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成長記
-
2 # 平常心非常道
職場中我們必須像螻蟻般苟活嗎?這個比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還是很形象,很生動,很貼切的!但是不完全正確!是不是螻蟻?是不是必須?是不是苟活?關鍵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螻蟻”在這裡是一個相對概念。
人類在地球上可不就是猶如螻蟻一般嗎?面對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人類有多大的力量能夠與之抗衡呢?愛好天文學的人都知道,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小小的地球也可以視作螻蟻,是一顆幾乎可以忽略掉的一個小藍點;
但是,相對於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你就是天,就是地,就是一切,是萬能的超人;相對於你家的小貓小狗,你就是主人;相對於地上的螞蟻、蟑螂,你就是上帝,主宰著一切,一個手指就可以決定它們的生死;
第二、“必須”這個詞取決於你的認知。
沒有人用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讓你必須去某一家公司上班,也沒有人規定社會上的每個人只能在早上六點鐘起床,九點鐘上班,十二點鐘吃飯,晚上九點下班,十二點睡覺。
自媒體工作者時間自由,工作彈性空間,有的一邊自駕遊,一邊拍影片吸粉賺錢;演員明星拍完一部戲可能會度假兩個月;也有的開店小老闆,心情好了開店營業到深夜,狀態不好了早早打烊休息。
第三、“苟活”的人在職場中不是全部。
我們不得不承認,職場當中的確有很多人可以被稱為“苟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目標,沒有夢想,有的只是迷茫和無奈,機械般的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做著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卻無法停下來。
但是,職場中也有一大部分人,充滿幹勁,做事高效,懂得付出,終得回報,因為他們相信,未來很美好!
也有一類人,運籌帷幄,排兵佈陣,決勝千里之外。他們指哪,一群人就要打哪。他們掌控著更多的資源,擁有更大的權利。他們就是領導者。
第四、換種態度,換個思路,選擇不苟活。
這是一種態度,一種覺醒,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成長!換個活法,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與以前猶如螻蟻般苟活的狀態說再見!
曾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一封簡單的辭職信,為什麼引起巨大的反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又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和嚮往。加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回覆列表
關於職場生存法則,我有以下理解。
在古代,孔子在《論語〉裡曾兩次提到“訥於言而敏於行”,可見孔子對少說多做十分重視。然而,要想真正做到"訥於言而敏於行",我們就要去克服一些自身的缺點才行。
強調少說多做,並不是讓我們不說,而是讓我們在工作中說了就要做,而不是隻說不做。很多公司有這樣的人,他們整天都在誇誇其談,都在指點別人哪裡沒有儆好、哪裡應該怎樣等,但就是很少見他們去做一件具體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們要掌握說話的分寸,說分內話,不該說的話不說,說話要恰如其分,更不可胡說、亂說。古語有言:君子三緘其口。
古語亦有言:不得其而言,謂之失言。在工作中,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自己要說的話對人、對事是否有益無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說。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多做少說、踏實做人。
經常有人說,少說多做容易吃虧。其實不然,在工作中,如若能夠真正做到少說多做,踏實做人、勤勞做事,那麼這樣的人一定會更容易成功。
在職場中,新人要恪守成規,多聽少說,多做。
中期: 多學習,還是少說多聽,能力是自己的。
不能苟且生活,自己要有方向和理想,因為你有能力了!不受約於誰。
以上個人建議,朋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