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己是一個大學女生,外形自認為還可以,學習也還好,能拿獎學金。但是,卻總是很悲觀,什麼事都喜歡往消極的方面想,一點小挫折就自己一個人在意好久,也總是找一點開心的小事鼓勵自己,但是總是沒一會兒就蔫了,很矛盾,很小心。所以,想問大家的體驗,或者是怎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10
回覆列表
  • 1 # 小小了凡間

    感謝邀請。這還是要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卑的原因可以追回到童年,是不是自己從小特別不受歡迎,還是總傾向於從別人那裡得到肯定。你對自我的認知是偏離的,所以才會有自卑的感受。我以前也是特別自卑,總結了幾點,自己身上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地方,就是沒有特別擅長的,缺乏自信。我感覺你目前看來比較優秀了,不要對自己過分苛責,接納自己。你的閱歷和經歷限制了你的格局和眼界。等你慢慢成熟了,很多事情就會看開了,接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活著的每一天,開心最重要,無論自己是美的,還是醜的,胖的還是瘦的,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多問問自己,不要用依靠別人來獲得自我判斷。

  • 2 # 酒醉逍遙客

    自卑感是所有人都擁有的心理。自卑感萌發於嬰幼兒時期,剛出生的嬰兒弱小無助,無法自力更生,只能依靠父母親人的照顧生存。當飢餓、口渴、難受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啼哭尋求父母求助,細心的父母可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及時滿足嬰幼兒的需求;生活中也不缺乏粗心大意的父母,不能或者不願意及時滿足嬰幼兒的情感、物質需求,嬰兒不斷的啼哭內心焦慮卻無能為力,深深感到無助,由此覺得自己脆弱,心生自卑感。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父母正確的教育引導和鼓勵,孩子就能正確處理自卑情緒,並主動作為,透過現實中的努力爭取好的表現,獲得父母或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此時成功的滿足感會戰勝自卑,獲得更多安全感。這樣的印象會在今後的人生中不斷鼓勵自己透過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更多的奉獻來超越自卑。那麼這樣的人格是有益的,積極表現是社會需要的,也是利己利人,有利於社會的。自卑的情緒也會被弱化。

    如果孩子成長中不能得到父母正確的引導和鼓勵,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沒有耐心與孩子交流,而是堅持打罵體罰的方式,那麼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感受到無形的壓力。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威嚴,並因此感到驕傲。這樣培養方式培養的孩子,長期內心焦慮,不愛說話,不擅長社交,沒有合作意識,缺少家庭歸屬感,對感情不信任,對父母不信任,更對其他人不信任。從小到大父母教育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內心的焦慮情緒,情感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讓孩子習慣關注自我的需求,不懂得如何透過現實努力作為,來獲取認可與關注。內心自卑感很容易被勾起,沒有足夠自信去完成學習工作任務,平庸無為,對社會沒有信任,恐懼,可能會產成憎恨現實的心態。

  • 3 # 玲聲如玉

    堂姐是三嬸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她是女孩,祖母很不高興,在三嬸坐月子時就不大有好臉色,三嬸也不開心。所以堂姐從小就不大受人喜歡。穿的衣服是大伯家堂姐穿過的,但是她很皮,從小就跟個野小子似的到處跑,所以經常被三嬸責罵,說她沒一點女孩樣,不知道幹家務活,除了吃就是玩,一點用都沒有。特別是三嬸又有了一個男孩之後,這種責罵便越來越厲害,所以堂姐便很少出來玩了,每天不是做家務便是帶弟弟,沒有閒著的時候。上了學以後,她學習不好,三嬸就罵她笨,說:你能念就唸,不能念就下來幹活讓弟弟念。所以初中畢業後她就出去打工掙錢了,記得三年後她才回來一次,穿的比較時髦,還給全家都買了新衣服。我問她為什麼買衣服。她說:掙錢就要買衣服,哪怕吃鹹菜,因為衣服是穿給別人看的,只有穿的好看,人家才能看得起你。我才能覺得不比別人差,才不會自卑。我無言以對,不知是什麼地方錯了。後來堂姐找了一個比她大十多歲的離異男人,因為他有錢,能滿足堂姐的虛榮心,每次回家都是穿金戴銀,看著很幸福的樣子,我問她,不累嗎?她說:累也要這樣過,只要在外人眼裡我好,看著她們羨慕的眼神,對我來說就是幸福。我不由得沉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歷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