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沁冷墨

      過去,人們總以為楊露禪改了陳長興傳他的拳而自成一派。那是因為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陳溝太極拳師紛紛著書及到各地傳授太極拳以來,人們發現其動作形式及動作名稱,與清道光年間三進陳溝從陳長興學藝、後在京城傳藝的楊露禪傳的太極拳動作及動作名稱,差異很大。陳溝的太極拳及動作名稱與通背拳風格、名稱相近,並與通背拳一樣,以“纏”字為靈魂。而楊露禪傳的太極拳則強調勁整,不妄動。

    可是,武氏太極創始人武禹襄之兄於咸豐年間在舞陽鹽店發現的《太極拳譜》上的十三勢太極拳動作名稱及順序,卻與楊露禪傳的一樣,而與近代陳溝傳的及其拳譜上記載的十三勢太極拳有頗多差異,這又說明楊露禪傳的拳架有淵源,非後經自我改創的拳。

    那麼,除武氏咸豐年間發現的《太極拳譜》證明楊露禪的拳架是原傳拳架外,是否還有其它旁證? 到本世紀初的2004年,在與溫縣相鄰的博愛縣(原稱“河內縣”)唐村發現了清康熙五十五年的李氏家譜及乾隆年間的《太極拳譜》,其遠早於武氏發現的《太極拳譜》的唐村之拳譜,其中的十三勢太極動作名稱也與楊露禪拳架的動作順序名稱一樣,這便完全確定了楊露禪拳架是原始的,而在李氏家譜中又清楚地記載了李氏的八世祖李春茂及李仲、李信、外甥陳溝的陳王廷均在唐村旁的千載寺三聖祠太極宮拜師學藝,所學有“十三勢拳、劍、刀、槍、箭藝,還有無極養生功、通背拳、春秋刀”等。太極宮另一側的王堡村九世祖王仲錦也是拜太極宮道人為師學十三勢拳及六合槍棍。 據李氏家譜、拳譜及王堡槍譜載:當時太極宮的老師有博公道長、董秉乾老道。可見,明末王堡、唐村、陳溝的十三勢,來自道門是無疑的。

    那麼,十三勢與太極拳是否是二回事?陳溝的老拳譜對此有說明:“太極拳,一名十三勢,一名十三折”。陳溝人清楚地說明十三勢就是太極拳,與清末民國初楊露禪及其後人、弟子,在京城的說法一致。 換而言之,太極拳或十三勢不是陳王廷創的,而是陳王廷在明末學自太極宮道門的(入清後陳王廷又從蔣發深造十三勢),楊露禪在京城傳藝,弟子拜門時不拜陳王廷為祖師爺,是嚴守遵師重道的武林傳統。 既然楊露禪從長興公處所得是道家原傳太極十三勢,同時,也從未記載過楊露禪改創過拳架(除其子健候、孫澄甫外),那麼歷史上有否記載陳溝人改創拳架?回答是肯定的。

    據陳溝拳譜載,與長興公同為陳氏十四世(太極拳六世)的陳氏族人陳有本曾創“陳有本小架”,也稱“新架”,其後十五世陳耕耘、十七世陳發科均改創拳架。 這就回答了為什麼近代陳溝太極拳與楊露禪的拳架動作及動作名稱不一樣的原因了。 很顯然,長興公傳楊露禪的拳架是其九世祖陳王廷得自道家的原傳太極十三勢,而陳有本、陳耕耘改創的陳溝太極拳,已是更改了的太極拳十三勢,是結合了通背拳,並可能參照了戚繼光編的“三十二勢長拳”而改創的,已非純道家原傳太極拳了。(筆者按:徐震在其《太極拳考信錄》中說,其所收集的陳溝舊拳譜有不少戚繼光的“二十四槍槍法”、“三十二勢長拳”等篇章。筆者從“二十四槍”中“闖鴻門勢”之“旁註”中推知,戚氏的著作,極可能由萇乃周攜至陳溝,萇與陳溝太極拳第三世陳繼夏有過交流) 那麼,陳有本為何要改創拳? 據《焦作武術》一書載,陳長興時,陳溝除通背拳外,太極十三勢有二套拳架。筆者認為這二套拳架就是楊露禪進京時傳的“外傳大架”與“內傳小架”。 外傳大架在陳溝有不少人學,與陳長興非嫡支的陳有本也學得太極十三勢外傳大架及通背拳。同時,他自然聽聞過還有“內傳小架”,只是不得一見,長興公不輕易示人,就同其弟子楊露禪在京城時,雖有眾多弟子、學生,他除了教大架外,對內傳小架從來不露。 陳有本既然學不到,也見不到內傳小架,便決定自創一套小架,即陳有本小架。自此,陳溝太極與道家原傳太極十三勢,便分道揚鑣了。 陳耕耘又為什麼會改創拳?照理,陳耕耘若得“內傳小架”,便會覺得不必要再去改創道家原傳拳藝,可見他也未得父親長興公傳道家原“內傳小架”。這一點並不為怪,《焦作武術》P124上說,陳王廷的拳藝沒有傳給自己的三個兒子:汝為、汝弼,汝聞,而是傳給了他一個親侄汝信,一個族侄所樂。陳所樂的傳人陳正如也非所樂之子,而正如與其傳人陳繼夏也不是父子或親叔侄關係。長興公伯父秉奇、秉壬及父親秉旺也不是繼夏之子,繼夏是他們的族叔,而長興公的拳技主要得自二伯父秉壬……這說明“道家內傳小架,得人而傳”的傳統,在當時的陳溝已由來已久,陳耕耘未得父傳,便很容易理解了。另一種可能就是陳耕耘向陳有本學其新架並自己改創拳後,忙著傳自己創的拳而不及將道家原內傳小架下傳便亡故,如楊氏楊澄甫改創成自己的大架、及吳氏吳公儀在黃埔軍校改創成自己的方架後,因忙於推廣,未及傳道家原內傳小架便去世了,這二人的傳人均未能學到。

    據《陳氏家乘》載:陳氏十五世陳花梅“字鶴齋,從學於長興,功甚純,子五常,五典,能濫其業,門人陳璽均從仲生戰粵匪”。如陳溝以往各代祖師一樣,極可能長興公選擇了族侄陳花梅傳授,也將道家“內傳小架”傳了給他,可惜陳花梅這一支傳人已絕傳。

    陳耕耘或未得原“內傳小架”,又見陳有本創了新“小架”,便去向有本學(後來趙堡張彥之傳人陳清平也去向有本學),可能陳耕耘學後,覺得自己能創得更好,於是也創拳架,即陳氏大架一路。這便是現在陳氏太極小架、大架的源頭。 這種帶著強烈通背拳風格的陳氏太極,很容易與廣平縣盧氏六合通背、濟源四路神拳(源自通背)、焦作許氏通背柔拳、及內黃縣通背相混,後四者通背拳常被誤認為是陳氏太極。所以,陳氏太極更確切的名稱應該是“通背太極”,與道家原傳太極拳已不是一回事了。 不僅陳溝的道家原內傳太極十三勢小架失傳,其動作名稱也失傳,並且陳王廷在太極宮道人處學的“十三勢劍、刀、槍藝”的原動作名稱也俱失傳。陳氏太極的器械,絕大部分是通背拳中的器械與動作名稱,其餘部分則是王堡槍譜、戚氏槍譜的內容。

    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為什麼陳溝沒有“十三勢論”,“十三勢行功歌”,“十三勢行功心解”之“經典太極十三勢理論”了。因為這些拳論、內傳小架、內傳小架動作名稱,均由長興公祕傳、獨傳給了楊露禪,所以陳溝老拳譜上不見。武術史先驅唐旁、徐震二先生推斷,楊家太極拳譜得自武家。筆者認為這種推斷不一定正確,可能一部分如唐村李氏十二世李鶴林大師乾隆年間寫得“太極拳論”來自武譜,餘則同十三勢拳、械譜一樣,是楊露禪一同得自長興公的獨授。試想,陳溝既能不得長興公傳內傳小架及其動作名稱,那麼,其未得長興公傳那些拳論,又有什麼可以奇怪的呢?如此,陳氏太極拳、械的動作名稱、練法,與長興公獨授楊露禪的道家原傳十三勢拳、械之為何有區別,已經明瞭。

  • 2 # 寧爸

    搞清這個問題這就要說說太極拳是分陳氏太極拳和楊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是陳家第九世祖陳王廷公在家傳通背拳基礎上結合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式以及道家養生經典《黃庭經》,以《易經》的陰陽學說為綱領而創編的集養生、健身、防身於一體的優秀傳統武術,一直在家族內部傳授,所以世人稱之為陳氏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是楊露禪先生在陳家為僕人期間,在陳氏第十四世祖陳長興公教拳的時候偷學後被發現,收其為徒,後由楊公在北京傳出於世,這才有了現在廣泛流傳的太極拳。當時的歷史背景,楊先生在宮廷教拳,不教會被滅族、教不會會被滅族、把王孫公子教的太累了也有可能會被滅族,楊先生才在師傳的太極拳基礎上加以簡化,把那些高難的動作去掉,適合王孫貴族練習,而自己家人內部練習還是原傳的師傳拳法,現在的楊氏太極拳是楊露禪的孫子楊澄浦定型的拳架,而非楊露禪原本在陳家學到的拳架了。

    在楊露禪沒有在北京傳拳之前,市面上沒有任何人傳授或者說自己練的是太極拳,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在楊露禪成名之後又三下陳家溝學拳,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張三丰太極拳,為何楊露禪不去找他們學拳而專門又去陳家溝學拳呢?而他們那時候又在哪裡?也沒有任何的史料記載。

    至於誰是正宗與否,在於是否把太極拳的核心技術練上身,而不在於哪個式子,現在的傳人通病就是想方設法把自己標榜正宗了,而不認真去研究太極拳的原理和核心技術,有些根本不懂拳的人會四處找祖宗來提高自己的身價,而真正的太極拳傳人,會認真研究太極拳的核心技術加以研修並傳承下去,愛好者不要執著于姓氏,而認真研究真正的太極拳理法,把真正太極拳的核心要點練到自己身上,這才是我輩傳承的緊要問題,至於誰是正宗,誰創了太極拳,跟你修煉無關,總會有人胡說八道的,不是你自己能控制住的。只要是把核心技術練到身上的都是正宗的太極拳,不在於你姓啥;沒有練到核心技術的,即使是某一家嫡系的後人,他的拳也不是正宗的太極拳。

  • 3 # 楚宜軍

    現在的太極拳和揚露禪時代的太極拳肯定不一樣,任何事物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太極拳也不例外,現在的太極拳以強身健體為主,

  • 4 # 太極權

    楊露禪是楊氏太極拳創始人。10歲時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窺習拳藝。楊露禪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學陳式太極拳。他以畢生精力鑽研武學,醉心拳道,訥於言而敏於行,成就威名後仍淡泊依舊,不為浮華虛榮所累,是典型的“武痴”。

    自露禪公北上燕都虎行京朝,廣為大眾聲聞起至今一百六七十年間,他之所以受到無數人的敬重仰慕,究其原因除了刻苦自強的精神,藝業精絕的功夫等等,更重要的是謙遜明德,尊師重道的珍貴品質。可贊無愧為武林中一代宗師,江湖上萬世師表。

    露禪公因每在擂臺上與別家武者較量,出手即見紅,一響必成功,遂被譽為打遍京城"楊無敵",名聲大噪。

    傳統拳套有三路:大架、長拳、中架、及小架(亦稱用架和快架)。大架本是楊家太極拳門之入門基本拳架。楊澄甫簡化後之大架更比原本的大架和其他拳架都要柔和簡單得多,故很適合作為健身運動。為了配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一些人把楊澄甫大架再次簡化,編成更短的拳架流傳下來。8式、13式、24式、46式競賽、及48式等拳架都因此而被廣泛流傳。

    目前 世界的太極拳人口 成二億 ,除了武當、陳家和極少部分人修練傳統的太極拳外。絶太數打養生太極拳或者太極操。近年來見到自立門戶,以閉門造車的方式示人,又自稱太極大師們。

    傳統太極拳主要是由太極拳的個門派的傳承人來教授,都是通過師父帶徒弟傳承,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在套路動作方面的規範性較弱。而現代太極拳 比較重養生和表演。現在找一個楊露禪的影子實在是難。

  • 5 # 太極格鬥與養生

    可惜不可能看到楊露禪的拳風(打拳的風格),但我個人認為不可能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高和臂展不同,加上思維悟性不同,所以打法不可能相同。拳架上也不可能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雖然祖先的拳架肯定不敢亂改,但在細微的動作上肯定有點不同。

    另,下面的相片不知道是不是楊露禪真人照片,感覺給人一代宗師,當代俠士的形象啊。

  • 6 # 申由甲

    不一樣,最早的太極拳以陳式為代表分支出另外五個流派楊式,吳式,武式,孫式,趙堡太極拳,其中楊式太極拳流傳最廣,現在我們大多數人練的楊式太極拳也屬於簡化太極拳與楊式老架有很大不同,楊式簡化太極拳以健身養生為主。

  • 7 # 漫步銀河8

    不一樣。

    河北永年楊露禪的太極拳,即楊氏太極拳,師承明末清初河南陳家溝陳王廷所創的陳式太極拳,由於家僕身份,仿學苦練,自成一派。後進京演練,無人可敵,名噪一時。清乾隆年間山西王宗嶽著《太極拳論》中,可見當初太極拳的精髓,即每一拳術的起源與發展,其中的一招一式、一攻一防,並非憑空臆造,而是從實戰出發,特別是冷兵器時代,再加時期動盪,太極拳的出現,肯定有著非比尋常的攻防搏擊意義。

    歷史在發展,直到現代,太極拳也由原來的架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成為一種健身養生、修心益智的全民體育運動。即使是楊氏太極拳的傳人:楊振銘、楊振基、王振鐸再到楊軍所演練的楊氏太極拳,也都變成了新架套路,主要以強身健體為宗旨,傳承著眾多太極拳中的這一流派。

  • 8 # 和樂舞悅

    我認為現在的太極拳和楊露彈的太極拳是不一樣的,但“太極”是一樣的。因為所謂的太極拳,就是用太極的原理,來指導人們練武打拳。太極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道,而拳是一種動作,一種符號,而每一位拳師的動作是不可能一樣的。那麼為什麼產生門派呢?我認為區別就在於對太極的理解程度不一樣。

    楊氏太極拳的特點就是充分發揮了太極的柔和緩,藏剛於美,既可練武又適合健身。而有些剛勁較重的太極拳,反過來又在接受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少些剛,添些柔,顯得更優美。而武當太極拳的特點,則是剛柔始終穿插進行,似柔亦剛,似剛又柔,這種靈巧的吻合和變換,又要銜接得天衣無逢,看似簡單,難度極大。

  • 9 # 老木284530741

    不管什麼樣的太極拳的演練都是一樣的,只是目的變化了。前輩人以武技討生活,所以,重視抗擊打的基本功練習,今人以養生為重故以養心內悟為重。對抗以肌肉承受和速度力量為訓練目標,養生以柔和舒暢為目標,所以,不要拿養生和慱擊相提並論。

  • 10 # 庚辛會趙十一

    太極拳分好幾個流派:陳氏,楊氏,孫氏,吳氏,李氏,趙堡,武當等等。楊露禪創立的就是楊氏,目前流傳最廣的是楊氏和陳氏。

  • 11 # 方圓的人在旅途

    現在的太極拳和以前的太極拳更多的是表演性更濃了,以前的太極拳更多的是押彪看家護院,自從有了熱兵器武術基本上失去了本意了,因為近年來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十年的武功,也不如手提大蓋槍所以說有了熱兵器武功就遂步的走向了衰落了!

  • 12 # 上善若水165493778

    溯源,天下太極是一家,咱們老祖宗就給我們留下一點好寶貝,好好的學習好發揚好,太極本身沒有好壞高低之分,只是練習的人不同達到效果不同,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別天天沒事竟弄些扯淡問題,應積極的好好推廣傳播他。個人愚見

  • 13 # 龍門快跳

    現在太極跟揚露禪的太極肯定不一樣,打拳這東西誰都知道要人教,教的人有他的打法,還有他自身體會的路數合在一起就變味了,再加上現在人只想混錢,搞些好看的放在裡,所以現在大極就是晨練的花力

    子,實戰之中一點用。

  • 14 # 賴業雄

    關於太極拳起源在當今市面上有如下說法;一是唐朝許宣平。二是宋朝張三峰。三是明朝張三丰。四是清朝的陳王廷和王宗嶽等等說法。這些都是時代粉絲而言,沒有真實文著憑證、考究。只要你重讀老子《德道》或者《黃帝四經》也稱黃老學術,你就明白太極拳是何許人創始。太極出於《道》,太極拳出於《德》,中國歷史上最早煉道修德第一人就是老子李耳。

  • 15 # 窖主

    你的提問就是兩個概念,太極拳是統一稱呼,但是太極拳裡面又分了好多流派。最為有名的就是陳氏太極,流傳至今一直興盛不衰。楊露禪所學也是陳氏太極後加入自己的招式形成楊氏太極拳。太極拳裡現在可謂百家爭鳴,主要分陳氏,楊氏,吳氏,趙氏,當然還有很多自稱是太極傳人的也很多,太極門,武當太極,馬家太極,雷家太極…很多。因為電影媒體的宣傳大家都知道楊露禪,又有現在一些所謂的太極大師的出醜,讓人認為現在的太極不去以前的太極,這樣理解是不對的。現在太極更多的是作為修身養性的武術來練,老是讓它來爭勇鬥狠就錯了。當然也不是說太極就不厲害了,太極出手很多都是斷骨的招數,現在也有太極推手比賽。想更好了解太極文化請到溫縣陳家溝那裡有太極拳博物館。

  • 16 # C太極鄉人

    楊露禪的拳架沒見過不能憑空瞎說。楊澄甫的拳架照像都有所見,現在楊式85傳統套路與其其本相似。24式簡化太極拳也由楊式傳統套路精簡而來。現在太極拳的拳架變化相對不大,主要問題是楊露禪、楊澄甫他們習練的方法幾乎失傳

  • 17 # 武道百科

    已經不一樣了,楊露禪在出名後好多八旗子弟找他習武!為了應付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子哥,降低了實戰性編了好多無用的動作!流傳下來的太極已經沒有多大實戰性了!

  • 18 # 太極高榮

    現在的太極拳流派太多,但理論基本相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習練者遠遠達不到楊露禪的水平,那時是靠武為生計,現在主要是以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為主,所以不太一樣了。

  • 19 # 燕子67839

    現在的太極拳和楊露禪的太極拳一樣嗎?首先,沒見過楊露禪的太極拳是啥樣,但是,經過分析,個人覺得肯定是不一樣的。

    1.實用性不一樣

    楊露禪(1799-1872)是楊氏太極拳創始人。在他所處的時代,習武為業,每在擂臺比試,出手必見紅,人稱“楊無敵”。由此可見他的功夫是相當好的,而且他學的拳實用性相當強。現在的太極拳,多注重群體表演,注重觀賞性,基本沒有實用性。

    2.太極拳的外形不一樣

    在楊露禪的時代,走鏢打擂,拳的好壞主要在於能不能打人,能不能打贏。這是開館收徒的招牌。況且,能打人的拳肯定是不好看的。現在太極拳中的分腳,都高過頭,顯示基本功好。在楊露禪的時代,比武你抬這麼高腿,早被人掀翻了,還打什麼打呀?古老的太極拳,蹬腳就是腰那麼高。

    3.傳承不一樣

    楊露禪時代,學習太極拳最注重傳承。學生要找好老師,老師同樣要找好徒弟,也就是所謂的“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武術傳承是頭等大事,是非常嚴肅的,不可草率。特別是楊氏太極拳非自家人不傳。現在的太極拳,傳承也有,但已經沒有了那麼多限制。所謂的師徒互訪,更是談不上了。而且都說自己是正宗,更有甚者,根本不是傳承人硬說是,弄虛作假,比比皆是。

    實際上,武術傳承至今,已經不是原來的武術了。特別是不需要你去打打殺殺,武術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單純的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流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飯店裡撈汁毛豆的最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