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久石
-
2 # 殤嫣煥笑
在我觀點來說,棒打出孝子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孩子在叛逆期,你不教育的話,他會成為世界的流氓,打他之後,你最好要他知道他錯在哪裡,要怎麼改正?這才是,棒打出孝子的最佳方法,還有就是教育要怎麼教育從哪方面的教育?
-
3 # 蔚藍28256
哪有什麼教育誤區?當下所有的"教育誤區"只有一個原因:高考制度。在"一考定終身"的大環境中,教育只能以是否考上大學甚至是好大學(211、985、雙一流)為唯一目標,這是時代和社會侷限造成的。如果輿論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拋開考大學的功利目的"是正確答案,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家長、學校、社會都有責任讓教育走出"唯考大學論"的誤區,尤其是社會大環境的改變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至於家長,在明確"孩子必須考上大學"這個教育總目標的前提下,怎樣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環節之一
誤區一,棍棒教育。這種教子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很流行。因為當時大部分家長學歷不高,沒有科學的家教方式,所以把“棒打出孝子”奉為圭臬。加之那時大部分家庭都不是獨生子女家庭,家庭的中心都不是孩子,因此這種棍棒教育就很普遍。我那時正是十三四歲,周圍總有孩子捱打的事情。比如我伯伯家的大女兒就總被父親暴打。我伯伯一共有四個女兒,這大女兒從小就被賦予了相當重的責任,照顧好三個妹妹是她必須做到的,而她自己活得相當壓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捱打。有一次聽說他父親喝多了酒,用擀麵杖打她,竟然把擀麵杖打折了。那麼這種棍棒教育的效果怎麼樣呢?也許有一些孩子成了大器,但是就大部分孩子來說,說話做事都有點戰戰兢兢,謹慎有餘,勇敢不足,總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誤區二,寵愛有加。20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孩子,因為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家庭裡受到了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他們成了家庭的中心。這和80年代之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因為受到寵愛,所以孩子成長沒有拘束,家長百般呵護,家長處於從屬地位。寵愛的結果就是孩子在社會上追求個性,在家庭生活方面卻有著天然的依賴性,認為父母的一切都是屬於他的。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就是80後,他從小被嬌生慣養,雖然上了大學,但畢業後不願意吃苦受累,屢次跳槽,現在三十出頭了,沒有一個穩定職業,生活上父母快六十的人了,也指望不上兒子往家裡放一塊錢。 所以,獨生子女在家庭裡固然是稀缺,但一味的寵愛,時間長了孩子就認為是理所應當,容易產生好逸惡勞的惡習。
誤區三,散養式。這也是近些年流行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謂散養就是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而在行為上家長不做過多幹涉,讓孩子自由成長。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實質就是放任孩子。所以這種情況下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就很重要了,環境對孩子的引導成為他成長的指南針。環境裡都是勤奮有為的同齡人,他就可能成就有加,而環境裡都是不思進取的同齡人,他就有可能好逸惡勞,甚至走入歧途。我一個親戚的兒子處於被家庭散養的狀態,不管處於什麼場合,只要自己的父母在場,都可以看出他對他們不屑一顧的輕蔑。而面對其他的長輩他也缺乏最起碼的禮節以及尊重的態度。散養也許有一定的好處,可以讓孩子的個性充分釋放,但是我們生活在社會里,總要有一定的規範,散養的孩子也不能逾越。讓孩子養成無拘無束的習慣,最終的結果恐怕並不樂觀。
以上分析只是家庭教育誤區的幾個方面,更多的方面,更細的分析在這裡無法展開,但這幾個主要的誤區也足以讓各位家長警醒了。當今我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世紀,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年輕的一代脫穎而出,成為生力軍,而我們的家庭教育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好的家庭教育是促進年輕人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