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阿神
-
2 # 東道主9527
我們先看看一份水果來到你面前必須經過的過程:種植——採摘運輸——批發——零售。由於水果具有保鮮期,中間的損耗比較大,一般批發環節要賺30-50%,零售環節要賺50%-100%。如果瓜農按照1.7元/斤賣西瓜,到批發環節會漲到2.5元/斤,你買到的西瓜基本會達到5元/斤。如果交通不便,批發和零售環節拿走的利潤會更高。
在人口和收入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消費量也會基本穩定,水果漲價的底氣主要是成本增加和供應減少。
先看成本:
一是人工成本顯著增加。根據統計局資料,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8.7%,預計今年的工資可能漲幅更大。主要是各大城市拆遷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務工人員大量往郊區遷移,交通成本和居住成本均有所攀升。這一塊毛估估會貢獻10%左右的漲幅。
二是稅費增加。自從毛*衣衝突以來,中國對進口的肉類、蔬菜類和瓜果類農產品加徵了25%的關稅,這一塊提升了進口水果的成本,對國內水果的需求會攀升,也刺激相應的價格走高。
由於最近一年來,汽油價格同比基本沒有變化,房租經歷去年的大幅上漲後也趨於穩定,相應的運輸成本和租金成本預計變化不大。
綜合看,成本方面對水果價格漲幅的貢獻在30%-35%之間,這也是很多水果動不動上漲30%+的主要原因。
-
3 # 孤塵一粒沙
水果今年越來越成為貴族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1、受水果產量的減少的影響,因個別水果的主產地發生自然災害,產量減少導致價格的上漲;
2、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高質量和特色水果,比如普遍草莓和奶油草莓的價格差別就很大;
3、進口水果的高價格引起中國產水果的價格集體上漲,本是同宗,緣何價格差別這麼大;
4、供需的影響,有些水果今年的種植面積比往年都減少很多,導致上市量的減少;
5、運輸費用與人工費用的增長也導致水果的供應成本的增加。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今年的水果越來越朝貴族化發展,前兩天我買了2個小桃、2個蘋果、2個黃冠梨花了近50元,去年同期我買這些水果應該不超30元。
回覆列表
很多的獨立進口水果中,有一款名副其實的水果中的“貴族”,為稱為“貴族”不只是因為它的價格高昂,更是因為它主要的食用人群。因為這種水果通常不會用來直接吃,而是被大廚用作菜品的調味和點綴,基本上都是出現在米其林等高檔餐廳的菜品上面。能夠在這些高階餐廳享用美食的人群大多都是一些有錢人和貴族家庭,所以這種水果也被稱為“貴族調味品”。
大廚很喜歡用這種水果來做最後的點綴,因為這種水果本身長得就比較好看,其次就是口感。這種水果的口感是偏酸的,但是聞起來的氣味卻很清新。用來加在餐點上面非常的合適,微酸的口味剛好可以緩解肉類的質感,搭配在一起吃起來還能夠有一股很清爽的清香。這種水果的果肉非常像“魚子醬”,也是那種一小粒一小粒的,吃在嘴裡就像爆珠一小,咬起來會有“咯吱咯吱”的聲響。
這種水果能被高階餐廳的大廚寵愛,身價自然也是不低的,一斤的價格將近要達到兩千塊錢人民幣,相當於小城市裡實習生一個月的工資了。這種水果單獨食用的味道和口感並沒有特別的好,就是清清脆脆微酸的感覺,個頭也是非常的小,一顆的大小差不多和一節手指一樣長,也是貴的讓人無法想象。還有一部分的價格應該就是在進口這上面了。
因為這種水果的原廠地是在澳洲,而且是一種野果,還不是人工培育出來的,所以說“物以稀為貴”用在這種水果的身上也是很合適了。這種水果的名字叫做“指橙”,其實它的果肉更像“魚子醬”,不過直接切開的時候那個切面,和橙子切開的切面很像。不過沒有什麼汁水,用力一擠就能直接把果肉擠出來,還有不同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