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77de8

    雁蕩山也叫雁山或雁巖, 以山水奇秀聞名,是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白堊紀流紋質破火地。《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以景觀區位分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其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雁蕩山名稱的由來主要有兩種意見。

    一、因景起名

    就十六個字“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秋雁宿之”。現景區介紹和相關資料都以此為據。據資料百科述:南朝時期,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蕩山開山之始。唐代時期,西域高僧諾詎那因仰慕雁蕩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蕩山弘揚佛教。其人被奉為雁蕩山開山鼻祖。宋代時期,雁蕩山開發規模逐漸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為雁蕩山發展鼎盛時期。

    二、以貫休的詩句謂之

    沈括考證:(宋代)祥符年間,因為修建玉清宮,在開山伐木時,才被人所見,這時還沒有山名。自古以來的地理圖籍表冊上也沒有記載,南北朝的劉宋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遊歷永嘉一帶所有的山水,唯獨不見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根據西域書籍記載,羅漢諾矩羅曾住在中國東南海邊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貫休寫過《諾矩羅贊》,詩中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後人是根據貫休和尚的詩句結合周圍景色命名的。見《夢溪筆談·譏謔》:“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後因伐木,始見此山。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又以經行峽、宴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餘觀雁蕩諸峰,皆峭拔崯怪,上聳千尺,窮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千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音漕去聲。之穴,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峽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三、謝靈運賦詩但未提過雁蕩

    山水詩開山鼻祖謝靈運曾在當時還不叫雁蕩山的這個地方著有《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一首:“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 透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川渚屢逕復,乘流玩迴轉。萍萍泛沉深,菰莆冒清淺。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現景區內有“謝公嶺”和 “落履亭”,皆是紀念謝靈運歷遊雁蕩山的史實。此詩現雁蕩之景,無雁蕩之名,與沈括考證“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相合。所以,除非是沈括謬誤,否則以貫休的詩句命名顯得更有說服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一個好的多肉植物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