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做法】
主料:
麵粉500克。
配料:
油條蓬鬆劑10克,白糖5克,雞蛋液50克,鹽5克,牛奶60克,小蘇打1克,玉米油。
【1】
要在前一天晚上先把炸油條用的麵粉先和好,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炸,油條麵糰醒發的時間比較久所以要提前和麵,
準備500克的麵粉放入和麵盆裡放入鹽,白糖,小蘇打,油條蓬鬆劑,這些都放好後用手把它們攪拌混合均勻,
隨後放入60克的牛奶,30克的黃油,20克的玉米油,50克的雞蛋液,再逐步的倒入清水和麵,
把麵粉和成比較軟一點的麵糰後再用手反覆的揣面,然後放置10分鐘後再反覆的揣一次麵糰,將麵糰揣成稍微長一點的麵糰後蓋上保鮮膜包起來等到第二天早上炸。
【2】
揭開保鮮膜你就會看到麵糰發酵的就像喝了空氣一樣變的大了很多,把乾淨的面板飾面撒上一層的麵粉,把餳好的麵糰放上去,用刀把麵糰從一邊切出三分之一,
將切出來的麵糰用手拉成長一點的薄面片,將面片的上面均勻的抹上面一層菜籽油,然後用刀切成2指寬的小面塊,
然後把切好的小面塊兩個放在一起疊在一起,取一根筷子在上面用力的壓一下,第一個油條的生坯就做好了,
用同樣的方法把剩下的麵糰都做成油條坯等到入鍋炸。
【3】
也可以將切好的小面塊兩個的放在一起後用手把面片按一下將兩個面片粘在一起,這樣也可以做出生的油條坯,
油條坯都做好後,準備一個深一點的鍋多倒入一些菜籽油,深一點的鍋比省油,用大火把油燒熱,
等到油溫升到6-7成熱的時候把火轉成中火,用手捏著油條坯的兩端慢慢的拉長,輕輕的放入到油鍋裡炸,等到油條浮起來後就可以用筷子快速的翻轉油條,
讓油條均勻的受熱變的膨脹起來,把油條炸成金黃色後撈出來瀝乾油放入到盤裡,油條就炸好了,依次把剩餘的油條坯都炸好。
【注】
和油條面的時候用的蓬鬆劑,如果沒有買到的話,用無鋁泡打粉也可以,黃油可以給油條用來起酥的和增香的作用,所以要想油條炸的好吃黃油儘量不要少,用深一點的鍋來炸油條,可以節省加入炸油條用的油量。
【油條簡介】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
《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透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齊民要術》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
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在《佳話》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東坡於飲食,作詩賦以寫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賦》,《豆粥詩》是也。
又《寒具詩》雲:‘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寒具乃捻頭也,出劉禹錫《佳話》,
”然而這種叫“寒具”的食物應該形似女子佩戴的纏臂金,類似撒子,並非油條,油條應是南宋以後對油炸麵食的又一創新。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餜子”;
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
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
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
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
【油條做法】
主料:
麵粉500克。
配料:
油條蓬鬆劑10克,白糖5克,雞蛋液50克,鹽5克,牛奶60克,小蘇打1克,玉米油。
【1】
要在前一天晚上先把炸油條用的麵粉先和好,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炸,油條麵糰醒發的時間比較久所以要提前和麵,
準備500克的麵粉放入和麵盆裡放入鹽,白糖,小蘇打,油條蓬鬆劑,這些都放好後用手把它們攪拌混合均勻,
隨後放入60克的牛奶,30克的黃油,20克的玉米油,50克的雞蛋液,再逐步的倒入清水和麵,
把麵粉和成比較軟一點的麵糰後再用手反覆的揣面,然後放置10分鐘後再反覆的揣一次麵糰,將麵糰揣成稍微長一點的麵糰後蓋上保鮮膜包起來等到第二天早上炸。
【2】
揭開保鮮膜你就會看到麵糰發酵的就像喝了空氣一樣變的大了很多,把乾淨的面板飾面撒上一層的麵粉,把餳好的麵糰放上去,用刀把麵糰從一邊切出三分之一,
將切出來的麵糰用手拉成長一點的薄面片,將面片的上面均勻的抹上面一層菜籽油,然後用刀切成2指寬的小面塊,
然後把切好的小面塊兩個放在一起疊在一起,取一根筷子在上面用力的壓一下,第一個油條的生坯就做好了,
用同樣的方法把剩下的麵糰都做成油條坯等到入鍋炸。
【3】
也可以將切好的小面塊兩個的放在一起後用手把面片按一下將兩個面片粘在一起,這樣也可以做出生的油條坯,
油條坯都做好後,準備一個深一點的鍋多倒入一些菜籽油,深一點的鍋比省油,用大火把油燒熱,
等到油溫升到6-7成熱的時候把火轉成中火,用手捏著油條坯的兩端慢慢的拉長,輕輕的放入到油鍋裡炸,等到油條浮起來後就可以用筷子快速的翻轉油條,
讓油條均勻的受熱變的膨脹起來,把油條炸成金黃色後撈出來瀝乾油放入到盤裡,油條就炸好了,依次把剩餘的油條坯都炸好。
【注】
和油條面的時候用的蓬鬆劑,如果沒有買到的話,用無鋁泡打粉也可以,黃油可以給油條用來起酥的和增香的作用,所以要想油條炸的好吃黃油儘量不要少,用深一點的鍋來炸油條,可以節省加入炸油條用的油量。
【油條簡介】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
《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透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齊民要術》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
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在《佳話》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東坡於飲食,作詩賦以寫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賦》,《豆粥詩》是也。
又《寒具詩》雲:‘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寒具乃捻頭也,出劉禹錫《佳話》,
”然而這種叫“寒具”的食物應該形似女子佩戴的纏臂金,類似撒子,並非油條,油條應是南宋以後對油炸麵食的又一創新。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餜子”;
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
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
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
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