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照邊關

    巴國是四川的一個盆地國家,相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再被秦國滅了以後,就成為秦國的一個後方糧食兵源供應地。至於說將士齊卸甲一說,沒有什麼根據,也沒有必要。

    因為那時秦國的商鞅變法已經深入朝野,秦國有一套很系統的機制,獎勵農耕,可以得爵位,外出當兵打仗一樣可以得爵位。一般身強力壯,想建功立業的,大都當兵了,一些身有殘疾,年齡偏大的會留在家中種田。

  • 2 # 烈士暮年

    秦滅巴國是兼併戰爭,按秦國曆次戰爭的結果看,巴國將士大可能有三種結局。

    第一,解甲歸田。秦在巴地設郡,將一些巴國將士遣散回各籍,種田為民。這也是敗軍最好的結局。

    第二,編入軍隊。巴軍降服後,秦國會將巴國軍隊中一些精壯編入秦軍序列,繼續為秦國對外發動戰爭賣命。

    第三,成為刑徒。秦國滅亡巴國後,將巴國貴族拘押在秦地為奴,防止他們產生復國夢想,強迫一些戰犯幹苦役,成為刑徒。

  • 3 # 一覽眾山小觀四山五嶽

    據古史《山海經》記載,在西南地區,生活著一群被為稱巴人的族群,他們崇拜老虎,自稱是“虎之族”。在古時,虎的發音類似於巴,所以,他們被周圍其它族群稱之為“巴人”,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至今。

    巴人最初生活在四川廣元與陝西漢水流域交界一帶,所以現今還有專家認為,四川廣元才是巴人的發源地,四川廣元人是巴人的祖先。在殷商時期,巴人的生活版圖,逐步擴充套件到現今四川的東部。

    巴人生活的地區,一直都在高山峻嶺和丘陵地帶。惡劣的天文地理環境,為了生存,巴人不得不窮盡力氣與自然鬥爭,從而讓巴人養成了彪悍粗俗的性格。

    放蕩不羈、彪悍粗俗的性格,促使巴人好戰。每回開戰前,巴人都要進行祭祀,而祭祀用的貢品,不像其它族群用水果等食品,而是人,巴人拿自己部族人頭來祭祀天地,也就是說,巴人信奉“人祭”。

    巴人歷史上進化的程序,比其它地區慢。戰國時期,秦、楚、齊、燕、趙、魏、南韓(包括蜀國)已經高度文明,巴國還沒開化,文化經濟極度落後,當時秦華人稱巴華人為“西南蠻子”。

    巴人在歷史上,與周邊其它國家都開過戰,最廣為人知的是,巴人與楚國、蜀國交惡,戰爭歷史最為長久。雖然巴人彪悍驍勇,但由於落後,經常被高度文明的楚國、蜀國教訓。用今天的話來說,巴人有勇無謀,屢戰屢敗,同時又愛鬥狠,屢敗屢戰。

    公元前316年,被蜀國打的招架不住的巴國,向強大的秦國求救,請秦國消滅富饒的蜀國。當時秦國對於攻打蜀國有爭議,秦將張儀主張先打南韓(周天子在南韓),可以挾持周天子,達到“挾天子以令天下”的目的。秦國最著名的戰將司馬錯認為,借巴國求助攻打富饒的蜀國之機,攻取蜀國後,可以“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秦惠文王採納了司馬錯的意見,派張儀、司馬錯統領30萬大軍,滅了蜀國。

    巴國看到秦國幫他滅了蜀國後,喜不自禁。但沒高興幾天,足智多謀的秦國,順手牽羊把矛頭指向了巴國,借滅掉蜀國的餘威,反手把盟友巴國消滅。別看巴華人能拿本華人頭來祭祀,生猛粗俗,打起架來彪悍勇猛無比,但在強大的秦國面前,全體巴國將士不得不“齊卸甲”,老老實實的放下兵器,向秦國投降,畢竟命比鬥狠更重要,活著總比死了好,要知道,秦國“焚書坑儒”的行為可不是鬧著玩的。自此,巴國做為一個小國,在歷史上不復存在,其做為一個民族,也被其它族群慢慢同化,巴華人做為一個民族,從中國56個民族版圖上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暖氣與地暖能不能同時安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