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風吹散梅梢雪

    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提問者一定不是問這個句子是怎麼翻譯,什麼意思?

    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並不是六國。也就是說,打敗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根本不是強大的敵人!正如當初:亡六國者,六國也。非秦國也!

    一個人過的不好,往往是因為它自己內在的心態,首先出了問題。內心足夠強大,積極向上,併為突破現狀鑽研想辦法,那麼任何生活中的困難都是會被消滅的!

    曾經我是一個沒工作,沒身材,沒相貌,沒信心的家庭婦女!有一天,我意識到不行的時候,這樣下去不可以的時候,便開啟了自己帶孩子+上班+升職的人生,雖然我付出的是別人的兩倍,甚至於三倍,但現在的我挺好的。若是當初的我仍以孩子沒人照顧為理由,一直圍著孩子轉,今天我依然在那個困境裡走不出來!滅亡我的便是我自己!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你是一切的根源,你可以做的事情遠遠比你想的要多!自己出了問題不去解決,一味的去抱怨別人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 2 # 文史夜貓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賈誼

    後一句意思是說,秦朝之所以滅亡,從某個角度上講並非天下反秦勢力強大,而是秦朝自己葬送了自己。

    換句話說是秦朝咎由自取。

    那麼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呢?

    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得明白,秦亡不在制,而在政也。秦朝滅亡並非由於沒有實行分封制,而是由於暴政。

    秦朝建立之初,在是否實行分封制上是有過激烈的爭論的,在朝議的時候,一些儒生認為,周天子實行分封制,封邦建國,拱衛王室,遂有八百年江山,如果秦朝不行分封制,則朝廷一旦受到攻擊,無諸侯施救,朝廷危矣,而以李斯為代表的法家則認為,周天子實行分封,諸侯勢力逐漸強大,遂成尾大不掉之勢,導致周王室力量衰微,形成春秋戰國割據局面,因此要鞏固中央集權維護朝廷統治,必須廢分封,推行分封制。結果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並坑殺儒生。

    後來秦末農民戰爭暴發,以項羽劉邦為代表的六國貴族的後代舉兵而起,終滅秦朝。

    從表面上看,似乎廢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使秦朝失去人心(六國貴族之心),秦末戰爭中,六國後代不但沒有救駕,反而成了反秦的主力,導致秦朝二世而亡。

    其實,結合後來西漢的歷史發現,這並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因為漢初劉邦實行了郡國並行制,分封了一些同姓封國,結果呢?照樣造反,出現了“七國之亂”,雖然被漢景帝鎮壓了,但王國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漢武帝採用“推恩令”後才逐漸解決了王國問題,前後長達近百年。

    那麼秦朝很快滅亡的原因究竟在哪裡?

    從治國思想上看,秦始皇沒有及時推行道家的無為而治,實行休養生息。秦朝剛剛經歷多年戰爭,先後滅亡韓趙魏楚燕齊,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適當休戰,恢復生產,繁衍人口才是當務所及。另外,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視民如草芥,不施仁政,忽略了儒家思想的精神麻痺作用,實行嚴酷的法治,終於失去了人心。

    秦始皇是一代偉人,但知進不知退,知剛不知柔,爭於求成,恨不能有生之年一股腦兒把想做的事兒都幹完,結果適得其反,把好端端的大好河山送給了劉邦,秦朝開花,漢朝結果。

    縱觀秦朝暴政,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征百越通靈渠,築直道和馳道,建驪山陵墓和阿旁宮,工程頻繁,兵役徭役太重,加之稅率太高達三分之二,百姓焉能不怨聲載道,揭杆而起?

    實質上秦亡於人民,是秦始皇自掘墳墓,自決於民。

    因此,亡秦者,秦也,咎由自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VT和自動擋有什麼關係?哪種變速箱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