內缺少民居祭壇,但是近些年來考古的發現,則打破這一質疑。還有城牆底下石塊如何採集等等的疑問,這些年也已經被解開(古城石塊在山體表面沿著裂紋扳動,並不需要費力開鑿)。
最能證明古城有都城性質的是莫角山遺址。作為古城的宮殿區,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670米,南北寬450米,面積30餘萬平方米,最高處1.2米,土層厚達10.2米。上面有3個土墩,西北為小莫角山,東西100米,南北60米,相對高度約5米;東北大莫角山,東西180米,南北110米,相對高度約6米;西南的烏龜山形若龜背,東西80米,南北60米,相對高度約8米。作為一個人工臺地,莫角山宮殿區工程量不亞於埃及的大金字塔!
當然,還有人認為,光有土臺沒法證明那就是宮殿區。但大莫角山頂上發現了7 個面積約300至900 平方米的房屋臺基,並呈南北兩排分佈,外圍還有寬約4~15、深約0.6~1.5 米的圍溝。圍溝在良渚文化晚期被廢棄填平後,當時的人又修建了石頭牆基。
小莫角山則發現早期階段房基,東西長約25.5米,南北寬約15.5米,總面積約380平方米,部分柱坑直徑達1.25米。
-
5 # 薪火之源
中華文明是一條大河,有很多支流。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大地灣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很多。這些支流最終都要匯入中原王朝文明的滾滾洪流中。
-
6 # 袁聰
首先,世界任何地方的考古發現,先有文明,後有文化。
中華民族的考古是同樣的道理。良渚肯定是文明,而且同樣先有文明,後有文化,文明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文化是人類社會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科學技術發展的昇華和結果,創造人類社會發展價值和意義的總和。
良渚文明、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大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的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
良渚文明、文化屬於石器文明、文化,距今約5200—4000年,主要分佈在環太湖地區。
良渚文明、文化在農業、紡織、制玉、製陶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良渚農業相當發達,各種石器農具、日用工具如錛、石犁、耘田器、穿孔斧、穿孔刀;農作物如秈稻、蠶豆、甜瓜等。開創了養蠶和生產絲織品的新領域。陶器以黑陶為主,各種玉製品,三足器都很普遍。
同時,良渚也逐漸顯示出貧富分化的跡象。
-
7 # 玉佛緣345
良渚文化申遺成功,也是世界對良渚文化文明的認可。
良渚文化文明也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很多人對良渚文化了解不深,說出了良渚文明與華夏文明沒有牽連,是對良渚文明沒有深入瞭解。
良諸文化距今約4000多年,從出土的玉器來看,它神秘的面紗將逐漸被揭開:
良渚出土玉器的獨特性,大小玉件的神秘神徽,將與華夏文明,世界文明,甚至於外星文明難以分割的連繫, 將打破人們的傳統思想,揭開另一個盛世文明!
-
8 # yamts
文明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觀念、工具、語言、文字、信仰、宗教觀念、法律、城邦和國家等等。至今沒聽說有世界文明遺產《公約》,卻有世界文化遺產 《公約》,該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絡的建築群;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專案,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准: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 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絡。文明與文化有諸多區別……,從時間上來看,文化的產生早於文明的產生,可以說,文明是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時代,只有文化,而沒有文明,一般稱原始時代的文化為“原始文化”,而不說“原始文明”。因此,學術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
9 # 聞魯生
中華文化東南來,不是刻意輕薄黃河流域,實乃良渚文化周遭之七千三百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六千四百年前上海崧澤文化,約摸五六個文化群的自然而然生存狀態,分別展示江南一隅文明滋生,絕非虛妄之言。
及至唐宋,詩詞東南飛,移情別戀長江流域,未必表達文明之根本源頭,卻也暗示了枝繁方能葉茂,爭鳴方能進取之樸素道理。
文明蹤跡飄忽不定,仍有許多偶然與必然原因,須要“問土”地下。中國不似大理石之帝國中東抑或羅馬,一柱擎天而文明畢現。可那河姆渡的排排木柵欄,可那崧澤的兩口圓圓水井,至少表明華夏先人定居於此,繁衍於此、文明於此!
成熟甲骨文到圓潤大小篆,以及再往前追溯,時間單位至少都是數千年之概念。所謂倉頡造字,亦如《山海經》傳說,不可能一氣呵成呱呱墜地。
寄望考古新發現,就土木中華而言,價值絕並不遜色登月。
回覆列表
世界終於糾正了中國史學界所謂專家們的千百年謊言了。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水稻,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
谷歌,百度等搜尋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
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我說的這些全是有據可查的,中原文明說的磚家們卻視而不見。
中原人炎帝圖騰是牛,黃帝圖騰是熊,蚩尤的圖騰是牛鳥,只有百越的圖騰崇拜的是龍!龍居大海。中原小池塘也是海的概念?連龍的發源也會睜眼說瞎,太可笑了。
有的專家們是為了利益,把一塊普通紅山的玉豬蟲,非要說成是玉豬龍就是有利益關係。紅山人崇拜過龍的證據有嗎?這麼簡單的常識會不知道?用一個孤證歪曲事實就是為了利益,把紅山玉抄成天價才是不良專家們的目的,現在的專家道德缺失太多了!
今天,良渚申遺成功,世界正式公認了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發源史,就在江南的浙江杭州嘉興這一帶。中原的石器時代冒充是中華文明發源地的謊言被徹底揭穿了,那條所謂“紅山玉豬龍"的真相也大白天下,假的永遠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