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
2 # 渝都觀察者
從整個歐洲歷史上來看,英國和法國關係是十分緊密的,因為兩國離得近,區位相近。而且,在歷史上,兩個國家也曾差點就合併了,因為在1154年亨利二世時期,英國和法國國王都是一個人。因此,從根源上,可以說英國和法國的文化,習俗都是非常接近的,價值觀也是差不多,人種更是接近,這些都是英法關係交好的基礎。
而到了近代,因為德國的崛起,使英法兩家感受到了威脅,德國向英法這兩個老牌強國發起了挑戰。憑藉其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力量,德國向英法發起了挑戰。面對德國的威脅,英法不得不走到一起。
總而言之,兩個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關係,只有永恆的利益。從總體上來講,英法的合作完全是利益的驅動。英法的合作就是這種情況,當然這種合作並不牢固,而且隱藏著很多矛盾。儘管一戰後英法攜手合作,但兩國的矛盾仍然沒有消除,兩國一直在明爭暗鬥。
兩國關係非常複雜,非常象中國古代李後主詞當中所說的,剪不斷,理還亂。
首先,兩者的領屬關係,在歷史上有交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英格蘭在形式上是法國的一個組成部分。英格蘭第1個統一全境的國王,征服者威廉,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法國諾曼底公爵。而他在征服英格蘭之後,其實大部分時間並不呆在英國。英格蘭只是他征服的領地。在這段時間內,法國文化全面入侵英國,是英國上流文化的主體。時至今日,英語當中有大量的法文藉詞,其歷史原因也就在於此。法國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區,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英國的國土。一直到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時期,英國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島國,他在歐洲大陸上還佔有一片領土就是現在的法國布列塔尼地區。布列塔尼和不列顛,實際上同出一源,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關聯。後來由於戰爭的原因,英國對於這一地區的控制越來越少,最後完全喪失。
其次,古代史當中,兩者之間的戰爭關係非常普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英法百年戰爭。著名的聖女貞德的故事實際上就是發生在百年戰爭的晚期。這場戰爭實際上是關於法國王位的繼承權之爭。當時的英國國王,希望以自己的母系血統繼承法國王位,但被法國貴族拒絕。他們另行推舉了另外一位法國國王,兩者之間關於法國王位展開了百餘年的鬥爭。
再次,在近代史當中,兩者之間的鬥爭依然頻繁。法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所以全力經營在大陸地區的主導權,排擠英國,這個戰略雖然取得了成功,卻也使得英國在海外殖民的過程當中佔據了先機,反而使得英國在之後國力反超法國。英國在這個時候採取了拉攏第三方削弱法國勢力的手段,在英國外交史上被稱為光榮孤立政策。比如,拉攏普魯士和俄國,在拿破崙對外擴張的時候構建了反法同盟。滑鐵盧之戰的指揮官,就是英華人惠靈頓。普法戰爭後面也有英國的影子。而隨著德國統一,實力大增,英國開始調整戰略,聯合法國對抗德國。在一戰和二戰的時候,英法都是合作關係。二戰以後,法德關係和解,英法之間的蜜月期也就宣告結束。之後英國長期奉行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和法國相對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日益疏遠。
最後,總的來說,英法兩國之間的國力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在古代,法國國力要顯著優於英國,在相互關係當中處於主導地位。在近代,英國國力要優於法國,因此主導了兩國關係。二戰以後,兩國實力都嚴重衰弱,實際上都成為了美國的附庸。而德國經濟實力恢復之後,已經成為了歐洲事實上的主導國家。這時候,就沒有所謂的主導關係了,兩者都是依從於美國。這個時候關係反倒相對正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