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心麻麻
-
2 # 熊娃大變身
在日常的家庭教養中,確實有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說法
短期目標是指給孩子設立行為界限控制孩子的行為。
長期目標是指教會孩子們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
教導能力:抗挫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自控能力、洞察能力、溝通能力
培養性格:好性格、好品德、好習慣、
培養心態:自信心、責任心、好奇心、同情心、容忍心等。
長期目標是貫穿人生的、深層的。重在“教”。
在使用長期目標管理孩子教養孩子時有一個要求就是家長或看護人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使用“共情心”100%接受孩子的錯誤,在思考該怎麼來處理孩子當下的(孩子犯錯)行為最為合適。
比如:當孩子犯錯時,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時間,這時候看護人就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問問自己
1、孩子為什麼會有現在的表現?
他需要我怎麼幫助嗎?理性的分析孩子當下的行為,而不是使用短期目標用獅吼功或者排雲掌,又或者是趕上思過崖等直接制止孩子行為。然後站在孩子的立場,去體會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還小不能控制自己的原因,分析原因,找出想要的解決辦法。
2、現在我該怎麼教他呢?
比如孩子作業沒有完成,被罰請家長,這是家長應該忍住怒火,找出孩子作業沒有完成的原因,幫孩子解決,而不是直接處罰。這不僅不能讓孩子以後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會給帶來負面的影響,恨老師,恨學校,恨家長,逃課,抄作業等離優秀越來越遠的行為。
3、該怎麼教育才能到達最好的效果?
孩子是不會做作業還是因為時間不夠用呢?如果是因為時間不夠用,那我該用什麼辦法讓孩子把時間都用起來在做作業上。如果孩子是因為不會做,那我是不是應該抽時間出來輔導孩子,幫孩子一起解決作業難的問題,請家教,或者買輔導書,或者自己手把手的親自輔導等。
上面的3個問題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能夠找到不同的答案,所以這裡簡單舉例說明下:
比如孩子作業沒有完成的事情
錯誤的方法:老師講課的時候你沒聽嗎?老師教的時候你幹嘛去了?如果你能早點開始做作業,少玩一會,有點責任感,你就早做完了
你透過上面三連問的方式後再進行處理:
我知道你今晚的作業量很大,現在又很累了。但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可以完成作業的。我會和你一起把它搞定,我也知道被罰請家長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不過沒有關係,這次沒有做好,下次你肯定能做好,爸爸不怪你,爸爸也會和老師說讓老師原諒你,相信你以後一定能夠按時完成作業的,你也不用責備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只是我想不通究竟是因為你時間管理不到位,還是因為這些題目真的很難懂,你才沒有完成。
然後一起理清楚原因究竟是什麼。你得問她是什麼因素妨礙了她完成任務,為什麼她會沒做好,應該怎麼補救?一起找原因,一起分析,一起想辦法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從孩子的意見,不能盲目的替孩子做決定。
說不定孩子是因為幫助爸爸或者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又或者是其他什麼人處理了別人的困難,以至於耽誤自己的時間,所以不能隨便下定義孩子作業沒有做完,被罰請家長就是錯
和孩子溝通好,找到原因後,提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克服作業未完成的事情,然後在教導孩子以後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
回覆列表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制定一個長期的教育目標管理,我覺得是不太現實的,個人覺得想比較而言著重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的性格才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