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前時代,治療疾病主要有這麼幾種辦法:
對,沒開玩笑,就是巫術。
在遠古時期,生產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較落後,很多地方都存在巫醫不分的現象。具體說來,巫師被認為是人類和神界溝通的重要媒介,擁有超凡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可以透過“神力”為普通人祛除病痛。所以很多人生病的時候會尋求巫師的幫助。
(非洲的巫醫)
有些巫醫從史前時代一直持續到了近現代,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薩滿”。
薩滿教的分佈非常廣泛,從中國東北地區到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都有。薩滿教的理論根基是萬物有靈。薩滿教的巫師也被稱為薩滿,人們相信這些薩滿具有超自然能力,能夠透過“跳神”來為人治病。
透過直接觀察或閱讀近現代對薩滿行為的記錄,有助於我們理解遠古時期巫醫治病的方法。
(現代薩滿跳神場景)
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種透過咒語、跳神等行為的治療方法,更類似於安慰劑。在不少情況下,安慰劑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感興趣可以去搜索“安慰劑效應”。
說起草藥,可能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中草藥。實際上,不僅中國古代先民會利用中草藥,在世界其他的早期文明中,也不乏草藥的例子。
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資源用於治療疾病,是一個偉大的發明。關於草藥的起源,除了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種假設:
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受傷時會舔舐傷口,唾液中的某些物質有利於傷口的衛生,並促進癒合。同樣地,原始人受傷時也會舔舐傷口,如果某些人此前恰好咀嚼過有益的野草,會發現傷口癒合的效果更好。由此,草藥的藥用價值逐漸被原始人注意到,並開始進行一些主動的探索或實驗,類似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有些外傷,尤其是骨骼上的損傷,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這樣的行為在史前時代就已存在。考古學家甚至還發現了史前的“開顱手術”證據。
美華人類學家曾經發現,在南美洲古秘魯人的頭骨上,有鑽孔痕跡。但是這個鑽孔的邊緣呈蜂窩狀。病理學家認為,這是手術後感染的症狀,這個古秘魯人大概在接受開顱手術後還存活了15天左右。
據說,這種手術的成功率還比較高——“從術後顱骨切口癒合的例子看,石器時代的環鑽術成功率非常高。據統計,波蘭和捷克出土的一批顱骨,80%以上有癒合跡象。在美洲發現的顱骨上的214處環鑽痕跡,近56%顯示完全癒合,16%顯示部分癒合。”
同樣地,在中國也有這樣的考古發現。比如,在山東一座大汶口文化的遺址中,找到了帶有鑽孔的人頭骨,距今約有5000年。這個鑽孔尺寸約為3.1cm x 2.5cm,周圍有明顯的刮削痕跡和骨組織修復後的痕跡。這表明,手術較為成功,患者在術後存活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還處於新石器時期,能夠利用的銳利工具只有石刀。而且,當時的衛生條件也比較差。如何完成這樣的開顱手術並保證傷口癒合,的確是很困難的問題。
同時,有些研究者也對此保留意見,他們認為,有些穿孔可能是出於治療疾病的目的,還有的可能是出於某種宗教理念而主動鑽孔。
最後還應該補充一點,以上的三種方法,相互之間可能並沒有絕對界限。在史前時代,巫醫除了用巫術來治病,也離不開草藥和手術的幫助。
在史前時代,治療疾病主要有這麼幾種辦法:
1.巫術對,沒開玩笑,就是巫術。
在遠古時期,生產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較落後,很多地方都存在巫醫不分的現象。具體說來,巫師被認為是人類和神界溝通的重要媒介,擁有超凡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可以透過“神力”為普通人祛除病痛。所以很多人生病的時候會尋求巫師的幫助。
(非洲的巫醫)
有些巫醫從史前時代一直持續到了近現代,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薩滿”。
薩滿教的分佈非常廣泛,從中國東北地區到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都有。薩滿教的理論根基是萬物有靈。薩滿教的巫師也被稱為薩滿,人們相信這些薩滿具有超自然能力,能夠透過“跳神”來為人治病。
透過直接觀察或閱讀近現代對薩滿行為的記錄,有助於我們理解遠古時期巫醫治病的方法。
(現代薩滿跳神場景)
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種透過咒語、跳神等行為的治療方法,更類似於安慰劑。在不少情況下,安慰劑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感興趣可以去搜索“安慰劑效應”。
2.草藥說起草藥,可能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中草藥。實際上,不僅中國古代先民會利用中草藥,在世界其他的早期文明中,也不乏草藥的例子。
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資源用於治療疾病,是一個偉大的發明。關於草藥的起源,除了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種假設:
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受傷時會舔舐傷口,唾液中的某些物質有利於傷口的衛生,並促進癒合。同樣地,原始人受傷時也會舔舐傷口,如果某些人此前恰好咀嚼過有益的野草,會發現傷口癒合的效果更好。由此,草藥的藥用價值逐漸被原始人注意到,並開始進行一些主動的探索或實驗,類似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3.手術有些外傷,尤其是骨骼上的損傷,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這樣的行為在史前時代就已存在。考古學家甚至還發現了史前的“開顱手術”證據。
美華人類學家曾經發現,在南美洲古秘魯人的頭骨上,有鑽孔痕跡。但是這個鑽孔的邊緣呈蜂窩狀。病理學家認為,這是手術後感染的症狀,這個古秘魯人大概在接受開顱手術後還存活了15天左右。
據說,這種手術的成功率還比較高——“從術後顱骨切口癒合的例子看,石器時代的環鑽術成功率非常高。據統計,波蘭和捷克出土的一批顱骨,80%以上有癒合跡象。在美洲發現的顱骨上的214處環鑽痕跡,近56%顯示完全癒合,16%顯示部分癒合。”
同樣地,在中國也有這樣的考古發現。比如,在山東一座大汶口文化的遺址中,找到了帶有鑽孔的人頭骨,距今約有5000年。這個鑽孔尺寸約為3.1cm x 2.5cm,周圍有明顯的刮削痕跡和骨組織修復後的痕跡。這表明,手術較為成功,患者在術後存活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還處於新石器時期,能夠利用的銳利工具只有石刀。而且,當時的衛生條件也比較差。如何完成這樣的開顱手術並保證傷口癒合,的確是很困難的問題。
同時,有些研究者也對此保留意見,他們認為,有些穿孔可能是出於治療疾病的目的,還有的可能是出於某種宗教理念而主動鑽孔。
最後還應該補充一點,以上的三種方法,相互之間可能並沒有絕對界限。在史前時代,巫醫除了用巫術來治病,也離不開草藥和手術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