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寫古時進貢荔枝事。歷史上把荔枝作為貢品,最著名的是漢和帝永元年間及唐玄宗天寶年間。“十里”四句,寫漢和帝時,朝廷令交州進獻荔枝,在短途內建驛站以便飛快地運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計其數。“飛車”四句,寫唐玄宗時令四川進獻荔枝,派飛騎送來,到長安時,還是新鮮得如剛採下來一樣,朝廷為了博楊貴妃開口一笑,不顧為此而死去多少人。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特點,在運輸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為飽口福而草菅人命。這一點,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已作了描寫,蘇詩中“知是荔支龍眼來”、“宮中美人一破顏”句就是從杜牧詩中化出。但杜牧詩精警,蘇詩用賦體,坐實了說,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永元”起八句是第二段,轉入議論感慨。詩人以無比憤慨的心情,批判統治者的荒淫無恥,誅伐李林甫之類,媚上取寵,百姓恨之入骨,願生吃其肉;感嘆朝廷中少了像唐羌那樣敢於直諫的名臣。於是,他想到,寧願上天不要生出這類可口的珍品,使得百姓不堪負擔,只要風調雨順,人們能吃飽穿暖就行了。這段佈局很巧,“永元”句總結第一段前四句漢貢荔枝事,“天寶”句總結後四句唐貢荔枝事,“至今”句就唐事發議論,“無人”句就漢事發議論,互為交叉,錯合參差,然後用“我願”四句作總束,承前啟後。
“君不見”起八句是第三段,寫近時事。由古時的奸臣,詩人想到了近時的奸臣;由古時戕害百姓的荔枝,詩人想到了近時戕害百姓的各種貢品。詩便進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嘆,舉現實來證明,先說了武夷茶,又說了洛陽牡丹花。這段對統治者的鞭撻與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於說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詩指責奸臣而不指責皇帝,是詩家為尊者諱的傳統。就像杜甫《北征》“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寫安史之亂而為玄宗開釋;李白《巴陵送賈舍人》“聖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寫才士被貶,反說皇帝大度。蘇軾在這裡用的也是這種“春秋筆法”,很顯然,他不僅反對佞臣媚上,對皇帝接受佞臣的進貢,開上行下效之風,使百姓蒙受苦難,他也是十分不滿的。這一段,如奇軍突起,忽然完全撇開詩所吟詠的荔枝,雜取眼前事,隨手揮灑,開拓廣泛,且寫得波折分明,令人應接不暇。而詩人胸中鬱勃之氣,一瀉而出,出沒開闔,極似杜詩。
詩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寫古時進貢荔枝事。歷史上把荔枝作為貢品,最著名的是漢和帝永元年間及唐玄宗天寶年間。“十里”四句,寫漢和帝時,朝廷令交州進獻荔枝,在短途內建驛站以便飛快地運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計其數。“飛車”四句,寫唐玄宗時令四川進獻荔枝,派飛騎送來,到長安時,還是新鮮得如剛採下來一樣,朝廷為了博楊貴妃開口一笑,不顧為此而死去多少人。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特點,在運輸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為飽口福而草菅人命。這一點,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已作了描寫,蘇詩中“知是荔支龍眼來”、“宮中美人一破顏”句就是從杜牧詩中化出。但杜牧詩精警,蘇詩用賦體,坐實了說,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永元”起八句是第二段,轉入議論感慨。詩人以無比憤慨的心情,批判統治者的荒淫無恥,誅伐李林甫之類,媚上取寵,百姓恨之入骨,願生吃其肉;感嘆朝廷中少了像唐羌那樣敢於直諫的名臣。於是,他想到,寧願上天不要生出這類可口的珍品,使得百姓不堪負擔,只要風調雨順,人們能吃飽穿暖就行了。這段佈局很巧,“永元”句總結第一段前四句漢貢荔枝事,“天寶”句總結後四句唐貢荔枝事,“至今”句就唐事發議論,“無人”句就漢事發議論,互為交叉,錯合參差,然後用“我願”四句作總束,承前啟後。
“君不見”起八句是第三段,寫近時事。由古時的奸臣,詩人想到了近時的奸臣;由古時戕害百姓的荔枝,詩人想到了近時戕害百姓的各種貢品。詩便進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嘆,舉現實來證明,先說了武夷茶,又說了洛陽牡丹花。這段對統治者的鞭撻與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於說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詩指責奸臣而不指責皇帝,是詩家為尊者諱的傳統。就像杜甫《北征》“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寫安史之亂而為玄宗開釋;李白《巴陵送賈舍人》“聖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寫才士被貶,反說皇帝大度。蘇軾在這裡用的也是這種“春秋筆法”,很顯然,他不僅反對佞臣媚上,對皇帝接受佞臣的進貢,開上行下效之風,使百姓蒙受苦難,他也是十分不滿的。這一段,如奇軍突起,忽然完全撇開詩所吟詠的荔枝,雜取眼前事,隨手揮灑,開拓廣泛,且寫得波折分明,令人應接不暇。而詩人胸中鬱勃之氣,一瀉而出,出沒開闔,極似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