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歌萍兒
-
2 # 劉海山
音樂對人來說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音樂包括各種樂器和人聲等的統稱,音樂也能突出大愛精神,愛是人世間永恆不變的主題,深層次還是在表達愛的一種境界的訴求。例如徐儷嘉演唱《三世情緣》歌曲就是這樣,整體走古典唯美線路,採用羌笛和吉他為主配器,整體風格相當古韻優美。
音樂對人來說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音樂包括各種樂器和人聲等的統稱,音樂也能突出大愛精神,愛是人世間永恆不變的主題,深層次還是在表達愛的一種境界的訴求。例如徐儷嘉演唱《三世情緣》歌曲就是這樣,整體走古典唯美線路,採用羌笛和吉他為主配器,整體風格相當古韻優美。
音樂對我們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是用旋律書寫的作品,表達作者的歡樂、喜悅、彷徨、憂愁、憤怒、激情、滄桑、堅強、希望的情緒。與文字作品不同,音樂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音樂更像是一種互動的交流。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緒對不同的人是會有不同的結果,對一部分人來說,音樂所包含的資訊是無限的,但對另外一部分人,它也可能什麼也不是。音樂是雙向互動的。在某種程度上,音樂的作用是唯心的。不同的人從音樂中獲得的感受不盡相同。音樂是一種精神產品,它的形式,它的旋律,會令人陶醉、引人遐想。不可否認的是,受體必須具備認同產品的基本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產品,理解音樂必須以理解人生為基礎。或許中國古代的先哲們明白其中的差異,區分出了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
音樂不是簡單的聲音元素的組合, 一般認為,它承載了作者對物質精神生活的主觀感受,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和再現作品的技巧和能力,以及傳播音樂的載體的形式。作者的深刻和作品的內涵是基本條件,演奏技巧和理解力是必要條件,傳播載體是重要條件。
於是,經過了這樣的三個過程,我們聽到了各種音樂作品。從資源論觀點出發,資源各環節之間必然存在著損耗,這裡指的是音樂作品本來的完整性受到的削弱。比如理解能力、演奏技巧對原作的削弱,傳播載體對演奏效果的削弱等等。儘管存在著不能避免的削弱和損耗,儘管它到達我們的時候已經不一定是最初的模樣,但它還是來了,音樂還是音樂,而且一樣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從音樂產生的過程,我們知道我們獲得的是這樣一種過程產品。它喚醒我們內心精神某種共鳴的情感,鼓勵我們寂寞、脆弱的神經,撫平我們的躁動,安慰我們的心靈,激發我們的靈感。
正因為音樂是多種過程的綜合產品,現在對音樂的其它過程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音樂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音樂作品本身了。我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音樂的表現形式,甚至音樂的載體和傳播方式。作者、表現者和載體越來越被認為是一個音樂作品不可分割的整體。從原始的歌唱到美聲、民族、流行、ACAPPELLA唱法,從原始樂器的發明,到古典、室內樂,藍調,鄉村音樂,搖滾樂,NEW AGE,人們注重各種流派的音樂型別,注重它們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以及商業價值。音樂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更加關心時代潮流中的人們,更加華麗和媚俗,離思考和感悟越來越遠。
音樂的模糊性是音樂具有無窮魅力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模糊,便有遐想空間,每個人都可以在想象的空間自由馳騁。我們大多數人對音樂的感受其實來源於聯想,就是我們說的音樂形象,現實環境和音樂容易互為印象,因此便容易產生這樣的聯想。把音樂當作作品來聽的只是一部分人,這部分人毫無疑問對生活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原因之二是音樂的旋律性。音樂的使用場合都是相對重要的禮儀場所,旋律的莊重和優美的形象已經在幾千年的社會生活中給人留下了不可改變的深刻印象。說到音樂,聯想到的自然是優美、陶醉、浪漫、熱情、素雅、寫意,人們不吝嗇頌揚的詞藻,反映了音樂的旋律性帶給人們的自然印象。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音樂是人類的第二種語言,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相對於語言更易於理解,但是音樂的表現形式、表現元素不可能不打上地域的民族烙印。所以音樂首先是民族的,然後才是世界的。音樂只是某個社會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離開文化音樂是不能單獨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