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別說古代,就是現在如果沒有一定工具,也不敢動野豬。

    雖然說現在的肉價不低,但嘴上說的吃不起肉在現實中也沒那麼誇張,而且就算是真的不常吃肉,但至少飯還是能夠吃得飽的,然而在古代卻完全不同。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吃飽飯吃上肉都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中國是水稻的原產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而小麥傳入中原的時間也非常早,然而事實上,在唐宋之前,由於加工工具的落後,白飯白麵都是相當珍貴奢侈的食物,除了貴族之外,大多數人的日常主食都是粟米、大豆,還有用麥子蒸成的麥飯。

    由於對耕牛的保護,古代大多數人幾乎是吃不到牛肉的,羊肉雖然很常見,但尋常百姓也吃不起,至於豬肉,其實是到兩宋才開始興起,到明朝才真正佔據中國人的餐桌主流的。總體來說,古人在吃這方面實在是非常艱辛,能夠吃到的食物種類很少不說,連吃飽在很多時候也是奢侈的事情,像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那種糧食多到吃不完的時候,實在難得一見。

    相對來說,野豬的數量非常多,就算是在現代也不是什麼罕見的動物,而且野豬對農業發展有害,如果古人狩獵野豬,不僅能夠獲取非常多的肉質,還能夠保護農業。但這只是理論與理想上的,因為在現實中,古人捕捉野豬實在是困難重重。

    俗話說“打老虎要大膽,打野豬帶塊板”,意思就是膽子大就能去打老虎,然而打野豬,最好準備好棺材板,雖然是誇張了點,但野豬的凶悍,的確是真的。森林周圍的人都知道“一豬二熊三老虎”,相對於野豬,碰到熊還有老虎可能還要更安全些。

    野豬是群居動物,成年野豬大的通常都能長到200公斤,體長在2米左右,一身堅硬的豬鬃還有鋒利的獠牙,使得野豬在野外很少有天敵,即便是虎豹這樣的猛獸,通常情況下也不會輕易去捕獵野豬,尤其是成年野豬。就算是現代人,沒有比較厲害的裝備,想抓野豬也是非常危險的,更何況是古人。

    雖然家豬最初就是由野豬馴化而來,但野豬與家豬在古代傳統文化中的處境,卻截然相反。古人認為野豬象徵著勇猛,孔子的徒弟子路,就在腰間佩戴野豬形狀的裝飾,以表示勇猛。在北方很多遊牧族群中,還產生了對於野豬的崇拜。

    在古代,就算是普通的豬,也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時間靠近秦漢的時期,因為當時有“豬龍本一家”的說法,豬與龍都是一樣高貴的動物。而野豬,更是充滿褒義的動物,而這樣的動物,通常都不會有誰想著去傷害,將其當做是盤中餐

    野豬不同於被圈養的家豬,野豬常年生活在山野之中,其肉中野腥味十足,而且幾乎都是精肉,肉質非常硬,從食用的角度來看並不是什麼優質的食用肉類。若想要處理野豬肉,需大量的辛香料等,但在古代,不僅食鹽非常珍貴,其他的香料也很難得,當時普遍的烹飪方法就是水煮還有燒烤,很難處理好野豬肉

    真實的古代很長時間內,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吃得飽飯與吃得上肉都是比較困難的,即便明清時代豬肉開始普及,普通人也還是吃不起的。而野豬,實在是太過於凶猛,與其想去捕捉野豬來解饞,還不如捱餓,至少能活得久些,就算古代很多人忍飢,還是不會去抓野豬的。

  • 2 # 不才講史

    古代窮人沒有飯吃沒有肉吃,他們肯定會找一個工作,只要能填飽肚子的就行,也就是靠給別人打工來養活自己的。

    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若是想要靠抓野豬來討生活,真的是想都不要想。相信也沒有人會這樣想的,因為太不實際了。

    要知道野豬是非常凶猛的動物,沒有個三五個大漢,想要抓野豬真的是太難了。況且野豬並不是你想要見到就能見到的。

    若是想要抓野豬,必須要走的森林曠野裡,有多少人能夠有那樣的體力呢?

    我們都知道原始社會的時候,人民拿著弓箭抓野豬還是可以的,畢竟那時候的人是群集生活,他們不會種地,也沒有其他的手藝,只能靠天吃飯。

    抓野豬或者其它動物也就在所難免了。

    說實話他們抓野豬也是逼不得已才這樣做的。更何況野豬也並不是每天都能夠抓住的,若是抓不住,他們也只能是餓著肚子了。

    連原始人他們這種專門靠捕獵為生的人,都不一定能夠抓住野豬,就不用提古代其它人了。

    所以,古代的很多窮人,他們也不可能在沒有飯吃的情況下去抓野豬的。

    說白了若是有人真的想要去抓野豬,餓死的概率是比較大的。當然了還有一種風險,就是被其它更加凶猛的動物給吃掉。

    比如說獅子,豹子和老虎......。

    正是因為這種生活,是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古代的人即使是窮死,他們也不可能靠抓野豬來討生活的。

    我們都知道,一般戰亂的時候的人,都是人最窮的時候。

    可是,即使在那種情況下,人們的第一選擇還是投軍。儘管說投軍是有風險的,很有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被打死。

    但是,若是他們不投軍,就有可能會餓死。與其被餓死,還不如暫時填飽肚子為妙。可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人想到去抓野豬來延續自己是性命。

    這說明抓野豬討生活,實在是不靠譜的一件事。

  • 3 # 李青蒿

    原因很簡單打不過,小時候在老家見過一頭 暴走家豬四五個健壯成年人都抓不住更不用說野豬了。

    打獵不是打遊戲,打遊戲可以QWER一套臉滾鍵盤解決死了還可以復活,現實中去招惹野豬估計是臉滾地板然後全村人去你家吃飯。

    狩獵有風險沒有準備誰敢輕易去嘗試,在古代就連那些全副武裝把狩獵當做娛樂的富家子弟都有被野豬撞死的列子,赤手空拳去抓一頭野豬無異於找死。

    除了打不過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很難找到野豬,古代的動物資源雖然比現在多很多,不過想要碰到野豬除非運氣好不然也是要花上大量時間的,與其費這個時間不如回家種田來的實在。

    野豬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動範這個範圍可大可小,除非你是專業的獵戶不然碰上一頭野豬隻能靠運氣。

    就算有幸碰到一頭野豬它不攻擊你它單單跑都拿它沒辦法,在地勢複雜的森林裡普通人想要追上一頭健康的野豬也是很困難的。

    一頭髮狂的野豬老虎和狼見到了都要暫避鋒芒,不要說一個吃不飽的窮人了看到還是趕緊跑吧。

    為什麼不拿弓箭呢?弓箭是需要花費時間練習的,除非天賦很好不然往往需要花費一兩年才有成效,如果有這個時間和毅力去做什麼都比抓野豬的收益要高。

    我記得有一個新聞是貴州的一位6旬老人被野豬襲擊,和野豬奮戰了8個小時才將野豬砍死。

    打獵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有著極大的風險。古代的醫療條件也非常差,一旦被野豬傷到不及時救療是很難活下來的。

    除非是碰到饑荒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們才會去冒那個風險去抓野豬來充飢。平時沒事去冒那個風險幹嘛?其次野豬肉的味道真的不怎麼樣,古代的調味品又少一般人還真的很難吃下去。

    人再窮也是會惜命的,為了貪圖口腹之慾搭上性命只有腦子糊塗的人才會這麼做。

    簡單來說就是風險大於收益,失誤一次命都沒了。

  • 4 # 小小嬴政

    野豬還有一項技能,就是“氣功”。野豬在冬季覓食,下山之前它們會運氣,使身體膨脹,然後從山坡上滾下去,不管山坡上的石頭有多硬,還是有多少枯枝碎石,它們都不害怕,滾下山之後毫髮無損,立即就可以覓食。這樣的動物是很難捕捉到的。窮人連飯都吃不上,哪來的力氣和野豬搏鬥。

    再說了窮人之所以窮無非就是因為沒知識、沒技能造成的。捕獵本身就是一門技能,而捕獵野豬在古代可以說是一門高科技。如果能掌握這門技能,還會窮嗎?不會了,因為靠捕獵野豬就可以發家致富了。

    野豬是凶猛但是也一身都是寶。野豬肉可以吃,野豬皮可以做皮革。努爾哈赤的意思就是野豬皮。可見野豬皮在古代人眼裡是很珍貴的。抓了野豬去買是可以發家致富的。

    退一萬步說,所有的窮人都有能力和意願上山抓野豬,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漫山遍野的窮人手持各種捕獵工具把大小不等的山林圍住,反覆拉網,或者設下各種精巧的陷阱,使大量的野豬及其他野生動物成為窮人手中的獵物,甚至化為他們餐桌上的佳餚。結果是什麼?

    野豬會迅速消失,野豬肉的價格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下跌,窮人還是掙不到錢。大量滯銷的野豬肉,佔據了窮人的餐桌,這和天天吃野菜的情況相比改善不大。而且大量食用野豬肉未必能消化。可能會給野豬和窮人帶來雙重的災難。

    從歷史上看,窮人的出路就是當佃戶租種地主的土地,這是封建社會統治的基本手段。把農民一輩子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壓榨農民的血汗,供養封建地主、官僚等等。

    所以無論是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還是從窮人的捕獵能力出發,依靠上山抓野豬是無法解決窮人捱餓的問題的。貧窮是一個社會現象,只能依靠社會手段解決,單純的依靠某一種技術手段是不能解決的。

  • 5 # 爾朱少帥

      人餓急了啥都吃,古代記載的人吃人、人吃樹皮、人吃觀音土多了去了,即使野豬肉不好吃、野豬不好抓,遇上了那也是天大的恩賜。在古代遇上災荒,先被餓死的肯定是城裡人,接著是以農業為生的鄉下人,山裡的獵戶一般不會餓死。知道這是為啥嗎?

      窮人吃不到野豬,最大的原因是野豬生活在山林裡,人類聚居區域大多離山林很遠(不是一般的遠)。但凡有力氣、有機會跑到山林裡,也用不著逮野豬了,山林裡啥吃的沒有?野菜野果、蘑菇木耳、山雞野兔......有葷有素,累是累點,保準餓不死。

      以他們縣城為出發點,做小巴倆小時去了他們鎮上;鎮上改坐“三蹦子”三小時,到了他們村裡。到了他們村裡,第二天出發老林子,6點多帶著一兜子乾糧出發,我還奇怪帶乾糧幹啥?可別說,6點出發快到13點才摸到林子邊,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好多山坳,小毛驢都過不去。

      那村裡的老人們聊天,上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城鎮裡的、平原上的都有餓壞人的,唯獨他們山裡人,腿腳幸苦點,護個飽飯沒問題——當時好多城鎮裡的、平原上的姑娘家,為了吃飽飯嫁到山裡來。

      他們村附近林子裡,也有野豬,大的帶小的一窩出來,一晚上能禍害兩畝土豆。他們很少去獵野豬,偶爾挖幾個陷坑抓住野豬,也是為了保護莊稼,也不愛吃野豬(吃慣了野兔、獾子的山裡人,真心看不上野豬)。反倒是城裡人好奇,經常拿個“土噴子”到這裡獵野豬。

  • 6 # 望風瑟瑟

    這問題提的與“何不食肉糜”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不得不佩服提問者的腦洞!

    先不說能不能捕獲了野豬之類的大型野生動物,且說打獵前的準備吧。

    打獵這種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最早幾乎是唯一獲取肉食的一種方法,為了生存原始人幾乎都有行獵的本領,因而聰明的古人在狩獵過程中逐漸發明了套、夾、籠、網、獵槍等工具,因而在社會進步後,就產生了一個生產工具分配的以及勞動力的問題。

    從勞動力來看。從原始人進化到農耕文明後,肉食的主要來源則是畜養,當遇到災荒之年,畜牧業會遭受滅頂之災,同樣作為勞動力的人也不會好過,那就需要人類對耕地更加的精耕細作,以取得維持生命的生活必須品,勞動力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如果為了生存上山打獵。且不說能不能打到獵物,山中惡劣的環境極有可能使人類更加難以生存,從而會喪失一部分勞動力,這對來年家庭耕作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

    再來看看打獵的難度,尤其是野豬之類的大型野生動物。

    就拿野豬來說,這種動物自出生以後就經常在有油脂的樹上蹭,久而久之,野豬身上有一層堅硬的皮,據說老式獵槍都打不穿它的面板。而且這種動物非常凶猛,還長有尖銳的牙齒,攻擊力在野生動物中算是高的,如果想要獵獲這樣的動物,難度非常大,而且非常危險。

    所以,在“餓”與“抓野豬”之間選擇,古人寧願選擇餓著,畢竟餓不一定會死,但去打野豬,則九死一生,解決“飢餓”的辦法有很多,眾多的植物、甚至吃土,說不定還會苟延殘喘,而去上山打獵,弄不好很大概率會死無葬身之地!

  • 7 # 本草百曉生

    並不是人人都能打獵,人人都能抓得到野豬!

    先不管窮人是如何進入由衛兵把守的專屬山林,想成為一名獵手,在古代,最重要的狩獵武器便是弓箭,中國是農耕社會,絕大多數是種地的農民。要讓一名農民,成為獵手。肯定需要時間來學習,從基本的射箭、設陷阱,以及如何從山林獲取資訊,得知野獸的藏身之處。

    這都需要有人教!

    但既然自己是農民,圍繞自身的親戚朋友也都是農民出身。所謂: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圈子。也就是說,哪怕你有心學點狩獵知識,也沒人教。

    再說了,即便有人教,也不能保證你會成為一個好的獵手。

    窮人已經到了吃不飽飯的地步,說明即使他有高超的打獵技術,沒有力氣又如何獵野獸!退一步講,好的獵手也不能保證每天都能打到食物,風餐露宿是常有的事。

    這也解釋了,為何遊牧民族主業是養牧,副業才是打獵,再之,就是喜歡搶劫中原的農耕文明。

    最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窮人只要勤奮也不會淪落到沒有飯吃的地步,天災人禍就另當別論!

  • 8 # 虎頭山文化小妖

    說實話,這個問題聽起來相當的滑稽,卻又無比的認真,可能是大家玩遊戲玩多了,認為打怪就一定要掉金幣一樣,認為古代的山上一定會有野豬這樣的野怪存在,而且還可以無限制的重新整理?

    古代的窮人,當他們窮到沒有飯吃的時候,可以說把能想到的辦法都想過了,就連所謂的觀音土都敢吃,還有什麼是不可以吃的。

    哪怕地上長出來的野草,他們也會直接連根撥起來放入口中,所以說吃個草根或者說樹皮之類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我就想知道,在這種連樹皮跟草根都可以吃的情況下,那些山上的野豬是怎麼出來的,這些野豬都不需要食物的嗎?還是說到了時候就會定點刷出來呢?

    不論任何時候,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都不會被打破,只要山上沒有野豬可以食用的東西,那麼這座山就是再高再大,也不會出現所謂的野豬。

    因為野豬也是要吃東西的,沒有可供它們生存的資源,這些野豬要嘛直接全部死絕了,要嘛就是跑到另外一處有充足資源的地區去生活。

    野豬可以不分地區,想跑就跑,可是百姓卻不能隨便跑,古代的帝王為了很好的控制百姓,所以給他們定製了一些路引之類的東西。

    也就是說在大多數已經到了吃草根與樹皮的地區,想要上山抓野豬,最起碼要保證山上有野豬,整個山都已經成了荒山,哪來的野豬讓你抓?

    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大家是不是對野豬有什麼誤解。

    你們不會以為現在養的寵物豬就是野豬的原型吧。

    或者說哪些被養在豬圈裡的大白豬,只會被動的讓人們拿著刀宰殺嗎?

    大家想象一下野外生存的野豬,足足三百公斤的重量,再加上每分鐘大約一百米左右的速度,直接撞在人的身上,畫面簡直不要太美。

    後果就不用說了,不要說以人的小胳膊小腿了,哪怕小型轎車都可以直接撞飛。

    在抓捕野豬的現場,只要被野豬撞到就是最慘烈的車禍現場,你需要多少人來抓一隻野豬,成功率有多少,每次會死多少人才有可能抓一隻野豬。

    再加上古代的窮人已經沒有飯吃了,早就已經餓到前胸貼後背了,還有能力去抓野豬嗎?

    說不定十來個人的一支隊伍最後抓野豬的下場就是全軍覆沒,大家只是為了找一口吃的,而不是為了給野豬送外賣。

    真要是有著滅殺野豬的實力,還打什麼野豬呀,直接造反不是更直接有效,抓一頭野豬才能吃幾天,等幾天過去之後又該怎麼辦,再次拿著人命去換糧食嗎?

    所以說古代窮人沒有飯吃也沒有肉吃的時候,不是他們不想山上抓野豬,因為山上不一定有野豬,就算有大家也不一定能打得過野豬,與其拿著人命去抓野豬,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活下去。

  • 9 # 史味人生

    野豬就是森林中的平頭哥!!!我在想,到底是什麼讓您覺得抓野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兒呢?難道是因為皮小妹萌萌噠肉嘟嘟的樣子,讓您覺得豬=野豬?

    古代面對災荒的時候,人連觀音土都吃得下,蝗蟲更是作為災年葷菜之一,烤、晒乾等各種吃法層出不窮,為的就是一個信念:活下去。但是上山抓野豬顯然不是求生,而是尋死。

    古代窮人則可以通過勞動換取生存下去的物質供應,至於精神供應,那基本上就除了男女之事和天倫之樂外就沒有任何精神供應了。

    基本上窮人也是能夠活下去的,除非是因為懶惰而討飯,那也是可以勉強生存的,除非遇到災年,一般的窮人上山的目的就是為了砍柴,而不是狩獵。

    而遇到災年,窮人上山狩獵,也就是抓一些小兔子、小狐狸、小長蟲之類的充飢。

    至於正面對抗野豬,除了從小狩獵的獵人以外,一般的窮人是不會主動招惹野豬的。

    在森林中有一句話很出名:一豬二熊三虎,意思是對人來說野豬的危害大於熊,熊的危害大於老虎,並非說野豬的攻擊力強於狗熊和老虎,而是因為野豬通常生活在大山淺處,遊離在大山的各個地方,是最容易遇到的,甚至有野豬下山覓食的情況發生。

    而主動下山覓食在狗熊和老虎身上幾乎不會出現,老虎更是遊走在大山深處覓食,不會輕易走到人活動的範圍,畢竟人的智力雖不足以殺死老虎,但是三人成虎,傷到老虎還是很容易的,對於獨行俠老虎而言,受傷基本上就和死亡區別不大了。

    回到野豬,看過動物世界的都知道,野豬的唯一攻擊方式就是橫衝直撞,用獠牙重創敵人,而且野豬奔跑速度奇快,人是萬萬比不上的。

    再加上野豬“拼命三郎”的個性,和平頭哥差不多,遇到人類首先想到的不是逃跑或者審視對手,幾乎直接就衝上來了。所以皮糙肉厚的野豬對人來說,是最難對付的。

    而且野豬的繁殖能力極強,一頭很快就能成長為一窩,那更是肆無忌憚了。

    在今天的社會,我家地處太行山麓的山谷中,近兩年也有人群帶著狗去獵殺野豬的情況,首先在野豬出沒的地方下滿鋼絲套,隨後帶著十幾條狼狗、五六個人,各種裝備,僅僅是為了對付一頭成年野豬,饒是如此,每次抓獲野豬不損失幾條狗就拿不下的。

    所以,古代窮人如果真的被逼到上山覓食,那麼物件就是那些可愛的小松鼠、小兔子、小長蟲等,而不是野豬。

  • 10 # 花木童說史

    古代沒肉吃為什麼不去打野豬,這乍一聽蠻有道理,但野豬並不是那麼好打的。

    沒在大山區待過的人,可能不知道家豬與野豬的差別。家豬憨憨的、溫順還很可愛,但野豬可比家豬猛太多了。

    野豬在森林裡的對手,是狼、老虎、豹子等凶猛動物。一頭成年野豬體重200斤以上,東北地區大隻的可能達400斤左右。

    可能有人說古代人捕獵肯定會帶刀或矛類武器,其實想多了。野豬的毛皮都很夠,一般的刀根本刺不進去,甚至殺傷力不夠的獵槍,子彈難以射入。

    文章開口說的俄羅斯獵人就是帶著獵槍,但打不死野豬,結果反而被野豬追得落荒而逃。

    並且野豬是群居動物,一隻都難以對付,何況一群呢?就古代農民那些傢伙什,根本就不是野豬的對手。就算今天我們吃的野豬肉,一般都是通過電網捕捉的。

    另外,古代窮人為什麼窮呢?關鍵還不是沒田沒地。不僅如此,連山林都是地主的。想從地主手裡弄點吃的,恐怕比登天還難。

    其實說古代人沒吃的,為什麼不打獵或捕魚,都是不現實的問題。一到饑荒,能找吃的地方基本都翻遍了。

    夠不著的地方,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基本也無能為力,否則也不會出現吃樹皮、草根、觀音土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重瞳子是真實存在的嗎?兩個瞳仁在眼睛裡是如何分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