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任自在
-
2 # 酒都釀酒人
前幾年茅臺酒廠從農戶手裡收購高粱是3.5元一斤,2018年漲到4.1元一斤。正常情況下,一畝地可產500斤高粱,假如按以前3.5元每斤計算,種一畝地高粱毛收入1750元。普通家庭一般就種頭十畝地,毛收入兩萬元不到,而頭十畝地要需要先投資高梁種子錢,肥料(用茅臺酒酒糟做成的糟子粉)錢,還有最大的勞動成本。除去這些,其實也掙不了幾個錢。當地年青人一般不會呆在家種高粱的,寧願出去打工掙幾個乾淨錢,種高粱的一般都是年紀老一點的人幹。一年就這萬把多元的收入,能改變得了什麼??他們能喝得起茅臺酒嗎?他們敢喝嗎?所以我覺得茅臺這麼牛,根本改善不了當地農民的生活。就算今年漲到4.1元每斤,也無濟於事。
-
3 # 今朝有酒明朝醉
前面已經有人回答了這個問題,但其實他應該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人,所以並沒有回答出這個問題的核心答案,甚至還有偏見。
養蠶的人沒穿過綾羅綢緞,種高粱的人也沒喝過茅臺酒,針對這句話來說,喝酒非得喝茅臺酒嗎?我們日常平價的酒中,也不乏有許多貨真價實的好酒,完全可以滿足大眾的需求,茅臺更多的是身份象徵,投資的價值,我們普通人沒必要非得眼巴巴望著茅臺,也不是隻有喝上茅臺,才算過上好生活。
企業的目的是盈利,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而不是做慈善,一味的提高收購價也會破壞市場,假如高粱價格高的話,大家就會都去種植高粱,產品過剩,價格再次降低,這是不變的死迴圈,高粱收購價高也會對一些小型酒企帶來打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單純的提高高粱價格,不如多做點基礎建設的東西,茅臺酒廠在這方面也是有很大比例的支出,特別是在教育方面,每年都會拿出數千萬進行捐贈,只有真正改變了孩子的教育,未來才有了希望。
所以我覺得茅臺是真正做到了一個企業的風範,對產品的堅守,對質量的堅持,但我也希望喝酒的人不要只看著茅臺,對我們海玖坊這種同樣優質的醬香酒也能多點關注,只有這樣,中國的酒業才能發展的更好,我們也能用平價喝到純糧的醬香好酒。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小學的時候學過的一首詩。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30多年過去了,現在還能脫口而出。養蠶的人沒穿過綾羅綢緞,種高粱的人也沒喝過茅臺酒。
對於白酒板塊的分析邏輯,原材料成本幾乎是從來不考慮的因素。因為原材料成本太低了,目前一噸高粱3136元,一斤的話也就1.5元,按照目前的出酒率來說,按照網上的說法5斤高粱釀造1斤茅臺,那也就7.5元。所以分析酒類企業一般不去看原材料成本。
白酒板塊的邏輯:
第一:品牌效應;越是名牌酒,價Grand SantaFe貴,而且越是供不應求,比如茅臺賣1388,依然排隊買,而且都是先交錢後拿貨,2017年第三季度的時候貴州茅臺的預收賬款就達到174.7億了。預收賬款什麼概念,大傢伙都排隊拿錢去訂貨,定晚了估計都沒了。
第二:消費升級;啥意思就是人們現在都有錢了,有錢之後買東西肯定都買貴的好的,這就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名牌酒越發吃香,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白酒板塊,那些名貴酒基本上股價走勢都是長期走牛的,你越沒聽過的牌子的酒,基本上都是空頭趨勢。
第三:業績穩健,估值優勢明顯;目前白酒類企業,特別是名牌酒,業績增速相當穩健,而且每股現金流也很高(賬上從來不缺錢),估值優勢很明顯。所以也是白馬股的集中營。
感覺有點偏題了,回到主題,高粱價格怎麼提?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給和需求決定的,也不能因為茅臺酒貴,就把價格提高,那麼如果一些養殖企業是以高粱作為飼料的,那麼高粱價格提高,還讓養殖企業活不?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