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走視野

    因為那時候只有過年才能有新衣服穿、才能吃上肉!有壓歲錢,還能跟著大人走親戚領壓歲錢,唯一的興趣就看電視,然後一起跟小夥伴到處遊玩、去田邊放鞭炮等等

  • 2 # 淨土TC

    本人是70後,小時候當然很想過年了,為什麼想過年,首先要過年了,肯定放寒假了,小夥伴們聚在一起玩小鞭炮,玩鏈條槍,野田埂上放火,背陰處的小水溝裡滑冰,下雪找雪兔子,總之,就是一個玩,甚至有夜不歸宿的,今天在你家睡,明天在他家睡,後天在我家睡,這些都是過年的前序~

    然後過年了,有新衣服穿,有肉包子吃(我們當地風俗,過年家家蒸好多肉包子),年三十有豬頭肉吃(撿豬腮上瘦肉吃),可以去親戚家拜年,差不多年齡的表哥表姐妹們聚在一起特開心,小時候每年都盼望這樣的相聚~

    這樣渴望過年的心情,一直延續到十五六歲~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時代的進步,物質的豐富,貧富的差距,成就的大小,覺得過年的心情一年不如一年,直至現在,人到中年,能有所成就的,基本上體現了,可社會整體壓力大,縱使你富甲一方的土豪,企業家,大老闆,也不一定盼望過年,越是所謂成功人士,過年應酬越多,先給能讓自己受益的生意物件,合作伙伴,拜年送禮,還要接受晚輩下屬給自己拜年送禮,這當中有多少是真心實意的?真正的該拜年的長輩,反而很難擠出時間一看,成功的有錢人士都會這麼累,一個普通的人,那壓力就更大了,當今社會,沒有錢,看到什麼,說起什麼,玩起什麼,都是壓力,而過年,自然而然就得總結,所以,真的不想過年了,但年還得按時來到,躲不掉,來就來吧,只是素然無味了~

    眼看又要過年了,這個年該怎麼過呢?沒有心緒,也沒有頭緒,不是氣餒自己,而是又過了一年,我又老了一歲,懷念青春啊~

  • 3 # 靜聽旁白

    為什麼小時候盼過年,現在不怎麼要過年了?

    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科技發展的原因。

    六七十年代,人們生活水平相對落後。沒有電視,電話,甚至電燈都沒有。

    資訊閉塞,人心單純,傳統文化的傳承十分方便。

    大人怎麼說,小孩怎麼聽。

    一切都在其樂融融的年味裡自然發生。

    過年的場景更是兒時最有趣的懷想。

    吃餃子,穿新衣服,長長的假期。都是一年當中最盼望的。

    現在社會發展了,科技發達了,各種資訊渠道太豐富了。鋪天蓋地的資訊應接不暇了。

    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數不勝數。

    選擇多元化,就造成了不可能回到過去千人一面的單一模式了。

    面對巨大的知識資訊體量,以及貧富差距的落差,人們心態失衡,焦慮重重。

    產生了既對當下的新生事物無從把握,又對傳統文化逐漸失去興趣的矛盾。導致對過年興趣越來越淡化,。

  • 4 # 錦心不繡口

    小時候過年儀式感更多一些。

    過年才能有的新衣服,可以稍微揮霍的壓歲錢。

    物質雖然匱乏,但是身邊人大部分都是同一水平,也不存在比較的焦慮。

    總體來說,就是幸福的閾值很低。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到,年夜飯可以在酒樓定,大部分物質的願望也可以自我滿足,而大的慾望卻又時刻追在屁股後面,幸福的閾值已經高到很難碰觸了。

    過年就是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本質上只是一種表面的情感彌補。

    父母真實細微的感受,沒有人會去探究。

    走親戚訪同學,喝酒吹牛划拳放縱,自己也就是一副走馬觀花的心態。

    享受著父母準備的年飯,放鬆自己疲憊的心態,只是一個七天假期而已。

    但是離開家鄉,又有一種酸腐的鄉愁溢位來。

    過年,不過是成年人對鄉愁的一個虛偽的交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一些清淡的家常菜簡單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