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不叫小c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兩句起筆非常平淡,自然而又和諧,很自然地將讀者帶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二字告訴我們是追憶的內容,地點是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在飲宴之後,已經醉得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沉醉”兩個字表達了隱藏在作者心底的愉快,為什麼會“不知歸路”,那是因為作者太陶醉於這美景以至於流連忘返了,看來這次歡愉的遊玩給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 2 # 沉霜

    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詞中描寫的也是追憶年少時難忘的經歷。“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一句自然和諧,令人印象深刻。詞人說“常記”表明印象之深,懷念之切,直到“日暮”證明詞人興致之高,或許意猶未盡也未可知。她說她“不知歸路”,竊以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詞人外出遊玩,宴罷酒醉,趁興而歸,日色已晚,故而不辨歸路。

    其二則或是溪亭日暮,美不勝收,詞人至此,景色醉人,不忍歸去,故曰“不知歸路”。

    然而不管是“酒醉”還是“景醉”,終是年少的詞人“自醉”而“不知歸”。日暮的溪亭,自醉的少女,最是美好的年紀,詞人自然脫俗的行文,給人躍然紙上的享受,我等亦是“沉醉”此間,“不知歸路”!

  • 3 # 落葉滿山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整首詞是這樣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的大意是這樣的: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怎麼才能出去呢?怎麼才能出去呢?划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這首詞是李清照用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少女時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

    李清照,又號易安居士,什麼是易安,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審容膝之易安”,由此可見,李清照是很受陶淵明的影響。

    年輕時的李清照,可是說是鮮活的,快樂的,純真的。這首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常記”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這裡的“不知歸路”的原因,詞裡寫道的是“沉醉”, 沉醉什麼,沉醉在美景中,也可以說是極其興奮和高興,快樂的忘記了回家的路了。

    這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媽媽常說我的一句:高興地忘記了自己姓啥了。

    這裡我在想,這句話也說明了,李清照少女時期是和我們一樣的,貪玩活潑,玩得開心了,高興了,興奮了,也和我一樣會忘記了回家的路,也不是真的忘記了,而是還覺得沒玩夠,還想繼續再玩,所以才會有後來的“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 4 # Freedom20180214

    全文如下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攤鷗鷺

    其實很簡單,就是喝酒喝斷片兒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常記溪亭日暮"交代了時間和地點。"興盡"表明喝酒喝盡興了,"誤入藕花深處"中的"誤"強調了欣賞荷花不是本意,是走錯路了。並且李清照醉酒後划船動靜比較大,速度也比較快,否則不可能"驚起一攤鷗鷺"(划船經過嚇飛了一堆水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開蛋糕店的人至少需要會做多少個品種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