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要論理論證的問題盡在下圖中,請大神給解讀一下。
22
回覆列表
  • 1 # 帶你聊世界

    《靈樞 九針十二原》:“黃帝問於岐伯曰:餘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餘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餘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裡,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針經。願聞其情。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

    為何“始於一,終於九”是針道的“綱紀”?依據《靈樞 九宮八風》篇的內容可知,“始於一,終於九”語就是指“洛書”及其所表達的天文曆法理念。

    結合“洛書”佈陣規律,五個“奇數”分佈在春夏秋冬以及長夏五季,四個“偶數”分佈在“四維”。“奇數”為陽,自冬而春而夏而長夏而秋,其執行過程是1→3→9→5→7,就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一年陽氣由漸盛(1→3→9)到漸衰(9→5→7)的消長過程。四個“偶數”為陰,其佈陣表達了一年陰氣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由盛而衰(8→4→2),再由衰而漸盛(2→6→8)的消長過程。上半年陽長陰消,故為“陽”;下半年陽消陰長,故為“陰”。這是陰陽概念及其理論發生的天文曆法背景。

    “奇數”為陽,自冬而春而夏而長夏而秋,其執行過程是1→3→9→5→7,就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一年五季(冬→春→夏→長夏→秋)陽熱之氣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乃至在此作用下萬物生→長→化→收→藏的週期變化。按五運六氣理論而言,每個季節各有73.05天。五個“奇數”分佈在東、南、中、西、北五方,四個“偶數”分佈在“四維”。同樣用“奇數”數值的大小客觀地表達了不同地域陽熱之氣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以及在此影響下不同地域環境之中萬物的生長變化。

    五行本意是指五季氣候週而復始的執行規律,也表達了五季依次迴圈,如環無端,往復不已的時間“序列”,科學地反映了春季萬物復甦,如“木”之萌發;夏季萬物盛長,枝繁葉茂,此時為全年氣溫最高,猶如“火”之溫熱;長夏氣溫高溼度大,植物開花結實,孕育新的生命,猶如“土生萬物”;金秋送爽,萬物成熟,生機收斂,植物的枝葉枯黃凋謝;冬季嚴寒,陽熱之氣如同自然的“水”一樣涵藏於地下,萬物生機伏匿斂藏。“五行”之“行”,即季節氣候年復一年執行不息之意。在太陽背景下的五季氣候執行不息,萬物也隨之發生變化,事物的一切運動變化莫不遵循於此,這就是五行以及五行相生之序發生的天文曆法背景。

  • 2 # 天地有易

    首先你要明白中醫辯證的八綱要,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理解了這八個字你就能看到一個道理,都是陰陽同存,後又相剋相爭,所以跟“道”是同理同宗的。

    在傳統思想中,一,為伊始,九,為鼎盛,盛澤衰,而後又生。如此往復,是為謂天道輪迴。奇為陽,偶為陰。所以,放到《內經》裡就是說,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陰陽同生,表裡相合,寒熱不爭,虛實無形。

  • 3 # 不可不戒非戒不可

    本段經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原文】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死生,為之奈何?歧伯對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見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譯)黃帝道:我願聞天地的至數,與人的形體氣血相通,以決死生,是怎麼一回事?歧伯說:天地的至數,開始於一,終止於九,一奇數為陽,代表天,二偶數為陰,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間,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為三,三三見九,以應九野之數。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候,可以用它來決死生,處理百病,從而調治虛實,怯除病邪。[按]《三部九候論》主要是討論三部九候的脈診法。與現代《中醫診斷學》的脈診的三部(寸關尺)九候(浮中沉)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和你分手時說,以後見面還可以打招呼說話,因為我們還可以是朋友。他是要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