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亭閱筆

    這問題提的絕了。要知道,鍾繇的《賀捷表》和《宣示表》都是高水平的書作,營養物質非常豐富。

    《賀捷表》,力神之作,妙不可言的飛動,開行書之機門,把它看成是行書的發軔毫不為過,誰說的?《書法傳密》透露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什麼厲害?它的營養補給在這裡!機密已經劇透,大夥兒就上吧!

    書法的寬深沒有限制,全在你怎麼去領取!書法在此,予取予求能無限。

    《宣示表》,工神之作,容樸而茂發,質古而明雅,其高銘宏健氣格,後世一眾書家,已不復有此大道之神韻。

  • 2 # 子衿書法

    你說的沒錯,《賀捷表》和《宣示表》在形態上完全不一樣。

    有人會說,書法除了看外形,更主要的是看用筆。並對此二表的所謂“用筆”如何如何的“神意相通”做一番分析研究。這完全是在扯淡!

    這兩件作品不知道被翻刻了多少遍!哪裡還有鍾繇原來的樣子?再說石刻上的東西,毛筆的筆跡被刻刀鑿下去,細節蕩然無存。留下來的就只剩下了外形,說什麼傳神,無非是刻工刻的細緻或粗糙而已。

    鍾繇的筆跡,在唐代的時候就只剩下大約六百六十字左右。而且還是刻本。墨跡作品一件不剩。他的《宣示表》,是王羲之臨寫的。在形態上和其他鐘繇的作品有很明顯的差異。他的原作《宣示表》並沒有流傳下來。這是一個原因。

    魏晉南北朝,歷史上把這段時間叫做“六朝”。曹魏,晉`,宋,齊,梁,陳。這段時間是中國歷史戰亂最為頻繁的時期。從《賀捷表》和《宣示表》的內容來看,是鍾繇所作。鍾繇的書法在魏晉時期,是士大夫們爭相學習的楷範。包括王羲之在內,都學習鍾繇。古人臨帖可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一筆一畫的去描摹。他們臨帖採用的是“取其神彩,棄其形質”。所以同是臨摹一個人的同一件作品,各自臨摹出來的都不相同。而六朝時期的書法作品,只要寫的好的字,統統被人安在鍾繇、王羲之等人的名下。從魏到現在,一千七八百年,面目已非昔日的豐彩!

  • 3 # 千年蘭亭

    鍾繇傳世的楷書作品,各具特點,《宣示表》相對工整,已較為接近唐楷,而《賀捷表》則更活潑、歡快,行書的意味較為強烈。

    對於《賀捷表》,我較感興趣的是其內容,一般人認為,這是關羽死後,鍾繇寫給皇帝的一篇賀章。

    但時間上有問題。史書記載關羽於建安二十四年進攻襄陽,十月受箭傷敗退,十二月敗走麥城被吳軍擒獲斬首。

    《賀捷表》落款“建安廿年閏月九日”,那一年閏月是九月,閏月可視為第二個九月即十月,但彼時關羽尚未死,而文內有一句:“賊帥關羽,已被矢刃”,應該是說關羽被箭射傷,這與歷史就吻合了。

    這是《賀捷表》的背景。

    《賀捷表》雖然較為跳躍、生動,但長長的橫畫和波折分明的撇捺之間,還是可見濃厚的隸書意味。

    臨習此帖需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用筆的變化,保持線條的靈動和生拙的統一。

    如捺畫,可把隸書筆法融入其中,在捺腳處注意駐筆蓄勢,捺出時略收斂以求其厚拙;

    又如橫畫,起筆可露鋒以增強線條的靈動,收筆處不過分提按而求平緩;

    點畫則可以牽絲映帶之筆加以連線,以保持筆勢的貫通。

    其次,在結體上,一是儘量保持字形微扁,二是把握好欹正的關係。結字應疏朗空靈,既保留楷書的端莊又具有行書的舒展。

    再次,由於鍾字隸意濃厚,要寫好《賀捷表》,建議學一點漢隸。

    鍾繇的楷書學起來很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以唐代楷書的筆法去寫鍾字。顯然,唐代之前幾百年的魏晉時期,鍾繇所用筆法肯定與唐代不同,於是,問題就出現了。

    如何避免以後世的筆法,去寫前世的書法,是個難題,這需要專家來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一個好領導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