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瓜談美學

    文徵明小楷《離騷經》,據自署乙卯年(1555年),此時已八十幾歲高齡,文徵明在小楷書法藝術創作上的成就構成了他藝術生涯中光輝的一頁,其影響深遠直至近現代。

    所謂絢爛至極、復歸平淡之化境。每次我寫小楷的時候都要把手機關機生怕收到打擾。可以說小楷是所有書法字型中最需要靜心研習的。此帖體式為橫放的梯形,頂左底右,滿紙欹側,給人以側面示人之感,極力打破小楷的平正板滯。然其在不平衡中又尋求平衡,偏而得中,欹而復正,險中求穩,斜正相生,處處設險,又處處救險,妙趣橫生,是相對難以臨摹的名帖。個人建議從筆畫入手,細心體會出鋒入鋒和用筆頓挫緩急即可。等過個幾年沉澱再翻出來臨摹你會有一種柳暗花明的頓悟。

  • 2 # 日月合一

    《離騷經》是一幅格調古雅、法度嚴謹而又富有個性的小楷佳作。通觀整幅作品,小楷每字不足 1 釐米見方,然而一絲不苟,結構緊湊,行款整齊,秀美之中不乏骨力,法度謹嚴而絕不呆板,這正是文徵明技高他人一籌之處。與趙子昂小楷結字縝密、用筆俊逸秀麗不同,《離騷經》結字疏朗,常以點代畫,開闊了間架結構中的空白之處,達到了密處見疏的藝術效果,故其體勢雖茂密,用筆勁挺,但並無侷促拘謹之感。在結體安排上,《離騷經》字勢多呈欹側之勢,如“陬”“離”“既”“踵”等字透過點畫或偏旁部首在位置和角度上的微妙變化,寓險絕於平正之中。這樣處理,不但結構靈活、多變,避免板滯,同時也可產生筆勢,使行氣更加流暢。《離騷經》書者善於處理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字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正或斜,行氣貫注,故而通篇清麗俊秀,骨力遒健,和諧自然,令觀者有賞心悅目之感。

  • 3 # 楚都墨客

    文徵明(1470_1559),原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其書畫造詣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

    離騷經是文徵明晚年86歲所書,此帖體勢多為正方或偏方,時有長方形,這件小楷每字不足0、5釐米,字字精爽,細膩而不纖弱,法度嚴謹又不呆板,其帖筆畫技巧嫻熟,用筆輕盈,結體隨意,乾淨明快。展示了其深厚功底。

    用硬筆臨多離騷經個人建議選用0、7中性筆。0、7筆出水流暢穩定,也易出鋒,對臨帖既好表現筆畫也易駕馭。如何臨好離騷經,應先進行讀帖,對帖中筆畫、筆法、結構,章法。予以分析總結。找出其特點方可落筆。

    1.橫.多為順鋒起筆,或落紙頓筆,型成切筆,收鋒頓筆。

    2.豎.藏鋒起筆,重起輕收,中鋒行筆,直挺有力。

    3.撇.附於變化多端,長撇多藏鋒起筆,下筆輕頓。提鋒行筆,收尾出鋒,短撇突出啄勢,頓筆明顯。

    4.捺.起筆,輕入重收,中間多有一向上弧型,有些直接直線行筆,就地收筆。平捺則呈”一波三折”之勢。

    5.鉤.多做淡化處理,行筆至鉤處,比較含蓄,引而不發,含而不露。

    6.折.頓筆外拓,有方有圓。

    7.點.尖筆入紙,頭尖圓尾,圓潤秀美,靈活多變。

    以上為離騷經用筆特點,硬筆由於筆小堅硬,很難去表現毛筆的藏鋒,側鋒特點,臨寫時不應過於機械,應當取捨,多注重字的比例結構,呼應關係。不應過多注重筆法。硬筆筆法的運用全在運筆的輕重、提按、頓收上面,還須細心體會。

  • 4 # 金濤書法

    沒臨過,不敢造次回答。

    不過總體上來說,硬筆和毛筆雖然都是寫中國字,但由於工具上的區別,硬筆寫不出毛筆的效果。

    如果在硬筆工具上改進,偏要達到毛筆的效果,這有意義嗎,直接毛筆寫不好嗎?

    總之,個人拙見,硬筆臨古帖,不要穿新鞋走老路,有神韻即可,點畫細節不必苛求,太苛求了,容易形似神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棗子會拉肚子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