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葉畫畫34人家

    一本書的內容好壞,絕對有優劣之分。

    記得以前溫家寶總理說過“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多讀好書有好處。沒錯,是讀好書,不是讀差書。

    所謂好書就是思想是積極的,正面的;內容的剖析是有深度的,科學的,經得起仔細推敲和論證的;行文簡潔明快,而不是晦澀拖沓的;若書中語言有一定藝術性,那就更好了。

    差書呢?就是思想偏激,錯誤,不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內容消極或者會激發人某些錯誤的行為;行文囉嗦,邏輯混亂。這樣的書我們最好不要看,不要因為好奇或者自甘墮落去接觸。

    我們中國的古典哲學、文學,堪稱是好書。像《易經》、《道德經》、《論語》等,它們用完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很多深刻的道理,甚至真理,並且成為我們國家的文化精粹。

    《易經》開篇的“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麼精煉的比喻,而且是對仗的,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好好做人,如何像天體一樣,自強不息;如何像大地一樣厚德而承載生命所面對的一切。常聽人說,做人難。可是,祖先這不早就把密碼告訴我們了嘛。

    《道德經》中“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也是賦予了很多人能量。很多人堅信人為的力量,可是卻忽略了一種更大,更本質的力量——無為,聽到這句話,你是不是覺得你的元氣正在一點點恢復呢?書中還說“無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你看到了,你聽到了,可是你無形中也被你所看到聽到的事物所左右了,你的原始狀態又是什麼呢?你卻看不到也聽不到了。這不就是迷失了嗎?

    像上面這樣的書,自然是好書了。當然,好書是很多種的,像中小學生的課本,就是極好的書,起碼內容幾乎沒有謬誤,而且分為不同科目,內容也更加全面。 另外,一些優秀的小說,也是很好的,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讓我們的精神更有質感。還有一類:工具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生存技能,比如怎麼演講啊,怎麼炒股啊,怎麼和他人相處啊,怎麼做麵食啊,等等,這些書也是很有用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我眼中的好書。簡單排個序,就是古典文化哲學排第一,基礎教育教材排第二,優秀文學著作排第三,生存生活技能類工具書排第四。

  • 2 # 貳姨不貳

    在《圓桌派》裡曾經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書在你心裡有價值高低之分嗎?

    我覺得跟這個問題差不多。在圓桌派裡梁文道回答說:“我不太覺得有什麼高低價值,因為不同的書存在,有不同的理由。最簡單就是它針對不同的人。如果今天拿出來一本書,到了一個人手上,他覺得對他很有用,那它當然就有價值。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我不再參加那種圖書評選了。我以前參加過,但是我現在不參加了,就是我開始懷疑這事。比如有一次,十來年前在香港,開一個年度的書選,講一大套人文科學。但是下到書店,我就看到一個大著肚子的婦女,在很認真的看一本育嬰的書,我當時覺得好感動。這本書對她現在來講,難倒不比在書選上講的那些什麼人文科學要有用的多?那你憑什麼說這本書沒有價值,做這本書的出版社不是個認真的出版社,而寫這本書的人不是一個好作者呢?”

    如果把書劃分,讀這些書的人就高尚,讀那些書的人就該被輕視,那我們的書是不是就白讀了呢?

    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曾經被出版社評價為:雖然包含優美章節,但是“過於令人作嘔”,審稿的編輯甚至大呼“我請求將其埋葬一千年”。而1958年出版美國版後,一路躥升至《紐約時報》暢銷書的第一位。

    價值尚且無法評判高低,更無好壞、優劣之分。

    法國思想家布朗基說過:所謂閱讀,就是讓人得到自由,讓作品得到自由。

    讀書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無法說哪個好哪個不好,所有讀過的書,都將成為靈魂的基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型熱帶魚養殖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