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題庫土林的
-
2 # 迪迪12581
媽媽跟嬰兒之間是有一種很特殊的看不見的聯絡的。嬰兒會對媽媽有天生的信任。因此,嬰兒看見媽媽就哭可能是由於缺乏安全感或者是在向媽媽撒嬌,這時媽媽只需要抱起嬰兒,並用溫柔的聲音輕哄就可以了。
另外還有截然相反的一種情況。若是生活中媽媽陪伴嬰兒的時間太少,嬰兒在看見媽媽的時候,可能就相當於面對一個“陌生人”,會產生一種牴觸的情緒,所以嬰兒看見媽媽也會哭。因此,媽媽在生活中一定要給嬰兒足夠的陪伴,要多跟嬰兒溝通,時間長了之後,嬰兒就不會再牴觸媽媽,也就不會哭了。
嬰兒看見媽媽就哭還可能是因為生活中媽媽比較愛生氣。媽媽若是經常在嬰兒面前發脾氣,不管媽媽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會讓嬰兒產生一種懼怕的心理,導致看見媽媽就哭。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受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媽媽一定要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好,否則既不利於嬰兒跟媽媽之間的親近,對嬰兒以後的成長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
-
3 # 鈴鐺媽媽的育兒經
《美國育兒百科》裡曾經提到:“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者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的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試探她們的底線。”
媽媽是寶寶的“安全基地”,離開了安全區的寶寶會表現的小心謹慎,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自我保護機制。一旦回到媽媽身邊她們就會變得輕鬆、自在,這時候一些“不乖”的行為就會表現了出來。
透過哪些行為可以看出寶寶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安全感呢?
1、 喜歡接近媽媽
當寶寶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只要有媽媽在就會要求什麼都讓媽媽陪,也會對媽媽表現出各種撒嬌、求抱抱的行為。
2、 離開媽媽後很不安
當媽媽外出離開寶寶的時候,寶寶通常表現出的分離哭戲通常都是在表示自己的不安,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寶寶也就慢慢能理解了,這時候也就不會再哭了。
3、 見到媽媽後異常熱情
長時間的和媽媽分離後一旦見到媽媽,孩子會立馬撲向媽媽,對媽媽提出各種要求,如:吃奶奶、喂吃飯、講繪本、哄睡覺等等,這些都是在向媽媽發出親近的訊號。
擁有這些行為的孩子相對來說是比較有安全感的,當然這些行為並不是判斷的唯一標準,即使寶寶沒有上述行為,但是她們的一些小動作如“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時不時會觀察媽媽在不在身邊”這些都是依賴媽媽,獲得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
4 # 小鎮上的欣文生活
真的很高興回答這樣的問題,我來講講我的故事吧,我有兩個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我就覺得是自己給慣的壞習慣,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娃多懂事,多孝順,其實裡面有很多隻有孩子自己才體會的到的感受我們做大人的是不知道的。但也有一部孩子爺爺奶奶也是管不了的讓他們也頭疼。我兒子曾經問我他生下來第一個看到的人是誰,我告訴他是醫生然後就是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問這樣的問題,也許母親懷胎十月的那份血緣關係是改變不了的吧,從生下來孩子對母親的一種依賴,一種信任是誰也代替不了的吧,孩子粘著媽媽也很正常,媽媽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孩子在不高興鬧脾氣想發洩的物件媽媽是首選,孩子知道媽媽會包容他的撒嬌任性,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他解決問題,所以孩子在媽媽面前可以正常釋放自己的情緒。所以有種說法,寶寶見到娘無事哭三場,這裡面的原因知道後其實感覺挺暖心的。
回覆列表
記得小學寫作文 《家》 有些女孩會這樣寫 家是避風的港灣 父親健而有力的臂膀 母親永遠溫暖的懷抱 我撒嬌的地方 我愛我家 孩子見到媽媽 一定是愛媽媽 心中有點小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