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血脈之中藏器量

    為了對電影的背景和人物個性關係有更深的瞭解,我在看電影《教父》之前先看了一遍馬里奧普佐的原著。電影對原著的還原度和藝術性很高,堪稱百年電影中精品佳作。個人感覺電影的主線不是教父,而是邁克爾,透過邁克爾對家族事務態度的變化反映出在黑手黨代表的專制資本主義對比下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的不足。原著中第一章介紹了邁克爾的前期經歷:以海軍陸戰隊員的身份參加了二戰並且獲得了榮譽勳章,退役後進入達特茅斯學院,是唯一一個不服從教父安排的孩子。在電影開場妹妹康妮的婚禮上,他和女友凱姍姍來遲,並且故意坐在角落裡,似乎是有意表明自己與其他家族成員之間的距離與不同,他向凱解釋明星錢寧和教父的關係時的一句話最足以說明他當時對於家族的態度:“那是我的家庭,不是我。”教父遇刺是邁克爾對於家族事務態度的轉折點,在這之前他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之後,邁克爾逐漸開始直接參與黑手黨事務最終成為教父的接班人。教父遇刺的訊息邁克爾是在報紙上得知的,邁克爾雖十分著急,但並不慌亂,立即打電話回家確認訊息隨後趕回家幫忙,使他成為後來的黑手黨領袖才能可見一斑。但邁克爾此時僅僅是由對父親的關心和家庭責任感驅動,並沒有參與黑手黨事務的意願,這從他沒有反駁“顧問”湯姆不讓他直接參與黑手黨事務的建議可以看出,至此他仍是一個遵守美國法治規則的“好公民”。但當他去看望父親時發覺保鏢全部被警察趕走,面對父親真情流露,安排好一切後獨自面對受賄的警長結果被打斷下巴,這件事激發了他骨子裡西西里人有仇必報的特性。在與湯姆和哥哥桑尼討論時,導演弗朗西斯對邁克爾態度轉變的鏡頭處理的非常棒:邁克爾認為“不管索拉索答應什麼,他會殺了爸爸的”,與湯姆關注“生意”和桑尼關注“要贏”形成的對比,反映出邁克爾雖然開始直接參與黑手黨事務,但他的出發點只是一個保護父親的兒子而不是像他哥哥桑尼一樣權衡家族利益的黑手黨領袖;然後用由遠及近的鏡頭特寫邁克爾主動提出由他刺殺打斷他下巴的受賄警長的橋段表現出邁克爾所具有的領袖魄力。

  • 2 # 鯨魚電影

    原著中,作者早早便透過對三兄弟(sonny,fredo,michael)不同性格的描寫來為教父最終的選擇埋下伏筆了。在這一點上,電影版也基本尊重了原著的設計。

    Sonny的性格叛逆,急躁,沒有城府,行為激烈,書中對於這些有不少的描寫。教父vito曾告誡他“不要輕易對敵人暴露你的想法”,sonny沒有做到這一點,但michael做到了。教父vito性格冷靜,觀察細膩,想必早就意識到了Sonny不是第二代教父的人選。

    Fredo的性格則膽小、怯弱,擔不起大事件,因此教父vito便很聰明地將他安排在“家人”行列(讓他插手家族中一些無關痛癢的事務),這樣一來, Fredo既不會顯得一無是處,也不會有機會大展身手了。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這是原著作者馬里奧.普佐對michael的評價。無論在原著中還是在電影裡,michael都是目光犀利的“狼”,他一開始是個性格較為中庸但腦瓜子靈活的人,後來父親遇刺,自己被打,兄長被掃射,如花似玉的妻子被親信炸成碎末,在經歷過這一系列的打擊後,他肩負起了家族中興的責任,一次次乾淨利落地幹掉敵人,性情也漸變冷酷,心靈也有點扭曲。

    Michael繼承了父親vito的精明強幹,但不同的是——vito隨著自己的心意幹了一輩子,而麥克卻正好相反,不得已而為之。所以vito是帶著愛和微笑離開了人世,而麥克卻在孤獨和哀傷中結束。

  • 3 # 納四面八方

    據我的經驗,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是從6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出端倪的,這個只要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就知道,估計老教父從小就判斷出他有一種冷靜的領袖氣質,所以越看越喜歡,我這樣解釋夠清楚簡單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2018年會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