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社交網路的5大失敗案例
回顧了社交網路中的5大失敗案例,其中Google Wave、Google Buzz和雅虎Buzz等榜上有名。
上週,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宣佈旗下社交網路Ping將被關閉,這一舉動引起的外界關注度連iPhone 5的1%都不及。
Ping是一家嵌入到iTunes中的社交網路,蘋果希望利用人們對音樂的熱愛驅動這一社交平臺。
事實上,很少有社交網站因為使用者數量減少而關閉。相反,大多網站選擇改版,試圖透過改變風格,分得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社交媒體蛋糕中的一羹。
早期的社交網路先驅Friendster是這一切的見證者。這家網站多年來近乎絕望地改版再改版,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其不可避免的死亡。
鑑於溫克萊沃斯兄弟的最新舉動,以及Ping的終結,我們在此列舉出了網際網路上5大已經宣告失敗的社交網路,這些案例值得我們深思:
1.蘋果Ping
在iPhone 5釋出會上,蘋果宣佈最新版iTunes將不會包括Ping。蘋果還稱,由於即將於9月30被關閉,Ping將不再接受新註冊使用者。
多種因素促成了Ping的失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蘋果未能與Facebook達成合作協議,未能將Facebook整合至Ping之中。再加上Ping頻繁地向用戶推薦購買音樂,過度的商業化很快就將許多使用者趕跑。
2.Google Buzz
Google Buzz的命運結束於2012年1月15。Google Buzz從未獲得足夠規模的使用者數量,而且部分使用者發現,Google Buzz會自動為Gmail使用者建立公開的聯絡人列表,嚴重侵犯了使用者的隱私。
Google Buzz宣告失敗的訊息於去年秋天宣佈,當時谷歌還關閉了一大批其他的試驗性產品。
Google Buzz中的部分功能被整合到了Google+中,但Google+的表現也並不樂觀。
從2010年2月釋出算起,Google Buzz持續了將近兩年,緊隨另一個宣告失敗的谷歌社交網路Wave的步伐。
3.Google Wave
作為一款社交媒體工具,Wave對於普通的電腦使用者來說實在是太複雜了。它是一個整合了類似Twitter的實時功能、協作文件和電子郵件以及聊天工具等功能的社交工具。對於非技術愛好者來說,這一工具實在是太複雜了。
4.雅虎Buzz
早在2008年,雅虎就曾試圖推出自家的社交新聞網站雅虎Buzz。該網站與StumbleUpon風格類似,其目的是吸引更多流量進入到雅虎網站。
受益於雅虎帶來的巨大流量,Buzz最初表現不錯,曾一度在每月獨立訪客數量上超過競爭對手Digg。
然而,該網站未能留住規模巨大的使用者群,最終在2011年4月雅虎“業務運營流水化”行動中被關閉。
5.沃爾瑪the Hub
2006年,沃爾瑪推出了模仿MySpace的社交網路the Hub。
作為一家極度商業化驅動的社交網站,the Hub註定無法獲得成功。它同樣還違反了成功的社交媒體的幾大關鍵原則,即將未成年人使用該網站的情況告知父母,並限制使用者相互聯絡。
在the Hub短暫的3個月的生命裡,其9.1萬每月獨立訪客與MySpace的5580萬獨立訪客相比幾乎不值一提。
盤點社交網路的5大失敗案例
回顧了社交網路中的5大失敗案例,其中Google Wave、Google Buzz和雅虎Buzz等榜上有名。
上週,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宣佈旗下社交網路Ping將被關閉,這一舉動引起的外界關注度連iPhone 5的1%都不及。
Ping是一家嵌入到iTunes中的社交網路,蘋果希望利用人們對音樂的熱愛驅動這一社交平臺。
事實上,很少有社交網站因為使用者數量減少而關閉。相反,大多網站選擇改版,試圖透過改變風格,分得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社交媒體蛋糕中的一羹。
早期的社交網路先驅Friendster是這一切的見證者。這家網站多年來近乎絕望地改版再改版,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其不可避免的死亡。
鑑於溫克萊沃斯兄弟的最新舉動,以及Ping的終結,我們在此列舉出了網際網路上5大已經宣告失敗的社交網路,這些案例值得我們深思:
1.蘋果Ping
在iPhone 5釋出會上,蘋果宣佈最新版iTunes將不會包括Ping。蘋果還稱,由於即將於9月30被關閉,Ping將不再接受新註冊使用者。
多種因素促成了Ping的失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蘋果未能與Facebook達成合作協議,未能將Facebook整合至Ping之中。再加上Ping頻繁地向用戶推薦購買音樂,過度的商業化很快就將許多使用者趕跑。
2.Google Buzz
Google Buzz的命運結束於2012年1月15。Google Buzz從未獲得足夠規模的使用者數量,而且部分使用者發現,Google Buzz會自動為Gmail使用者建立公開的聯絡人列表,嚴重侵犯了使用者的隱私。
Google Buzz宣告失敗的訊息於去年秋天宣佈,當時谷歌還關閉了一大批其他的試驗性產品。
Google Buzz中的部分功能被整合到了Google+中,但Google+的表現也並不樂觀。
從2010年2月釋出算起,Google Buzz持續了將近兩年,緊隨另一個宣告失敗的谷歌社交網路Wave的步伐。
3.Google Wave
作為一款社交媒體工具,Wave對於普通的電腦使用者來說實在是太複雜了。它是一個整合了類似Twitter的實時功能、協作文件和電子郵件以及聊天工具等功能的社交工具。對於非技術愛好者來說,這一工具實在是太複雜了。
4.雅虎Buzz
早在2008年,雅虎就曾試圖推出自家的社交新聞網站雅虎Buzz。該網站與StumbleUpon風格類似,其目的是吸引更多流量進入到雅虎網站。
受益於雅虎帶來的巨大流量,Buzz最初表現不錯,曾一度在每月獨立訪客數量上超過競爭對手Digg。
然而,該網站未能留住規模巨大的使用者群,最終在2011年4月雅虎“業務運營流水化”行動中被關閉。
5.沃爾瑪the Hub
2006年,沃爾瑪推出了模仿MySpace的社交網路the Hub。
作為一家極度商業化驅動的社交網站,the Hub註定無法獲得成功。它同樣還違反了成功的社交媒體的幾大關鍵原則,即將未成年人使用該網站的情況告知父母,並限制使用者相互聯絡。
在the Hub短暫的3個月的生命裡,其9.1萬每月獨立訪客與MySpace的5580萬獨立訪客相比幾乎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