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說三國
-
2 # 寶劍何時入鞘
首先呢夏侯淵是死在亂軍當中的和黃忠沒多大關係就是有關係也是死在黃忠帶隊的混戰中,黃忠打不過夏侯淵的,年齡差異,武力夏侯淵要比夏侯惇還厲害點,最多打不過點頭跑,不可能誰斬殺誰
首先呢夏侯淵是死在亂軍當中的和黃忠沒多大關係就是有關係也是死在黃忠帶隊的混戰中,黃忠打不過夏侯淵的,年齡差異,武力夏侯淵要比夏侯惇還厲害點,最多打不過點頭跑,不可能誰斬殺誰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雖然曹操麾下猛將如雲,但是可以稱之為他之嫡系的將領卻不多,除了他的宗族曹氏諸將之外,便只有夏侯氏了。夏侯氏的領頭人一個是夏侯惇,另一個則是夏侯淵。眾所周知,夏侯惇在討伐呂布失去一隻眼睛之後,便很少再親臨戰場了,他主要負責駐守後方,以及屯田等事務,倒是夏侯淵,一直活躍在戰場上,為曹操南征北征,既曾抵禦吳軍,也曾大破蠻夷,虎步關右。最擅千里奔襲的他,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悍將。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不屑,說夏侯淵有勇無謀,僅是一介武夫罷了。曹操親口說稱他為“白地將軍”,不懂用兵之事,在漢中之戰時,離開大本營十五百去修補鹿角,還把大部分人馬都分給張郃,自己身邊僅餘四百人,最終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黃忠刀下。這個一個人,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呢?今天我們拋開夏侯淵的能力、戰績,以及曹操對他的其他評價不談,單來討論一下他的死因。他真的如曹操所言那般草包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們細讀《三國志》,就會發現,在夏侯淵傳、張郃傳、先主傳、黃忠傳、法正傳中,陳壽給出了三種完全不同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爭奪戰略要地,中誘敵之計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而《三國志·法正傳》中提到,曹操認為劉備沒有這樣的智謀,詢問是誰設此計,才知道劉備身邊還有法正這麼一個人物。在這種說法中,劉備於戰略要地紮營,誘夏侯淵前來爭奪,然而命黃忠突然發動攻擊,最終大破夏侯淵,從導致了夏侯淵戰死沙場。這種說法,與黃忠傳中提到,夏侯淵身邊所率皆是精兵,黃忠一面身先士卒,一面鼓動將士們奮戰,最終斬殺夏侯淵的說法,比較相符。
二、救援張郃,中分兵之計
在《三國志·夏傳淵傳》中,這一戰又有了不同的說法,其中提到,當時劉備派人燒燬了曹軍的鹿角。要知道鹿角是非常重要的防禦措施,如果不及時修補,很可能使敵人長驅直入,於是他與張郃分頭率眾修補。在這期間,張郃遭到了劉備的攻擊,他二話不說,直接分出了一半的兵馬去支援張郃,結果令他沒想到的是,劉備的目標並不在張郃而在他,於是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兵馬的他,當場陣亡。也就是說,這是劉備軍有心有算無心,專門針對夏侯淵自恃驍勇這一性格特點,設下了圈套。
三、夏侯淵事事親力親為,給了劉備可趁之機
除了上述兩種說法之外,張郃傳中又給出了一種新的說法,那就是劉備攻打張郃未能成功,於是放了一把火,結果引出並斬殺了夏侯淵——“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這一點與曹操在《軍策令》中提到,夏侯淵離開大本營十五里,僅率四百士兵去修補鹿角,結果被劉備發現,最終戰死相符,劉備在事後對黃忠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在抱怨黃忠僅斬殺了夏侯淵,卻未能殺掉張郃,也應是對這種說法的證明。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關於夏侯淵的死因,陳壽在《三國志》中提出的三種說法,都有佐證,也都合情合理,卻又相互矛盾,估計關於夏侯淵的死因,陳壽本身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吧?就像在他在《三國志》中,記載了馬謖有三種不同的結局一樣。對於此事,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呢?在你看來夏侯淵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