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能談談明清兩朝的一些驚人的共同點?
4
回覆列表
  • 1 # 巢湖夏閣閣主

    我先來,明武宗正德皇帝作為明孝宗的獨子因為沒有後代,皇位落入旁系嘉靖一脈。而清朝同治皇帝也正好作為咸豐皇帝的獨子也是沒有後代,皇位落入旁系光緒一脈。

  • 2 # 保護的意識

    首先,明朝是從元朝結束後建立,而清朝則是在明朝後建立,都可以算作是從異族手裡奪過來的,這是一個共同點。

    其次,在兩朝建立之初,皇帝的權威都曾受到“皇叔”的威脅,建文帝朱允炆終究被皇叔朱棣取代,而清朝的多爾袞雖未取代順治帝位,但以皇叔之尊的攝政王絕對不是一般的威脅。

    此外,在朝廷官制當面,由於兩朝相隔近的緣故,自然有很多共同處,明朝有內閣在六部之上,而清朝的軍機處也有類似的職能。在地方上,明朝已有總督和巡撫,清朝更是將這些職務固定化,明朝的布政使、按察使等,在清朝也有。

    另,兩朝國祚都是二百七十多年,南北皆有隱患。

    總之,拿兩個朝廷相比,總歸是有很多共同點,畢竟範圍太大,可比的自然也就多了。

  • 3 # 弢夢殤寒捻宸光

    大一統為主,小戰亂為次。社會相對穩定,重農抑商,蔽關鎖國,海禁政策,明清散文小說,手工業發展,瓷器,茶葉,絲綢,發展

  • 4 # 腦洞趣味歷史

    共同點:加強君權。

    從秦始皇開創“君主專制”制度起,歷朝歷代都圍繞著加強君權這個主題不斷前行,明清時期的君權專制擴張達到了巔峰。

    細分下去,明清時期君權的加強,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君臣朝會上,禮節的問題

    君權自出現那刻起,它便是由一整套制度體系,支撐起來的,其中“禮”的地位尤為重要。

    何謂禮?紀綱是也。——《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一》

    董仲舒在提出君權神授觀點時,為了加強帝王的權威,他同時還提到“三綱”的概念: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這套觀念,在父子、君臣、夫妻之間,構築起了由“禮”為核心的尊卑秩序。

    二、相權的衰弱

    相權在秦漢時期,地位是最尊貴的,他們可以統領百官、封駁詔書(否定皇帝的行政命令)。

    漢武帝時,為了削弱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權利(政事不專任二府),漢武帝任命了一批儒生,組成內廷,分割丞相的權利。

    漢成帝時,他又在中央設立三公制度,將相權一分為三。

    但丞相這個職位,在皇帝眼中始終是非常敏感的存在,畢竟權臣篡位,可不是一兩起。

    吸取了這個教訓,丞相從設立時起,歷朝歷代都會想方設法削弱相權,最常見的手段便是“分權”。

    最穩的當屬朱元璋,當時胡惟庸密謀造反一事暴露後,他便徹底廢除了丞相制度。

    三、特務機構的發展

    皇帝害怕丞相、擔憂邊疆,由此,便有了特務機構的出現,這些人或許只是官吏府內的僕人,或許就是官吏的家屬,他們的存在就是皇帝的定心丸。

    在有記載的特務機構中,最誇張的存在要數朱元璋設立的錦衣衛。

    這批探子人數多達50萬人,保證了皇帝哪怕足不出戶,也可以知曉哪位大臣吃了什麼的程度。

    四、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現

    八股取士,是透過人才選拔這一步,保障自己選拔的人是滿足“忠孝”的忠臣。

    八股文,厲害之處就在於,它不需要你有太多獨立思維,你只要背熟國家指定的東西即可。

    如此一來,不想當官,或者對朝廷不滿的,很容易就可以查出來。

    五、中央對地方管控加強

    明清時期,對於地方的管控,也是歷朝之最。

    比如改土歸流政策和抽籤選取活佛兩種制度,便能夠在中央強勢的時候,對地方形成有效的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程管理專業考研,選擇工學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