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私域流量作者祝福
-
2 # 吖吖wendy
在這2019年的四分之一
我在年初買了一個小本本,每天早上在小本本紙張的正面記當日工作待完成事項。然後下班後覆盤,完成了畫勾,未完成畫圈,圈的事項確定未完成原因,然後放到第二天的待完成事項。
現在的結果是:
本職工作升了專案經理。
家庭成長方面,看中了一套房,等待開盤。
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有時間刷抖音……
所以,接下來,我覺得把日程再安排滿一點兒。
-
3 # 堯舜禹相傳
讀書與工作衝突嗎?
三點建議,一是明確想提升什麼。
二是利用好零散時間。
三是最好強化背誦一些專業知識。
-
4 # 艾希瑞
其實很多情況下,不光要平衡工作和讀書,還有兼顧家庭,有時候確實很難。談談我自己吧。
目前的狀態是,白天上班,晚上到家八點,哄孩子,孩子睡後看會書,因為二寶太小,晚上還要起來照顧,早上一早就要出發上班,每天感覺睡覺都不夠,但今年這個三個月,還是堅持看了六本書。主要是利用碎片時間,中午半小時,晚上一小時到十二點,用微信讀書,還是比較方便的。
其實只要是喜歡一件事,總會擠出時間去幹,讀書從來不是午後、靜室、Sunny、清茶,而是馬上、枕上、廁上,點滴時間,積累起來,就是汪洋大海。
-
5 # 沙漠楊L
提起這個話題,也是有些感觸!
從古自今的先賢無一不是花大量的時間來讀書。時光流轉,如今的人後既要工作,又要讀書。二者如何平衡與兼顧呢?
一天24小時,工作休息佔了大部分時間,讀書的時間只能擠出來。
記得有一個鑿壁偷光的故事,說漢朝一個叫匡衡的人,愛好讀書。家裡很窮,白天農忙,夜晚又沒有燈光。只好把牆壁鑿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
開國領袖毛主席從少年時代就是一個惜時如金刻苦讀書的人。建國後更是將書房當臥室,甚至在廁所也放了書藉。儘管日理萬機,讀書的時間卻從不吝嗇。
其實時間就象海棉裡的水,擠一擠就會有的。儘管工作很忙,擠時間用來讀書還是可行的(這都是名人說的啊)。如何擠看個人情況。
年少時,去鄰居家玩耍。看到一本厚厚的書。前後都破損不堪,少了很多頁。讀起來便放不下了,卻不知是什麼書。跟鄰居說了聲便拿回家,不分晝夜一氣看完。才知道此書是《林海雪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豔陽天》、《金光大道》等。凡是鄰居家有的便借來讀,如飢似渴。因為要還書,必須在短時間內看完,熬夜是必然的。
參加工作,有了孩子,儘管比較忙,書還是要讀的。忙碌一天,夜晚躺在床上,看著書便睡著了。就這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讀者》便成為心靈雞湯。
如今網路時代,工作和休息之餘被稱為碎片時間,這個比喻很貼切。如果將這些碎片用來讀書,紙質的也好,電子版也罷,豈不很好?
假如你真做到了,是不是用金色的絲線穿起了一串耀眼的珍珠?
回覆列表
19年到現在,我已經讀完了10本書。
我覺得工作是我們謀生的手段,是一種必須的、強制性行為,一天八小時,你不做不行。
但是讀書則是個人的要求。可以讀書也可以不讀書。追求進步和成長的人,自然懂得多去學習和提升自己。
關於工作與讀書的時間平衡問題:工作一天只有八小時,工作之外每個人每天還有八小時可支配時間,其中高度可支配時間有4小時,也就是碎片化時間——被很多人拿來消遣、打遊戲、刷抖音的時間。把這部分時間能利用起來一半(也就是一天兩小時),一個月也能讀完兩三本書。而且一點也不耽誤工作。少玩點手機就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