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嫣然設計
-
2 # 藍了你的天
1、厚積薄發,積累是爆發靈感的源泉,難就難在如何長期穩定地堅持下去。
2、脫離固有的“課本思維”,嘗試去從生活中,從不同的表現形式獲取靈感。
3、創意總能在致敬和靈感的碰撞中昇華,因此致敬也不可恥。
4、多觀察、多看書、多深思、多些巧妙的事物聯絡、多嘗試
5、大膽的試錯、嘗試不可能等
-
3 # 北極之星
我們在賞析別人設計作品時,常被設計師的創意所驚歎,“這個設計師是怎麼想的啊,怎麼讓人會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有時也暗自責,“咦,我怎麼沒想到呢!”很多人常為一個設計創意而絞盡腦汁,認為創意是天份,不是人人都有。其實未必。
雖說創意設計有天賦的成分,但優秀的創意還是可以透過科學方法的訓練出來的。結合自己在平時工作過程中個人體會,有三點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首先多看。我們常說做設計要“眼高手低”。什麼是眼高,就是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嘛!很多優秀的創意idea都是產生於各領域互相交叉的地方。這裡說的多看,不僅僅是看本領域的,可以拓展開來,不能固化思維。學攝影的要多看設計、美術,學建築的多看看數字科技...多看就是拓展自己的眼界,多瞭解新事物,多做積累,還要多瞭解創意優秀的作品,為自己以後的創作做儲存。各設計領域都有優秀的作品,得多用心去看,多總結歸類。
然後想象。儒貝爾說,想象是靈魂的眼睛。一個好的創意要有想象,意思是說我們做設計思維是擴散性的,開放的,要天馬行空的,關聯性的聯想。我拿過一片樹葉問學生,你們看到這葉子想到什麼,有的同學說不就是一片葉子嘛,想不出來。也有的同學說,想到葉子是什麼樹長出來的,這樹開什麼顏色的花,花瓣的形狀,果子的形狀等等,要一連串的畫面在頭腦中形成。
最後臨摹。簡單的說就是動手,從成功的作品中去找創意,寫書法是從臨帖開始,畫畫也是從好的素描臨摹開始,設計大概也是如此。臨摹的意義是提煉優秀作品好的一方面,就能夠將其演變轉化成為自己的,然後運用在創作中,可以說這種方式對於培養創意和想象力來說是最為方便和直接的。
-
4 # 任由
記得剛畢業那時,常幻想著自己是個大藝術家,滿懷憧憬的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後來入了行,慢慢的發現自己好像不是這塊料;不但沒有好的想法與創意,而且軟體也不懂得怎麼去操作,再後來接觸多了、看多了、被蹂躪得多了、想法也慢慢的多了,卻又發現,在天馬行空的想法面前,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實現,從一個痛苦的坑裡跳進了另一個坑中。後來記得有位前輩告訴我說,做這行是需要慢慢沉澱和積累的,形成風格是需要時間的,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裡,都是佈滿荊棘的學習和積累的過程。現在慢慢的開始明白,原來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把我們的創作衝動當作是創作才華,而後發現自己才智平庸沒有好創意、理想與夢幻破滅時,內心會是那樣的痛苦。
常常會想,什麼樣的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其實本來就沒有最好的)。又常常覺得,這個表現已經很完美了,但事後抽身回來再看,還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類似的問題想多了,漸漸覺得,一個好的作品是由多方面組成的,比如色彩、佈局、構成、風格、細節等。而在現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我們都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做到盡善盡美。其實不難發現,設計工作中的創意才是設計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我們在設計創意上出現了偏離,那所有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了。
這篇探討並沒有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獨到的創意方法。這些文字僅是我在平時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與認識,與大家分享。
創意設計過程
1. 收集與歸納素材
確定專案設計方案、確定專案創意要點、確定專案表現形式、確定專案文案以及確定專案相關素材。
2. 處理醞釀
讓思想自由馳騁,發揮思維的靈活性;對前期收集的資訊進行綜合處理;運用各種方法勾畫出若干可實施方案。
3. 總結可實施方案
對一眾方案進行篩選並挑選出最具備可行性特質的方案。
4. 專案實施與後期校驗
在整個專案進行過程中,都要對專案的各個關鍵點進行全面的思考,並要與專案相關的各個角色保持高效的溝通,善於抓住問題核心並能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設計師的溝通水平決定了專案的進展、推進速度與最後輸出成果的質量。
創意方法
在我們日常工作中創意方法不一而足。可創意工具與方法並不是萬能的,正如創意沒有固定的法則一樣。當我們為沒有一個好的創意表現而頭疼時,如果我們掌握一定的創意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與技巧,在專案操作之前做足功夫,無疑會有利於激發我們思想的火花和創造性。
創意方法之一-借鑑創意法
特點:較適用於短平快.但又要求有細節的專案。
借鑑創意法可以從我們已知的一切入手,一如街邊的路牌、途中的風景、斑駁的牆漆、月夜下的街燈,再到同行的案例啟發,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吸取的地方。相信我們都有逛網的習慣,這不僅是積累各方知識及瞭解時下流行視覺趨勢的好方法,無形中也豐富了我們的創意閱歷,為借鑑創意種下良好的因子。在工作中,當我們黔驢技窮,為找不出一個好的創意解決方案而撓頭時,可以吸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從其中的一個點,或者一個表現出發,借鑑其成功之處,拓寬創意思路,結合專案現狀,給出優質的創意設計。
創意方法之二-情景(情感)對映創意法
特點:較適用於短平快.對情感有一定訴求的專案。
說明:情景創意法的進行要求對一個想法進行縱向深入發掘,思維忌橫向發散。
生活中,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的成長的歷程賦予了我們不同的閱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想法與世界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想像力、理解力和判斷力。於是乎,當我們面對同一件事物時,會做出不同的情感反映。同樣的,在我們的日常創作過程中,也就有了不同視覺風格,不同創意想法的出現。
情景對映創意法是把我們所要表達的概念化的、抽像化的東西(如文案、主題等)豐富化、立體化。把這些所要表達的概念逐步的從低階抽象向高階抽象演變,直至獲得滿意的創意表達為止。 比如說春天,在想到春天的時候。在腦海裡我們都會出現不同的元素,豐富而有詩意,綠色、和風、細雨、春泥、青草,還有風箏、燕子、踏青諸如此類。由此,我們可以充份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融合主題創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創意畫面。
創意方法之三-思維導圖創意
特點:要求有較好的視覺表現力,有思想深度、延展度的專案,如海報、平面、廣告、富媒體等。
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的創意模式,被認為是最自然的一種創意工具(自認為是這樣),很多時候,當專案對創意表達有較高的要求時,它是一個既簡單有效又具有美感的創意工具。思維導圖法以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起點,把我們所認識的、與問題有關的元素進行聯想細分,向外延展,再延展,充分發揮聯想的創造力。然後思維再跳出來,把這些之前創造性的想法都結合起來,進而激發出我們創意的火花。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裡的思維導圖法我們可以理解成橫向情景對映創意法的整合應用,只是在初始價段就展開,先延展,再關聯。
創意方法之四-頭腦風暴與逆向思維
說明:較適用對整體創意有較高要求的專案,如大中型專案的創意起始階段。
侷限性:頭腦風暴方法對會議的主持人有一定要求,要求具備相當的專業性與組織能力。
說起頭腦風暴,似乎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了;在創意工作開始的時候,想到的最優先的,也應該是頭腦風暴,但在這裡還是想提一下。因為始終覺得在眾多創意方法中,頭腦風暴確實是優秀的且可行性很高的創意方法之一。
頭腦風暴的特點是:眾志成城。是集眾人才智解決創意缺失的良好方法。是眾多創意方案的集合。是創意工作中的捷徑。
頭腦風暴的實施要求:
1. 確定風暴主題。
2. 確定主持人(負責主持風暴創意會議,對各創意進行記錄)。
3. 風暴與會人員積極對主題進行創意發言,避免出現爭執及重複創意(不能重複但可引申)。
4. 集合所有創意方案,把方案在進行迴圈深化風暴。
5. 最終探討並選出可行性最佳的創意方案。
逆向思維(突破思維定勢,有助於激發與眾不同的,另類的,超越平常的創意想法)
受閱歷與教育的影響,對於某一樣事物,我們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維認識。逆向思維卻是反其到而行,旨在突破我們的思維定勢。逆向思維的要點並不在於我們能做什麼,能激發出什麼樣的創意,而是在同樣的大創意環境下,我們現有的創意表現不了什麼(或者說我們實現不了什麼創意)。當我們認為做不到的時候,往往別人也覺得做不到(或許也許可能),所以如果我們能實現他人不能實現的創意,那就是我們和他人最大的差異之處,所出的創意也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5 # 海賊王9943
創意思維理論與巨像,創意思維理論,在創意思維的培養中單獨進行創意聯想是不夠的。,他需要設計知識與生活知識的支撐,需要透過設計實踐反覆分析與總結得出。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這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最勇敢才有真正的收穫,因此實踐是通往創新之路的必要途徑我們需要先實踐,在實踐中得出經驗,然後再分析總結知識,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夠真正找到創意。
實踐是最後為作品創作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也是為了尋找設計中存在的更多問題,而發現問題是創業思考的重要階段,科學家愛因斯坦對發現問題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解決問題或許僅是技能的運用,而提出新的問題,需要具備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樣科學才能夠得到真正的進步。,所以提出問題對於研究創意視為具有一定的意義。
國畫大師李可染也提出過,踩著前人的腳步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夠是亞軍的觀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掌握學習方法尤為重要,不然也只是無頭之蠅。在設計類專業學習中掌握創也是我也是自我學習的最佳途徑。
為迎合時代的發展當聽到手機學科在主動變革教學方式中提出教學創新的觀念,注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但在實踐教學環境中卻側重強調創業,啊忽略了思維發展,側重強調創業成果,卻忽視創新思維的演變過程。唱一首屬於心理學範疇,但他有和設計學緊密聯絡,息息相關,多數學者透過研究創意心理學將其運用至各個領域,同時也帶入藝術行業,在基礎教學過程中引入並運用,如圖形創業,創意繪畫等,史維學認為先由形象思維認識,然後產生創意,視為認識。
回覆列表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覺得做設計時缺乏創意一般有下面這三種情況。
第一,對設計專案的理解不夠。通常設計某個專案時,我們對主題和設計所表達的目的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設計時會依據這些理解來激發創意。但如果這方面有所欠缺,就會缺少產生創意的依據。
第二,在設計中缺少相關素材。不管做什麼專案,設計之前都要掌握一些相關設計資料和素材,很多創意也是在搜尋素材和從素材本身找到的。
第三,受設計思維的限制。我自己在從事同類設計工作多年後,就曾經出現過於依賴以往的設計經驗,反而造成缺乏新鮮靈感的狀況。
看過上面這三方面的原因,要怎麼樣才能儘量避免,在做設計時讓創意多起來呢?
首先,要多自己所從事的設計專案和行業進行深入觀察和理解。儘量學會透過表面現象看事物的本質。如果對設計專案只停留在表面,就很難發掘深層問題,開發創意源頭。
其次,根據對設計專案的深度理解,蒐集設計素材。並且多觀察和分析素材中可利用的線索,激發創意。最後,定期對設計工作進行反思和覆盤。從中梳理自身設計思維,看看有哪些問題。有沒有對自身的設計工作造成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