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基之怒

    說不上庇護,在唐朝時期党項人是不斷遷移的,就是唐朝中央政府不希望党項人起來搞事情,就是不斷遷來遷去的同時利用党項人去防禦其他搞事的部族的,唐朝對於党項的通商也是時有時無,遷移也是比較頻繁的,同時中央則著重分化党項諸部的,最後分授官職羈糜的,如代宗朝分化党項為東山和平夏二部,德宗朝禁止和党項部落貿易,憲宗時回遷,後党項人也是時有叛亂的,如唐宣宗大中五年,令宰相白敏中白敏中為邠寧節度使,並充任招討党項行營都統制置等使討伐叛軍,因為党項是小部族,為了自己部落的利益只有不斷的反覆為自身利益而選擇,契丹當時也是,時常擁突厥,唐,又附回紇等等。

    說不上實力相抗,西夏就好比三國時期的蜀,條件最弱,但是此時“吳”“魏”實力相近,北宋和遼之間以及南宋和金之間都是你奈我何,於是西夏就是個平衡點,一旦宋滅西夏獲得對遼的制衡及優質產馬地,遼不利,一旦遼滅西夏獲得對北宋戰略進攻高地,北宋也不利,同時党項人自身實力不差,李元昊在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西夏殲滅宋軍西北數萬精銳,隨後調頭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雖如此,但反過來,宋遼的強大也不是佔據一隅的西夏可以吞併的。

    北宋晚期趁遼朝衰落逐漸蠶食西夏的戰略空間,開拓青唐龍隴右,但最終由於在遼金的戰略選擇中失誤最終功虧一簣,而在宋金遼相替之際,西夏兩代君主夏崇宗李乾順和夏仁宗李仁孝父子【這倆人在位100多年】又都是西夏的英主,如李乾順先聯遼侵宋,奪大片土地,又在遼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時斷然拒絕,聯合金朝滅遼、宋,趁機取河西千餘里之地。仁宗時對外金朝,對內改革開創了西夏的盛世了。

    到了南宋後,局勢不同了,因為金朝佔領了中原關中,宋夏不再交界同時西夏趁遼宋敗亡之際拓土擴大勢力,金也同樣沒力去大規模進攻西夏,因為金開局就是和南宋相爭,然後就是後來海陵王的南征、孝宗的北伐等金兵主力還是應對南宋,同時蒙兀國亡了後,蒙古諸部的興起使得金需要西夏,遼西遷後也成為中亞霸主同樣金也需要西夏做屏障,同時南宋也需要西夏成為對金的制衡,西夏自身力量不俗,軍隊機動性強便於集中優勢力量所以西夏一直苟到了蒙古征伐

    蒙古實力由於不同於不能打破平衡的宋遼金..實力強勁,加上西夏襄宗、神宗作死的政策亡國就可計日而待了

  • 2 # 陸棄

      党項族是古代羌族的分支,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

      羌族發源於今天的青海省一帶。在漢朝時期,党項族大量遷移至關內地區,他們採用的生活方式是原始傳統的遊牧民族部落生活。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形成了党項八部,其中以党項拓跋部的實力最為強大。

      在唐朝時,唐朝政府在党項族聚居地設立州縣方便對党項族的管理。党項族的部族族長被唐朝皇帝任命為長官,直接代表唐朝中央政府管理党項部落。在唐初,只有一部分黨項族人歸順。在貞觀年間,党項族歸順者越來越多,與吐谷渾聯姻的党項部落也因為與唐朝作戰兵敗而歸順唐朝。

      唐朝政府在党項族地設立眾多州縣,封當時党項族的酋長拓跋赤辭為都督和平西公,賜國姓,改拓跋姓為李姓。唐代宗時,党項族因參與叛亂,而被遷移到夏州、銀州。自此以後,党項族利用夏州銀州的有利位置興盛發展起來。

      唐朝政府對於少數民族的態度一直都是和平態度,希望少數民族可以鎮守邊疆保衛唐室。事實證明,不管是在任何時期,党項族人都是在擁護唐朝,維護唐朝。在黃巢起義時,党項族人參與了平叛,維護了唐朝的安定。因為平定黃巢起義,党項族的族長拓跋思恭被封為夏國公。從此,党項族開始擁有了獨當一面的政治資本,為党項族在後來建立西夏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才是lpl最具統治力的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