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御貓老師
-
2 # 寶媽育兒日常
當小孩子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哭是正常現象,這是一種情緒的表達。這時侯您能做的不是打罵,也不是滿足他的要求,而是找一個比較私人的地方(比衛生間)看著他哭,讓他發洩完情緒,等他不哭了,情緒穩定了再跟他溝通。
此時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玩具家裡已經有了類似的替代品,沒有再次購買的必要,您可以跟他說明情況,告訴他家裡已經有了,如果再買,家裡的玩具就浪費了,你是不喜歡家裡的玩具了嗎?如果是這樣,家裡的玩具只能捐出去,但是那些玩具是爸媽,爺爺奶奶對你的愛,確定要這樣做嗎?
第二種情況,這個玩具家裡沒有,您可以詢問他為什麼要買,這個玩具可以給到你什麼幫助,從而去判斷是否需要購哭。當然並不是每一次小孩提出的要求,您都拒絕或者同意,至少三次同意一次,具體的您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
另外,我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您可以跟小孩約定,告訴他如果提出的要求被拒絕,不應該哭,而是應該詢問對方拒絕的原因。小孩子得到答案比您乾脆利落的拒絕他會更開心,會知道您不是因為不愛他而拒絕的。同時在每次外出前,都可以跟小孩約定,我們今天出去不能買玩具,或者一定要買玩具的話不能超過多少錢,有了提前的約定,今後這樣的事情就會很少發生了。
小孩都是上天賜與的禮物,相信只要您合理的引導,他會理解的。
-
3 # 濤寶媽媽育兒經
首先,帶孩子出門不能每次都滿足他,這樣就不會養成個喜歡買玩具的習慣。特別是2~3歲的孩子,我寶寶從小帶他出門逛街逛超市,一般會買吃的給他,買點孩子愛吃的零食或者水果給他,讓孩子自己拿著,孩子小比較好哄,覺得手裡有吃的就可以。
其次,當孩子看到玩具想要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家裡有很多玩具了不能買,我們手裡已經有買吃的了。一般隔半個月或一兩個月會再網上購買一些繪本或益智的玩具給他,很少再實體店買,在實體店孩子看到幾塊錢的玩具想要的話偶爾會滿足他。
再次,現在出門上街常常會看到隨處可見的玩具,對於小朋友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看到玩具店可以陪孩子多說說話聊天,或者跟孩子說先去某家店逛逛。對於4歲以上的小朋友出門,可以跟孩子說出門需要買什麼東西,不能再買玩具,在購物時在家就要想好需要購買的物品,這樣就可以減少在店裡逛的時間。
總結,如果不想買玩具給孩子,儘量不要直接帶孩子去逛玩具店,也樣就可以避免孩子喜歡玩具,家長不買給他時哭鬧尷尬的場面。為了孩子養成好習慣,對5~6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告訴孩子錢應該用在什麼地方,不能亂花錢,讓孩子對錢有一定的認識。
-
4 # 匆媽育兒
這種現象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確實比較常見。當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1、出門前立規則
在出門以前,就和孩子商量好,今天出去的目的是什麼,需要採購哪些東西。今天不買玩具,和孩子約定好。
2、與孩子共情
當孩子來到玩具店對某一個玩具愛不釋手時,我們應該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耐心觀察,表示對該玩具的認可,讚揚孩子的眼光。這會讓孩子更容易聽取你的建議。
這樣的回答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他會覺得媽媽是尊重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的需求的。
3、表達願望
最後,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小目標,告訴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玩具,比如自己整理房間、自己穿衣吃飯等等。如果下次出色完成某項任務,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孩子想要某樣玩具,就像大人出門看到某樣心愛的物品一樣,得不到的時候心裡難免會有失落,要學會與孩子共情,多理解孩子。
-
5 # 謙悅媽媽
我家孩子也是這樣的小孩子,我想說的是既然帶著孩子去玩具店了,就應該打算給孩子買玩具不是嗎?要不去玩具店幹嘛?
是不是孩子想要買的玩具有點多呢?我們可以在出門和進店前對孩子進行重複式的約法三章,在打算去玩具店時我們可以先和孩子說好今天我們去買什麼,且只買這一個玩具,如果孩子同意我們就去,不同意就不去。告訴他到了玩具店看到什麼要什麼的話,我們連目標玩具也不會買。這樣孩子也會有目的性的去買東西,。
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在路上和孩子說兩遍,到玩具店門口再提醒孩子一遍,不要嫌自己囉嗦,因為有時候孩子的記性並沒有那麼好,我們要及時提醒孩子來這裡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孩子就不會亂要的。
如果到了玩具店孩子還是亂要的話,請家長“狠下心”堅持你的原則,這次就不給他買了直接回家,並告訴孩子,我們要講信用,說話要算數,貪心不足最後也許會什麼也得不到。
不給他們買,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不要讓孩子以為是大人的獨斷專行。
-
6 # 小強的日常分享
01常見的情況
(1)說教型
媽媽:“上次剛剛給你買過玩具了,我們下次再買吧。”
媽媽:“你看,我們今天買了那麼多東西,花了很多錢了,沒錢買玩具了。”
孩子無動於衷,繼續哭鬧……
媽媽覺得很尷尬,但是又沒有好辦法,忍住尷尬繼續一頓說教和安撫。
(2)屈服型
媽媽:“上次剛剛給你買過玩具了,我們下次再買吧。”
媽媽:“你看,我們今天買了那麼多東西,花了很多錢了,沒錢買玩具了。”
孩子無動於衷,繼續哭鬧……
媽媽覺得很尷尬,無奈之下,好吧好吧,就買一個,下不為例。
孩子立刻爬起來伸手去拿玩具。
(3)權威型
媽媽:“上次剛剛給你買過玩具了,我們下次再買吧。”
媽媽:“你看,我們今天買了那麼多東西,花了很多錢了,沒錢買玩具了。”
孩子無動於衷,繼續哭鬧……
媽媽有點生氣了,“那你一個人在這裡哭飽它”,然後甩頭就走。
孩子哭得更大聲。
每次回想這個場景,為人父母的都會心裡打鼓,覺得自己真是束手無策了。究竟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妥善的結束這場戰爭呢?
今天來教給大家一個辦法,這個辦法我自己也經常用,效果非常明顯。
02有效的做法
繼續回到上面的那個場景,孩子嚷著要買玩具。
(1)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知道他的感受被理解、被接納的時候,他就會更願意接納父母的觀點。所以父母先不要著急說教和生氣,先耐心傾聽和理解孩子,比如“嗯,媽媽知道你想要那部遙控汽車”。
(2)記錄“願望清單”
這一步是最關鍵的。接納孩子的感受以後,掏出紙和筆(最好出門都帶著),然後問孩子“寶寶,告訴媽媽你想要什麼?”,接著認真的把這個玩具名字寫下來,可以繼續問孩子“你還想要什麼嗎?”把孩子說的都記下來。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不知道你在幹什麼。你可以告訴他,這是你的願望清單,我把你想要的玩具都記錄下來了。以後每次發生這種情況,你都寫到他的“願望清單”裡。
願望清單中的物品並不是說每一件都買,但是我們可以在各種節日,例如生日、兒童節、聖誕節等,送給他清單上的物品作為禮物。
雖然看似很簡單的動作,但是其有效性真的很高,孩子會很快平靜下來。因為當我們鄭重其事地寫下來,孩子會覺得是一件莊重的事情,他會感受到媽媽理解他和尊重他。
-
7 # 毛小豆媽媽
1、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
2、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那家長應少帶孩子去玩具店。如果去了,當我們的經濟無法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時,可以蹲下來誠實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聽到你的需求了,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它看上去確實很不錯(共情)。但是爸爸媽媽暫時買不起它,這不是你的錯。大多數孩子都會理解。
如果家長這麼做了孩子還是大哭大鬧,那家長應該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太嚴厲苛刻,是否經常否定孩子的需求,經常對孩子說"不"。孩子想要的也許不是某個玩具,而是希望自己的需求能被父母看到聽到。
3、如果是家庭條件允許,但家裡類似玩具太多,所以不想給孩子買。這種情況就應該事先跟孩子約定好,今天出門只能買一個玩具。如果看到家裡已經有的玩具,但孩子還想買的話,那就請孩子說出這個玩具和家裡的玩具不同點在哪裡,能說出一二三來,證明孩子是真的有需求,也鍛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家長可以滿足。
-
8 # 笨點點
轉自網路: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在玩具店面前久久徘徊不願走,執意要買“一見鍾情”的玩具,媽媽一般不會輕易妥協,所以結局就是,媽媽在前面氣沖沖的走,孩子在後面哭著攆著......當然這種是好一點的,孩子最起碼不會這麼執拗,還有更慘烈的是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這就讓媽媽尷尬無奈了。
這時候各位家長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對想要玩具而哭鬧不止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能做這三件事。
1,哄騙孩子:
“我們先走,下次再買。”這已經成為了各位家長哄騙孩子的口頭禪,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方式。可能頭兩次家長這麼說,孩子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經常這樣騙孩子,不僅會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對他將來的教育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畢竟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旦孩子潛移默化的學會了欺騙,後果不堪設想。
2,粗暴拒絕孩子:
相信很多人都在商場裡聽到過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買什麼買,買了你也不玩!”甚至怒氣上來了,還會將哭鬧的孩子直接拽走,最後導致愈演愈烈。家長這樣粗暴的拒絕,不僅不能緩和孩子的慾望,還會傷透了孩子的心,況且,大庭廣眾下也丟失了面子。如果家長總是嚴厲的限制孩子的慾望,反而會讓孩子對某種物質產生過度的執念。
3,無條件滿足孩子:
隔代親大家肯定都體會過,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想幹什麼就讓幹什麼。如果家長無條件的持續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也就是俗話說的“慣著孩子”,這樣肯定會對孩子的價值觀有負面影響。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覺得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很輕易的得到,慢慢地也就不會懂得珍惜。
其實,大部分孩子這樣做,並非一定需要物質上的滿足,而是需要大人情感上的滿足。那麼各位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下面給各位家長建議兩個應對措施。
遇到孩子這樣“不聽話”的時候,給不給孩子買呢?“我會買”或“我一定不會買”,家長的答案不外乎這兩種。其實,買和不買都不對。
第一,家長沒有說服孩子,買了自己心裡不高興,覺得是對孩子的妥協;不買孩子心裡不高興,於心不忍。這表現出來家長教育孩子的不成熟。因為家長的不成熟才抱自己夾在中間,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孩子沒錯,因為孩子只是“喜歡,想買”。
第二,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很多家長說是想買,其實不是,孩子哭鬧,是家長沒有尊重他們。
試想,從孩子懂事起去逛商場,看到的都是“家長想買什麼東西就掏錢買什麼”,但“為什麼我想買東西身上沒錢,向爸爸媽媽要,為什麼他們就不肯掏呢?”在孩子心裡,這是極大的不平等。我們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聰明對策:事先約定 - 事中提醒 - 事後總結
在每次出門前和孩子約定好:“?孩子,爸爸媽媽帶你去商場,爸爸要買什麼,你要買什麼,媽媽要買什麼,除此之外,我們什麼都不能買了可以嗎”一般孩子會答應,如果孩子有不同意見,要商量好了再出門。
到了商場,孩子遇到不在計畫之內自己還想要的東西時,家長只要提醒他“我們說好的,不能買其他的”,你會發現孩子非常講理,盯著想要的東西,儘管滿臉渴望,但還是會同意:“那就下次再買吧”還有些孩子在提醒之後還會要,家長千萬不能答應,因為是約定好的,這是家長建立威信,“說話算數”的最好時候。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9 # 遇見海螺姑娘
首先,不建議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因為容易忽視孩子的情感。一、如果有購物計劃
在寶寶看的動畫和繪本里,經常會強調“一次只買一個”。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也加以運用的話,寶寶就會養成習慣。
在出門前提前告知“一次只買一個”
我家寶貝小時候逛超市,我們就會讓他選一個他心儀的東西,有時候他既想要餅乾也想要飲料。
我就跟他說:“寶貝兩個都喜歡是吧(反應情感),可是,咱們說好了,一次只買一個,對吧?”
他雖然都想要,但糾結半天,最終只會選擇一個。
這樣既幫孩子養成好習慣還讓孩子鍛鍊了“決策”能力。
二、如果沒有購物計劃出門前告知寶寶,我們今天出門的目的。
如果孩子遇到好玩兒的玩具,想看。那就看看吧。兒子小時候,我經常陪他一起看玩具看很久。但不買,原因一般是:
1、寶貝很喜歡這個玩具是嗎?(反應情感)可惜今天的目的不是買玩具。
2、家裡有類似的玩具,這個有些不同,那就看看吧。
總結:1、提前告知,做好心理準備
2、遇到問題先反應情感,表示理解。當一個人被理解時,情緒就會緩和很多。
3、堅定自己的信念,孩子能感覺到你的情緒,是堅持還是妥協。
4、平時多關注孩子,孩子會想盡辦法去獲得父母的關注。
-
10 # 津豫家庭生活
"撒嬌"是孩子的本能,但是當撒嬌超過了限度,就會成為"耍無賴",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會想出種種方式讓大人下不來臺,最常見的莫過於"大喊大叫"、"賴著不走"、"滿地打滾",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家長表示自己束手無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孩子要玩具,
不給買就躺在地上大喊
云云媽媽帶著2歲大的兒子上街買衣服,路過一個玩具店,小云雲走不動道了,非要進去看一看,沒辦法,媽媽只能帶著孩子進去看了一圈,不出所料,小云雲抓著玩具小汽車就不鬆手,要媽媽買。“這個玩具家裡有,放回去。”寶寶不肯,“家裡半屋子都是小汽車,其中很多買回家玩了幾次就不玩了。不買!”
得不到滿足,孩子自然不肯走,賴在原地,媽媽試圖強行將孩子拖走,沒想到他直接往地上一躺,開始打滾,還把店裡的小汽車狠狠甩出去,摔得支離破碎。
云云媽沒辦法,只能先賠錢,然後再去哄兒子,大街上那麼多人圍觀,哪能讓孩子一直躺地上?
現實中,像云云媽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她們家的孩子,將"鬧騰"當做一種交易的籌碼,在這些孩子眼裡,只要自己聲音大、動作誇張、不講道理,父母就會屈服,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小孩子不知道對錯,他們只是本能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很明顯,家長能滿足他們要求,這就是好。
家長們的心態,也可以理解,畢竟自己心頭肉,再無理、再鬧騰,那也只是小打小鬧,捨不得還是捨不得,一位網友說過這樣的話,孩子鬧騰無非是玩具與零食,這才值幾個錢?
他要,那給他買不就好了?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幹嘛非得給自己找麻煩?
這個問題只是花點錢買點東西這麼簡單嗎?
無條件滿足孩子帶來的危害
01
"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家長一次又一次的滿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要東西,父母就給買,這是一個常識,很流暢的過程,小的時候,孩子要求確實不難滿足,也就玩具與零食,可長大之後呢?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下長大的孩子,"病情"會越來越嚴重,他們只要遇到無法滿足自己的事情,就會變得暴躁,心裡其實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得慣著自己",但是情緒不會受到三觀的控制,該發火的時候還是會發火。
現實中,別人不願意的事情,自然會拒絕你,要讓所有人都像父母一樣包容?不得罪別人就算是幸事了。再往深遠的地方想一想,等父母老了,這樣的孩子能孝順?他們習慣了從家長那裡得到好處,突然被要求給家長好處,如此轉變,會造成情緒上的劇烈波動,"不孝順"才是常態。
02
情緒化嚴重
朋友與朋友之間,做到一比一付出的很少,但也絕對不能相差太大,畢竟誰願意整天吃虧?你吃雞腿,我吃雞翅,大家能在一起嘮嗑,可你吃雞腿,我就只能喝雞湯,幾次之後再也不會聯絡,背後我還會說:這人真小氣!
"無條件滿足孩子"說白了就是驕縱,這種孩子不但缺少朋友,還容易性格極端,稍有不順就會做出平時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其中很多是當事人自己事後回憶都覺得丟人的事情。他們知道對錯,可大腦負責管理"情緒行為"的那個模組存在問題,小時候做習慣了,長大演變成人格,難以剋制。
希臘教育學者羅格說過,父母越是放縱,孩子越是無能,遇到問題,他們第一反應是求助,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家長的滿足會直接導致孩子自立性變差,而這又是很難扭轉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外界巨大的刺激,可以說,這孩子算是"廢了"。
高情商的家長都這麼做
李玫瑾教授說,如果你的孩子耍無賴,絕對不要立即滿足他的要求,那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看是解決,其實只是浮於表面。
陳美慧家裡的孩子很聽話,她跟我們分享了她的育兒祕籍:
孩子躺在地上,她不勸也不打,就站在一旁看著,等他情緒波動最大的那一陣子過去,然後將其拉起來,直接帶回家,路途中全程沉默。
到家之後,將孩子扔在床上,回到熟悉的環境,孩子肯定還會繼續鬧,她就拿著毛巾在一旁盯著孩子,同樣的,要保持沉默,一直等到孩子不哭不鬧了,用毛巾給他擦一下臉,順便倒杯水給孩子。
到了這個時候,再教育孩子,他那樣是不對的,語氣要直接。
一般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到兩次之後,孩子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自己在公開場合鬧,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會被帶回家,直面"恐怖"的媽媽(大人不說話,在孩子眼裡非常嚇人),此時,這個行為就會從孩子的腦海裡被排除。
不過家長在用這個辦法的時候,也得注意一些細節方面,比如"冷漠對待"之後,過一段時間,要給孩子一點小獎勵,不要給他原本想要的東西,換成其它孩子喜歡的東西,這是一種補償,在心理學上應用非常廣泛。
在遭遇不幸之後,人的精神會處於高度敏感狀態,在這個階段,別人任何細微的示好,都會被無形中放大,幫助他們更快的恢復,並因此與示好者建立深厚的感情。
每一位家長都心疼孩子,捨不得孩子吃苦,希望他們從小就快樂長大,但我們要弄清楚,相對於兒時物質上的享受,心靈建設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再捨不得,我們最多也就幫他到結婚,未來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困難需要他們自己去克服。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孩子"思維不出錯"的情況下,慣兒是害兒,這個道理不管到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回覆列表
很多孩子都會使用這種有點“耍賴”的方式來試探父母。
父母不給想要的東西怎麼辦?哭。父母讓他吃蔬菜,不想吃怎麼辦?哭。想出去玩了,父母不同意怎麼辦?哭。
有時候年輕的爸爸媽媽見不得孩子掉眼淚,或者是因為在某些公共場所顧及周圍人的感受而選擇了妥協,這個時候就是養成了孩子不良習慣的開始。
孩子從第一次的得逞,就會學會一個經驗—“原來父母害怕我哭,我想要什麼東西,只要哭就可以了”。而且以後逐漸會上升到“只要父母滿足不了我,我就哭,哭到他們滿足為止”。
且不說父母是不是能一輩子永遠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就算父母願意,並且有這個能力,也不能養成孩子這種不良的習慣。因為人遲早要長大,遲早要走進社會,遲早要與其他人相處,如果他相處的方式就是用這種“脅迫”的手段,那他還是會始終過的不快樂。
當孩子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就在玩具店哭鬧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冷處理這件事情,如果擔心孩子的哭鬧會影響到其他的人,那麼先將孩子帶回家,無論他哭的再厲害,也堅決不能妥協。
隨後等孩子冷靜下來,再慢慢地與孩子進行交心溝通。告訴他媽媽今天很難過,因為寶寶今天的表現非常不友好,媽媽平常給你買了那麼多的玩具,今天沒有買給你,你就用哭鬧的方式來影響了很多周圍的叔叔阿姨,你自己覺得對嗎?
這個時候的孩子通常都已經慢慢的恢復了理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家長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要這個玩具的話,你必須好好的跟媽媽爸爸溝通,為什麼這個玩具就必須要?它跟其他的玩具有什麼不同?你要用它來做什麼?”有的時候孩子真的會說出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成熟的話,你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來教育孩子逐步成長和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
孩子也因此能學會,哭鬧是無法強迫爸媽做任何事情的。千萬不能抱著對孩子息事寧人的方式,一步一步的退讓,家長因為孩子哭而滿足他的訴求,只會讓孩子學會一個錯誤的經驗:就是眼淚可以換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