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理小白龍
-
2 # 東斯坦因
蜂鳥手槍是世界上最小的槍械之一,具有體積小巧輕便,零部件加工精細,外形美觀等特點,在槍管後部側面一般刻有檢驗標記、槍支序號、年份等資訊。
蜂鳥手槍有兩種口徑分別為2.7mm和3.0mm兩種;每種口徑又分為短管的MODE 1型和長管的MODE 2型兩種型號。
2.7mm蜂鳥手槍,MODE 1型全長70mm,高46mm,槍管長約35mm,質量68克(不帶彈夾);MODE 2型全槍長75mm,全槍高46mm,槍管長40mm,質量72克(不帶彈夾)。
3.0mm蜂鳥手槍,MODE 1型全槍長70mm,全槍高52.5mm,槍管長30mm,質量92g(不帶彈夾);MODE 2型全槍長為70mm,全槍高50mm,槍管長31mm,質量92g(不帶彈夾),
蜂鳥手槍雖然體積小巧,但是手槍該有的它都有。蜂鳥手槍全槍可分為槍管、槍機元件、握把元件及彈匣元件四大部件,共30個零部件組成,外形設計非常類似於奧地利斯太爾M1909袖珍半自動手槍,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擊針平移式擊發機構;槍管採用滑膛設計,槍管內部無膛線;使用可拆卸彈匣供彈,發射世界上最小的2.7mm/3.0mm“蜂鳥”中心發火式手槍彈,彈夾裝彈量6發。
蜂鳥手槍就像瑞士手錶一樣,結構精細、設計不易,但作為槍械卻不怎麼樣。首先,體積過於小巧,以至於操作不是很方便;其次,蜂鳥手槍口徑太小,威力過低,也僅僅能在近距離上起到一點威脅作用。其三,該槍大部分零件都太小了,維護保養極為費時費力,特別是由於槍管過於細小,在每次使用後需要仔細擦拭,避免有汙物遺留在槍管內。
2.7mm“蜂鳥”手槍自1914年開始生產銷售,中間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停產一段時間,後來一直生產到1930年代初,僅製造約1000支左右;而3.0mm“蜂鳥”手槍於1928年開始生產和銷售,在1930年停止生產和銷售,總產量不多,非常稀少。
總的來說,蜂鳥手槍更像是一款限量版的工藝品,而非是用於搏殺的槍械。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回覆列表
我以為,自衛手槍作為一款防身武器需要在保證威力的前提下儘可能的體積小,而這類手槍通常威力特別小,只對10米內的目標有效。然而要是一味的減小手槍的體積就會忽略的手槍的威力,導致手槍和玩具槍一樣打不死人,那麼蜂鳥手槍威力怎麼樣呢?
蜂鳥手槍可不是相應的武器公司或者槍械 設計師設計的,而是幾位鐘錶設計師設計的,因此此款手槍設計的非常精巧,在都可以放在錢包那麼小的情況下保險,彈匣,擊發機構一一俱全,更加關鍵的是還是一款半自動手槍。而這些手槍設計定位就是可以用來放在達官顯貴的錢包裡面作為防身武器使用的。
如此小的手槍還要能夠進行半自動工作,配備的子彈肯定也是非常小,雖然口徑和如今主流的子彈一樣是9MM但是整個子彈,彈頭加上彈殼也就2.7CM長,這樣大小的子彈裝藥也是小的可憐。而彈頭大小更是隻有2g,這麼小的子彈和這麼小的槍導致了子彈的出膛速度只有200m/s,而槍口初動能更是隻有可憐的4J,一拳頭上去都比彈頭的動能高。這樣的槍口初動能頂多打穿一件夾克,擊穿人體的面板,但是要造成生命威脅幾乎不可能,因為還有骨頭這樣的硬東西。
綜上所述,蜂鳥手槍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實用性,因為這是鐘錶匠設計的而不是專業的武器設計師設計的。子彈可憐的動能可能連厚一點的毛妮風衣都無法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