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飛的孤雁1

    謝謝邀請。醫學從矇昧發展到現代,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必然結果。是科學進展不斷突破人的認識侷限性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人們對未知世界認識的不斷加深,拋棄陳舊的不合理的認識,接受新的科學成果,促進了現代醫學的高速發展。此時再回到從前,拜古人為師學中醫,有前途嗎?這跟圖財害命有何不同?孤雁認為:哪個版本的傷寒論都不值得學。

    承受能力有限,可接受中等及以下強度的噴。

  • 2 # 江南印象44488126

    學中醫必須博覽群書,知天文曉地理,尤其傳統文化的精髓都應涉略。《傷寒論》乃經方之冠首,治療之極則,學醫所必由,是中醫必修經典,也更注重臨床,如果一定要推薦哪個版本的更好更通透,我認為非陸淵雷《傷寒論今釋》莫屬。

  • 3 # 老五180101701

    想要容易入手和接受,先讀涪陵古本的《傷寒雜病論》,這是孫思邈整理過的。如果說最接近原版,就是桂林古本。從桂林古本,可以發現許多一直傳下來的解讀謬誤。

  • 4 # 秦鳳路經略安撫使

    自我個人的經歷,我認為《傷寒論》無疑是中醫入門的最佳途徑。

    我很贊同有些同仁的說法,初學以熟記《傷寒論》原文為主,而不是看各家註解,因為初學者沒有能力分辨註解的正誤。

    至於《傷寒論》的版本,我手頭的趙開美刻本有中醫科學院藏本和臺北本的印本。但是我建議先買箇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的《傷寒論校注》,定價42元,物美價廉。

    劉渡舟先生組織的校注代表了當代的最高水準。先不要管註解,背原文,背原文,背原文。記不住原文,一切都是浮雲。

    另有一本名聲很大。

    但是不建議初學者細讀,裡面有許多醫家多《傷寒論》的理解,問題是都是編者把符合自己意見的註解聚集在一起,不同的卻沒選取。

    下面這本可以參考。

    至於日本的底本,我有印本,但沒細讀,不做妄評。桂林本和涪陵本我是沒有讀的想法。

    以上只是給初學者一個建議,當然有一定功底自然要多讀各家見解,拓寬自己的視野。傷寒派名家太多了,有的看了。

    另外,再返回去把《素問》的《熱論篇》,《刺熱論篇》,《評熱病論篇》和《逆調論篇》多看看,體會體會。有好處。

  • 5 # 使用者5918040828181

    如果沒中醫基礎,要先學好中醫基礎理論。然後在參照原文讀各家註解。推薦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不應先學原文,原文深奧難董,如無名師點撥或有很好的悟性很難學會。郝萬山老師在網上講解《傷寒論》的影片值的學習。

  • 6 # 李植波

    學中醫要看《傷寒雜病論》是有不同版本,目前史學界已經考證出,真正的最可怕的焚書篡改書運動,是在獨尊儒術漢朝時期進行的,最大規模持續幾百年,不是現在儒教篡改了的《黃帝內經》12經,多出來了一個“手少陰心經” 就連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東漢才出來的《傷寒雜病論》後來也是屢次遭到篡改,治病效果變得非常差勁了!現在張仲景的《傷寒論》是經過王叔和的重新加工而出來的。要看就找《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看,這個版本和通行版比較之下變化最大的一個版本。張仲景第四十六世孫張紹祖稱“吾家傷寒一書,相傳共有十三稿……茲所存者為第十二稿……叔和所得相傳為第七次稿”。“吾有世傳抄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向不示人,得人不傳,恐成墜緒”。清代左盛德拜了張紹祖為師,得到了這個珍貴的抄本。1894年左盛德將此書傳給羅哲初,並作序冠以《桂林古本》名,卷首署名“漢長沙太守南陽張機仲景述……桂林羅哲初手抄”。

    1934 年,羅哲初借予黃竹齋抄寫成《白雲閣藏本》(略稱《白雲閣本》), 1939 年由張伯英資助而方校刊公世——這是第一次出版,民國時期。1956年羅哲初次子羅繼壽將該書獻出,於1960年出版——這是第二次出版,解放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改了很多小說的結局,你認為他改的怎麼樣?更接受哪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