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的魚魚
-
2 # 思想人99638797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不愛學習就是厭學,是當前部分學生所存在的一個現實,本質問題是在學習過中存在興趣疲勞,或者是遇到了挫折,以至讓興趣向學習之外的事項有了轉移。
人生存的原生動力是本能慾望,智慧(知識)拓展只是後天能量;生存後天動力是激情膨脹,膽量突破,興趣凝聚,不服氣挑戰,知識拓展四大方面…淑本華說過:生活是一團慾望。揭示了一般人的生活行為來自於慾望支配,可是,本能慾望只是人生存的原動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在不需要付出追求,就有了豐衣足食。因物質滿足過於飽和,原生動力失去了支撐點,後天動力才得以有了活躍的支撐空間。原生動力與後天動力是互為借力的,共同完成生活支配的。從共同支撐的邏輯上看,一旦原生動力失去了支撐空間,反而提升了後天動力在心態中的佔比,對於孩子來說,興趣凝聚是後天行為支撐的第一動力源。心態中情感單元板塊處於拓展初期,不成熟也就談不上情感獨立,因此這方面的動力支撐是有限的;在自尊方面,同樣是處於幼稚發展期,存在表現彙集於“形式”表現,即處於虛榮(幼稚自尊)心階段,因攀比放大了“形式”亮點,“挑戰表現”的動力和抗壓力支撐有限,即使在同學間潛在著相互攀比和顯擺,但並不能獲得當今社會主流社會意識的認同,也不能拿在桌面上來說事;在膽量突破上,因為體能有限,又接受著學校老師和家長的監管,即使很多事想做,多數都不會透過,只能有校外相對自由的空間去“力所能及”或遮遮掩掩偷著做,這方面的動力源活動只能維持暗地操作,張揚的空間仍然是有限的…
相對而言,只有維持學習的空間是無限的,部分中小學生為什麼又習慣於堅持學習,一是獲得了學校或家庭的認可,在與大人的互動中找到了自信(之動力),伴隨了激情和興趣投入,以及知識面的能量,堅持有了後天動力源。
只是那些好“動”靜坐不下來的學生,開始能坐下來是因為有畏懼(大人監管)存在,一旦某種偏愛或習好坐實,在校外玩的興趣遠高於坐在教室裡,厭學也就必須了!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有些學習成績的差等生,或表現不好的學生,平常不受老師待見,面對的只有負面言辭批評,在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中不斷的集磊了“灰心失望”,也就有了對學習的興趣轉移,厭學也就必然了!
可以這樣說,興趣是維持中小學生支配現實存在行為的動力,既然部分孩子厭學,那肯定會在其他方面有了興趣凝聚…如果說是追求帶來動力,那就把中小學生說得過於理性了,事實上“不至於”。當一個人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撐握,感覺上升到了理論層面,才有個人的理想和追求之說,所以,本人認為,中小學生厭學只與興趣相關,還談不上與追求有關的那一步!
孩子厭學怎麼辦?這就在於興趣導向,特別是在學校表現成績很差的學生,在校本不受老師待見,學習之外的興趣又難以剋制,這就需要家長與孩子保持互動,以鼓勵促進對學習的興趣,以不學無術成為社會垃圾和人渣的例子作為反面參照,適當鼓勵孩子樹立人生理想和追求之心,孩子自然會在生活的感悟之中發現:厭學是迴避對現實的挑戰,厭學既辜負了家人的希望,也是對自己今後的人生不負責任…只學孩子有了一點負責任的心態,厭學之心或多或少有所克服…
同時,家長們應明白,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厭學的那一類,止損的首要目標是要看到孩子對學習之外的興趣點,在不鼓勵的也不否定的態度之下,去尋找與學習的對接點,或者是去尋找“希望”點,引導,在於興趣同化…
回覆列表
作為家長,先了解清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是什麼,比如最近家庭情況有無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不愛學習是突然性的嗎?向孩子的老師或者同學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來判斷,然後跟孩子交心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