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泡泡天下事

    生很多孩子,但是教育跟不上,只是數量。然而,以前,大家都差不多,吃飽穿暖就行。

    現在來說,養兩個孩子都比以前養八九個孩子艱辛,因為,生下來,吃穿只是極少的一部分,孩子的教育才是大問題。

    教育,不僅僅是讀書,還有思想品德,還有興趣愛好,才藝等,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後。

    可你說,有一樣沒變,那就是父母們的期望,父母們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過鄰居家的孩子,班上的孩子,然而,即便學習最好的孩子,家長們還是覺得不如別人家的聽話。

    再說一個全職媽媽的日常,兩個孩子,一個高中,一個幼兒園。

    早上,5點多起床,做早餐,開車送老大上學,回來後,照顧小的吃飯,送小的上學,11點左右,做午飯,接老大回家吃飯,午休後,送老大上學,4點多,接老二,回家後給老公做晚飯,一家人吃完飯後,陪老二玩一會,接老大放學,給老大做飯,洗碗,打掃衛生,再看看時間,已經12點了,收拾睡覺。

    忙的就像個陀螺,好不容易週末了,還要送老二學興趣班。

    以前的父母這樣嗎?肯定沒有。可即便如此,很多孩子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患了抑鬱症,厭學,過早踏入社會。

    以前的孩子輟學了,可以出門打工,或者等著接老爹的班,現在的孩子,輟學都基本開始混社會,進網咖。

    未來因為沒有學歷,進而沒有工作,進而買不起房,結不起婚。以前這樣嗎?

    沒有,以前大家貧富差距不大,結婚也不至於非要買房,所以,這就是巨大的區別。

    現在的父母,他們優生優育,希望把這一個孩子培養成才,而不是養很多孩子,給社會帶來負擔。

    他們更加重視教育,重視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未來,而不是單純的生下來,讓孩子活著就行,他們更加重視質量。

  • 2 # 皮哥豆妹

    時代不同了呀,老一輩人都是大鍋飯啊,在工廠裡吃到老啊,還有接班,只要幹到年齡退休了單位發養老金。現在不同了,很多事業單位都改編企業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九十年代初大批工廠倒閉,工人下崗,個體戶興起。時至今日我們的經濟,文化,教育,科學,進步的不是一點半點了,可以說幾十年質的飛躍。時代在進步,人類在發展。

    現在四五歲小孩跟人精似的,過去四五歲小孩啥樣?環境不一樣了,培養孩子優生優育已經普及到每個人的腦海裡了,就連現在不怎麼發展的小縣城都是各種培訓班,唱歌,跳舞,樂器。任何成熟社群裡都有早教班,周邊最熱鬧的也是教育培訓機構。

    我們現在年輕父母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過去即便窮一家最少也有三四個孩子,過去想法就是能養活就行,長大了是一個勞動力,大了日子就好了。現在的父母很少有養兒防老的概念的,生孩子就是自己精神寄託,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作為父母思想不一樣自然對孩子的態度也不一樣!

  • 3 # 清和老師

    這個無處不焦慮的時代,看著各大補習班人滿為患,焦慮其實已經蔓延到育兒。我個人認為這也不是壞事,主要看家長的心態是怎樣的。

    談一談我個人的想法:

    一、關於老一輩育兒,因為那個時候經濟條件有限。肯定不會注重孩子的興趣發展,現在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再加上,家長們小的時候也沒有得到興趣的培養,所以希望下一代能夠有一個好的學習機會。

    二、老一輩的時代,每一個家庭都不會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家長之間相互也沒有攀比的心理。

    三、現在很多孩子都是雙方的老人,同時在帶。在時間和經濟方面都比較寬裕,也有這個條件,讓孩子培養興趣。

    四、其實進行課外興趣的培養不是壞事,但是建議不要太多,不攀比,不焦慮,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挑幾樣孩子喜歡的,孩子自己優秀的話也能提高自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系統地學習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