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鼠鼠

    首先我的一個觀點,看動漫的不少,但是喜歡看動漫的不多。

    大多數觀眾還是心情好,看到某幾部特別火瞄一眼,或者童年時電視臺播過回憶一下情懷而已,因而動漫對他們而言依舊是小眾文化。

    而至於為何還將其認為是小眾文化,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美式文化能成如今的大眾文化,顯然與好萊塢電影市場的繁榮脫離不了關係。

    而相比漫威、DC、迪斯尼等老牌美國文化類公司相比,日本ACG文化能流入中國播放的內容就顯得比較稀少了。

    現在來看也就是那些童年經典,例如名偵探柯南、寵物小精靈等作品每年能上中國的電影院線,其他作品從數量而言佔比相當可憐,自然沒法被大多數人接受。

    二、ACG觀眾年齡層狹隘

    ACG類的作品相對而言年齡層比較少,超過20歲進入社會以後,大多數人就會自動“脫宅”。

    年齡大了,就更容易被美劇英劇等專門服務於成年人觀眾的影視作品吸引。

    年齡層小,也就意味著話語權低。話語權低,市場便不被看好,自然就變成了小眾文化。

    三、社會上對待ACG仍然比較妖魔化

    這也是現實,大多數ACG類作品仍會被社會灌上“軟色情”的名號,再加上一些人東莞下崗,直播業也過於飽和的十足少女惡意進入這個圈子,致使其烏煙瘴氣。

    再加上國情等現實問題,ACG不被主流媒體認同是很現實的事情。

  • 2 # 陽光菌的動漫世界

    撇開動漫產業大國日本不談,動漫到底屬於大眾文化還是小眾文化要從宏觀角度去分析才最為準確,題主顯然是喜歡動漫的一類人,所以平時接觸的娛樂圈大部分與動漫相關,當一個人生活在某個圈子裡時,所見所聞都會與那個圈子相關,即便這個圈子人數不多,但只要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依然會覺得熱鬧非常,這是題主會有此疑問的原因之一。

    但是,跳出單一圈子放眼所有使用者,動漫使用者的數量的確算不上是大眾。

    行業統計

    以中國為例,根據2017年的行業統計,動畫使用者規模達到約1億,遊戲使用者規模約5億,而影視使用者則高達10億之多。

    華人口按照13億來估算的話,動畫使用者約佔中國總人口的7%,遊戲使用者約佔38%,影視使用者約佔76%,由此可見動漫的確只算是小眾文化,當然,這是單在以“人數”為判定基準之上。

    何謂大眾與小眾?

    再者,大眾與小眾到底該以什麼來判定呢?

    如果引用遊戲中“輕度玩家”和“核心玩家”的概念來定,那麼大部分的動漫使用者都屬於前者也就是所謂的“偽大眾”,而真正研究動漫文化的甚是少數,深入者少自然受眾就不會更廣泛擴充套件,再加上動漫行業幾乎是近年才逐漸從幼稚的歧義中走出,想要擠身進入大眾文化的範疇還需要更多的歷練。

  • 3 # 卡密的密

    二次元一直以來都不是主流。

    也許看動漫的人並不少,但是真正認可它的人確實不算多。就中國自身而言,我們的動漫群體{真正理解,喜愛的那種}往往並不願意在外人面前表明自己喜歡動漫,因為潛意識裡知道社會上會對這些東西下意識地批判,不論好壞。這和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掛鉤,不可避免。而中國產動漫自身也比較“不爭氣”。前有喜羊羊,後有熊出沒,讓本就資訊閉塞的主流社會更加認為這種“低齡”“幼稚”的東西上不了檯面。

    更何況最近圈子裡的新聞沒有一個是正面的,拿得出手的。COS露胸,未成年COSER被姦殺,都直接的往我們動漫頭上扣屎盆子,不論當中有沒有真正正直,勇敢,富有才華的人。為了避免被打上這樣的標籤,我們潛行於世。

    等我們變得更好,淨化,提高圈子的素質,我想動漫會被更多人接受。

  • 4 # 汀雲有酒飲東窗

    最常見的看動漫的是什麼人群呢?是小孩子。所以這就導致了許多人認為動漫是小孩子才看的。這個誤解到現在還是存在的,在日本,動漫是分年齡段的。在中國,動畫的製作中,中國老一輩動畫人賦予動畫一個功能叫做寓教於樂,所以動畫的主要觀眾是小孩子。隨著二次元文化的興起和二次元人群的壯大,其實動漫也愈來愈大眾化了。

  • 5 # 動遊世界

    文化分主流和非主流、大眾和小眾。

    看動漫的人的確不少,但是你也要考慮到具體的數字和比例。

    假設看動漫的有五千萬人,如果放在美國、巴西、俄羅斯這些國家,絕對成主流了。可是在中國,這個數字恐怕都沒有跳廣場舞的人多。

    所以不能只看人數,還要看比例。

    另外,我們也要看組成人群。看動漫的人主要是嬰幼兒和30歲以下的人。

    在任何時期,嬰幼兒的主流文化都是教育、成長和安全等等,而不是動漫,只能說是一個重要的娛樂手段。而那些30歲以下的人更多的是放不下,很少有特別痴迷的。

    在中國,一個30歲大叔一直迷戀二次元是會被人恥笑的(如果作為職業另當別論)。在日本,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我感覺很病態,不可取。

    再來看看動漫是不是真的可以稱之為文化?

    能夠成為文化的,首先要有一大批堅定的擁護者,如公司文化、企業文化等等。

    毫無疑問,動漫也有一大批支持者,可以成為文化。不過這種文化是不穩定的,隨時可能崩潰。一個不穩定的文化是無法成為大眾文化的。

    還有一點就是是不是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得到社會認可的方式有很多,如解決一些問題、如倡導和平、解決就業等。很可惜,動漫在這方面的作用比較低,很難得到認可。

    在任何一個地方,決定主流的人大部分是30至560歲的人。他們有穩定的收入,有足夠的時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最多。

    這幾年興起的直播文化,玩的人主要是年輕人,但是將之推動起來的卻是一些“老人”,所以不能只看表面。

    中國有許多文化:儒家、法家、道家、茶文化、紅色文化等等。

    動漫能超越或者和他們並肩嗎?

    漫漫認為目前不太可能。

  • 6 # Yukino雪乃

    首先,明確的說,如今的二次元並不是小眾化。我為什麼那麼說,我們來看一下資料。

    艾瑞諮詢釋出的《2015年中國“二次元”使用者報告》顯示,中國“二次元”消費者已達2.6億人,其中97.3%是90後和00後。易觀釋出的《“二次元”產業研究報告》則顯示,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二次元”作為文化產業的分支,也已進入了可消費的非必需消費品範疇。據統計,在“二次元”周邊產品上,使用者每年平均花費超過1700元,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者規模達到568萬人,邊緣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者規模達到8028萬人。

    我們甚至可以親身體會到這些變化,相信在b站的老使用者都知道,曾經最火的動漫b站的播放量才有多少?而現在,連冷門的動畫都有不錯的播放量,火爆的動漫甚至有幾千萬播放量,平均一集五六百萬的播放量以上,這放在以前簡直不可思議。

    在電影方面,《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你的名字》等中外動漫電影,都取得了幾個億以上的票房。近年來,日本動漫劇場版逐漸引進中國,每年幾乎都有幾部的日本動漫劇場版。那麼為什麼日本動漫電影引進數量逐年上升?不正是因為中國二次元人口數量激增,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動漫消費嗎?

    隨著網路發展,各種日本動漫產品陸續傳到國內,影響了國內的年輕人群體。最近幾年,由網際網路發展,還有“二次元”群體的迭代更新,“二次元”文化表現出了向主流文化靠攏的趨勢。甚至我們經常說著的網路用語梗,也有很多是來源於二次元的。比如:“你為什麼那麼熟練”出自《白色相簿2》;“今天的風兒好喧囂啊“出自《男子高中生日常》;“來啊,正面上我啊!”出自《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等等。

    現在的動漫不算是小眾化,由於近年資料急劇上升,很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停留在以前的感覺當中,產生認為現在的動漫還是小眾化的錯覺。可以肯定的說,動漫正在不斷地向主流文化靠近,不久的將來,看動漫將會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

  • 7 # 一隻快樂的野生逗比

    謝謝邀請,而且還是兩個邀請,不答不行啊!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吧,動漫是小眾文化嗎?我覺得是的,現在大部分動漫都來源於日本,首先大家抱怨的無非就這幾點,大多數人都認為動漫和動畫是等同的,是適合小孩子觀看的,現在社會認知就這樣,其次就是國漫看的人少於日漫,因為文化關係,日本方面認為動漫符合面向每個年齡段,而這一套體系放在我們這裡就行不通了,限制嚴重不說,真正適合大眾的引進不進來,成家以後,生活壓力本來就大,理想主義在這裡根本走不通

    就動漫而言,受眾群體大多以學生為主,很多人因為年齡的增長,就不看了,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內容無聊,這也就是為什麼都說動漫是小孩看的,這就是根源,年齡大了,你在回顧一邊,你就會發現內容無聊,劇情弱智,生活的壓力,會瞬間把你年輕時候那顆童心瞬間碾碎,你不得不去為了生活奮鬥,沒心思去看,這也就是小眾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從事這方面的人啊,有一大部分在濫竽充數,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還行,等你慢慢看下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tm講了什麼狗屁東西,從業人員的懶惰,觀看者的年齡限制,地區的文化差異,導致把動漫壓的死死的。

    時代變了,人也變了,那些大佬們自甘墮落,後面又有新的年輕人撲了上來,導致風格各異,努力的繼續努力,混吃混喝的繼續混,動漫行業也就這樣了,不過想想,也還是闊以的。

  • 8 # 三宅侃侃

    在中國,動漫為什麼被認為是小眾文化?我有幾點觀點。

    1.自卑感。現在看動漫的人多,但大多數都是日本,美國等舶來品,我們中國並沒有什麼自己的動畫作品,沒有培養出良好的產業環境,沒有量化的,優質的產品輸出。我們現在的動畫,不管人設還是劇情,很多都是借鑑日美動畫,沒有動畫文化的產業自信,你總不能天天拿別人的東西說事,主流媒體也不會報道,當然難以上升到主流文化了。

    2.社會對動漫的誤解。在中國,大部分動畫都是低幼動畫,成人動畫因為一些原因大量胎死腹中,難以產出,導致成人動畫體量太小,導致人們以為動畫都是小孩子看的東西,自然就難以對其產生興趣,導致受眾人群的流失。畢竟現在社會還是由30歲以上的成年人主導,喜歡動漫的年輕人難以掀起氣候,觀點不改變,中國動畫必定難以發展。

    3.和現實社會脫節,人們難以理解。你想一下,過年大家一起在家看電視,你放電視劇,大家都能看,放個相聲也可以,就算是球賽,也能理解,但是你放個動漫,會給一些人一種“這是什麼東西?”的感覺,進球,犯規,哪怕不懂球的人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誰知道霸氣和查克拉是什麼鬼,就算是中國產動畫,也是內容不足製作欠佳,當一個東西與別人找不到共同話題的時候,這個東西就只能自己默默看了。

    4.不掙錢。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動畫投資巨大,但回報很小,哪怕像《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這樣掙錢的專案,也是借了“電影”這個大概念的勢頭,盜版嚴重,創作者命途多舛,導致動畫產業遲遲沒有起色,哪怕國家扶持也是杯水車薪。並且動漫難以和其它產品聯動,不管是植入還是收視率,都非常困難,不掙錢,就沒人做,然後就數量少,然後惡性迴圈。一個不掙錢的東西,必定成不了主流。

  • 9 # 動漫屋阿銀

    90後,00後也就是所謂的年輕人都不會覺得動漫小眾,身邊也有很多人在看,也都知道死火海有多火。

    那到底是什麼人覺得動漫小眾呢?是那些更加年長的人,他們接觸網際網路比較少,對新鮮事物瞭解比較片面,他們不知道b站,不知道宅文化,那他們是從哪裡看到動漫的呢?從電視上,而中國的電視上能看到什麼動漫呢?年長一些的人真的欣賞不了動漫嗎?不是的,如果提到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等等70 80後兒時經典的動漫,他們也能津津樂道。

  • 10 # 迷之動漫

    只能說再中國來說算是小眾文化,觀看的人群大多為少兒和青年,如果你年齡偏大還喜歡看,就會遭到他們的笑話,久而久之就隨大眾,不再看動漫,

  • 11 # 漫畫邊境

    怎麼會是小眾文化,動漫是很大眾的新型文化。動漫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各個國家文化滲入的一種方式,說不好聽點就是文化入侵。動漫是文化產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而且動漫從低齡兒童到老爺爺老奶奶都可以接受。

    動漫與其它藝術作品一樣,不僅吸引著青少年,也吸引著成人觀眾。兒童從動漫中吸取的是一種直觀景象和滑稽的趣味,而成人卻被其中誇張的藝術感所吸引,使其享受到一種休閒和童真的樂趣。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動漫產業。

  • 12 # 橙心社

    因為受眾人數與文化的主流與否並沒有必然的聯絡,況且對於動漫這種高度個人化的娛樂性產物來說,何必要與主流產生交集。電視劇、電影、小說、音樂、遊戲,不都有自己的受眾嗎?哪個又成為了大眾文化的風向標呢?並沒有,那是因為我們並不需要讓它們附加太多不需要去承載的東西。

    要認清動漫文化為何小眾,我們需要了解何謂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什麼?這在社會學中有著多種解釋,但對於本問題而言,將其解釋為在中國為大多數人所理解與認同的世俗文化應該比較恰當。那麼,這樣的文化存在嗎?有,但是相當少。這正是因為時代的發展,資訊獲取手段的變革所導致的,換言之網路的發展使得網路文化不斷朝著大眾文化邁進,而在此之下,無論其它通俗文化是否是其組成成分,都不可避免地擴散開來。

    那麼,為什麼動漫文化是小眾的?因為它不可能也不需要成為大眾。真正能夠承擔起大眾文化這一存在的,應當是普世的價值觀,也就是活在當下這樣的宏觀概念。

    而動漫作為人類的創作產物,它不需要讓所有人認同,只需要為選擇它的受眾服務即可。

    無論人數多少、無論存在的時間長短,在文化的意義上說,作為創作載體的它們都是平等的。它們不需要引領大眾,也不需要成為大眾文化的標誌,只需實現自己的價值即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不也是如此嗎?

    文:霜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年車齡,年檢將至,有什麼辦法可以確保一次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