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胖哥說歷史
-
2 # 小東東268
我們先來看看的生平,他早年跟隨劉表,但是一直都是默默無聞,之後曹操佔領了荊州,吞併了劉表的兵力,魏延也成為了曹操的人,但是曹操手下根本就不缺大將,所有魏延又再一次的被忽視,只是被曹操派去給韓玄當助手,但是當時長沙已經有了一位老將黃忠,所以魏延的能力也未得以展露。
但是後來好像並沒有向孔明所說的一樣發展,他不僅驍勇,而且還十分忠心,完全就沒有反叛的跡象,甚至劉備還將漢中交給了他來看守,當時劉備要去成都稱王,所以要找以為德才兼備的將領來守住漢中,其實眾臣都認為劉備會將漢中交給張飛的,而張飛自己都已經做好接管漢中的準備了,但是結果卻是出人意料,劉備選擇了魏延,聽到這個訊息時,眾臣震驚,覺得將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他難以服眾,所以要讓魏延表示決心,來讓眾臣信服。
看起也正是因為這樣,楊儀掌權後,第一個弄死的就是魏延,明著說是魏延有反叛之意,其實是為了解決私人恩怨,說到底魏延的死並不是由於叛變引起的,而是因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得罪了領導而造成的。來魏延這個人也是十分不錯,但是他卻是和關羽相似,都是覺得自己很牛,不將眾人放在眼中,脾氣也是十分暴躁,簡直就是關張的結合體,眾臣也都是對他避而遠之,但是有一人卻喜歡跟他對著幹,就是楊儀,孔明在世之時,還有孔明壓制,他不在後,兩人就鬧得不可開交了。
-
3 # 小濤歷史課
魏延死的一點也不冤,他是咎由自取。小人楊儀的做法實屬可惡!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不聽從安排搶先撤退並將途徑的棧道全部燒燬,斷了蜀軍的後路,將數十萬大軍置於險境,就這一條難道不該死嗎?
魏延一生戰功赫赫,他也是蜀漢集團中少數能從普通士兵做到鎮北將軍的人。但是功歸功,過歸過。如果功過相抵,那麼軍法還有何意義?
有些人說諸葛亮處處限制魏延,但是可曾想過魏延是否是一個合格統帥?
為將尚可,為帥還不夠資格劉備在奪取漢中後,破格的提拔魏延鎮守漢中。魏延確實也沒有讓劉備失望。他鎮守漢中十五年,曹魏勢力始終沒有踏入漢中半步,但是能鎮守一方並不代表能夠統領三軍。歷來能夠統帥三軍的人不只要有超凡的戰略眼光,還要能顧全大局。
諸葛亮就是魏延最好的榜樣,他為了顧全大局既能夠包容楊儀的小人之心,又能包容魏延的狂妄自大,反觀魏延連一個小小的楊儀都容不下,如此狹小的胸襟如何統帥三軍。
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三國志·楊儀傳》
諸葛亮死後,魏延不計後果的斷了蜀漢大軍的歸路。在蜀漢大軍到達南谷口時,魏延派兵阻擊楊儀,魏延的親屬士兵都認為魏延理虧,不願意聽從他的指揮。普通的士兵都明白現在不是內鬥的時候,難道魏延真的不明白嗎?
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三國志·魏延傳》
沒有投降魏國,並不是開脫罪名的理由如果蜀漢大軍因為後路被斷,導致被圍,那麼這和投敵又有什麼區別呢?如果蜀漢大軍被魏軍擊潰主力盡失,蜀漢的命運說不定也會被改寫。因為自己的私慾差點搭上國家的命運這個罪名不小了。
延大怒,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三國志·魏延傳》
楊儀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魏延死後依舊不依不饒,誅滅了魏延的三族,心胸狹隘的他最終也是落了一個被貶自殺的下場。
劉禪時期的諸葛亮一直獨攬大權,正因這樣他也被有些人詬病,但是獨攬大權的諸葛亮從不謀私。
魏延的功勞不可否認,但是他並不是帥才,這也正是諸葛亮要處處限制他的原因。
-
4 # 零度Military
從正史可以看出,魏延主要是和楊儀有矛盾,並且他很多次要求計劃從別的路線出擊,都被諸葛亮給取消了,因此多有怨言,且此時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均以犧牲,這時在蜀國武將中魏延的確是排名第一,“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忿,有如水火。”,從這段原文中就可以看出,此時的魏延可以和當年的馬超相媲美,“原來馬超、吳蘭兩軍殺來,曹兵驚動。孟達引兵夾攻。馬超士卒,蓄銳日久,到此耀武揚威,勢不可當。曹兵敗走。”
這是《三國演義》中的原文!
但是,在諸葛亮同志犧牲後,在蜀軍撤退時,楊儀卻命令他魏延斷後,魏延原本就與楊儀有矛盾,且根本不服楊儀,還有就是魏延個人的主張,就是魏延要接著伐曹魏,但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諸多的因素加在一起,讓魏延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從而導致“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眾叛親離!結果只能是“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被馬岱追殺,並且禍及三族!!!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三國志》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亮適卒,祕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禕給延曰:“當為郡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才)[攙]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
5 # 博聞天下高
魏延北伐的意見,和諸葛相左,主張從險路,直搗曹魏,但不被諸葛採納,心存不服。諸葛早已看透,又因魏延反覆無常 ,知道必成後患,故讓馬岱設計消滅他。
人的性格決定人的前途。
-
6 # 冰雪長津湖
魏延是蜀漢後期最驍勇的一個武將,最後落到這個下場,確實有點冤。魏延是有錯,但罪不至死啊。諸葛亮死後讓楊儀等扶諸葛亮靈柩回去,讓魏延斷後。魏延只是不服楊儀,楊儀算什麼東西我魏延憑什麼給楊儀斷後,所以魏延搶先撤回成都,一路走一路把道路破壞。當然魏延不聽命令私自撤回,毀壞道路這都是錯,可他從來沒有投降曹魏,他是最堅定的抗曹分子。魏延只是和楊儀有很深的恩怨,但這只是他們的私人恩怨。你楊儀因為私人恩怨殺了魏延,而且把魏延一家子都殺了,是不是太過分了?
回覆列表
熟知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魏延是三國後期蜀國大將,從劉備奪蜀地時期就跟隨著,也備受重用,同時也立下不少功勞。而且他從一個無名小將,做到一個大將軍,可謂是非常的勵志。但是他最後的下場非常慘,我們在下面講講他為什麼會有這個下場。
我認為魏延這個下場主要是因為他的性格,魏延雖然能力強,但是脾氣也大,所以得罪了很多人,主要與楊儀產生了矛盾,也為後面他的死埋下伏筆。魏延在諸葛亮死後,認為自己能代替諸葛亮的位置,繼續北伐大業。但是諸葛亮死後,留下的安排是讓長史楊儀帶兵撤回蜀地。但這就讓魏延很不滿,自己一個將軍不用,偏偏把軍隊交給一個長史。所以根據《三國志》記載,在楊儀組織撤軍後,魏延便率軍燒掉棧道,期望能掌控軍隊,繼續北伐。與楊儀對峙後,同時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但在這裡就體現了魏延的人緣差,在朝堂上沒有人為魏延說活,但劉禪也不認為魏延謀反,於是下旨調查,但這個時候,魏延已經死了。
關於魏延怎麼死的,據說在他和楊儀對峙時,因為諸葛亮的聲望太高,所以楊儀就說他為什麼違反丞相的遺令,是不是要帶著士兵謀反,而士兵也有不想繼續北伐的,也不內鬥,所以就放下武器,魏延沒辦法就只能帶著兒子和親信逃回漢中,不料卻被馬岱趁機斬殺,同時也被楊儀誅殺三族。不過楊儀也沒什麼好下場,深諳諸葛亮政治鬥爭的劉禪,一年不到就把楊儀幹掉了。
終究來說魏延最後落得如此下場,是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得罪人太多,同時也狂妄自大,也只是個武將,並沒有帥才,更不懂得隱忍。不過魏延死的也有點冤,他並沒有謀反之心,只是太想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