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嶧縣西門裡老李
-
2 # GEGEXIAO
其實我倒覺得直言直語沒有什麼不好
1世界需要直言直語之人,如果世界上人人都油嘴滑舌,圓潤自如,不敢把真話說出來,到時候就有人會問油嘴滑舌,不說真話的致命弱點是什麼。世界上還是需要皇帝的新衣中的那個小孩一樣的人。正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演繹的一樣,和珅圓滑逢迎,紀曉嵐直來直去。這兩種人何嘗不是世界上的兩類人。和珅伺候好乾隆,為乾隆的喜怒哀樂事事操心,自己也過得滋潤。紀曉嵐告訴乾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時刻鞭策著決策者,推動著社會前進。誠然,懂得圓潤應變的人在當今社會會吃得開,但是世界永遠不會丟下敢說真話之人,敢於揭穿的人,如此社會才能進步。乾隆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直在做的就是平衡紀曉嵐與和珅的力量,讓即彼此相互抗衡,又相互依存。
2直言直語之人往往是正義感十足的人,他們不怕懲罰,不畏強權,眼裡容不得沙子。雖然可能會處處碰壁,但是始終守護著自己的一份光明磊落,自己內心的一片純淨。他們做的不僅僅是在捍衛真相,同時也是在塑造自身的精神家園的純淨。
最後,選擇怎麼的處世態度我們無權過問,但是希望世界多一份真誠。
-
3 # 安羽心理
您提到“‘直言直語’本身是一種人性中很可愛、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質,因為也唯有這種直言直語的人,才能讓是非分明,讓正義邪惡得以分明,讓美和醜得以分明,讓人的優缺點得以分明。”,完全認同。但後面您說的直言直語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是致命的弱點,這一點我確實不同意的。
直言直語如果在應對所有人際關係中都是用這種方式,顯然肯定會受挫,就像您說的,會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所以直言直語很好,但過猶不及,對不同的人也應該因應不同的方式,不是說你一個人直言直語,那你就永遠都是直言直語,沒有或不能有委婉的時候,肯定也是可以有委婉的時候的,男人剛直不阿但面對嬌妻的時候也會似水溫柔,女人溫柔如水在遇到孩子受欺負的時候也會壯猛如虎。
所以重點是直言直語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自己要看到直言直語不是我們這個人的全部,它是我們的一部分而已,而如果我們在適合的時候直言直語,對人際關係來說只會無往不利。但不能用直言直語去對待所有的關係。如此,就不會成為問題。
-
4 # 心理靖哥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牽涉到一個為人處世的原則問題,那就是要真誠,但是真誠又不是“直言直語”,因為直言直語有可能給他人帶來傷害,比如老年人往往忌諱死亡的話題,我們如果去醫院探視老年病人,就一定不能直言直語地討論死亡的話題,直言直語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社交模式,往往得罪人了還不自知。這就是平常在單位裡,大家說的“愣頭青”,所以真誠要拿捏一個度,就是不以傷害他人為原則。年輕人喜歡直言直語有時候也很可愛,這裡有個小小的建議,就是看看說話的物件,再確定怎麼表達,關係很鐵,對方又是個爽快大度的人,就可以直言直語,一般情況下還是溫言溫語比較受歡迎。
其實“直言直語”本身是一種人性中很可愛、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質,因為也唯有這種直言直語的人,才能讓是非分明,讓正義邪惡得以分明,讓美和醜得以分明,讓人的優缺點得以分明。但就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直言直語”卻是一個人致命的弱點。
如果你不掩飾自己的情緒,不管什麼場合,也不問物件是誰,不考慮說話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直來直去,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結果無意中便得罪了別人。
回覆列表
對這個問題,魯迅先生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某家人為剛滿月的小孩擺娃娃宴。眾親朋前來賀喜。一位說:這孩子天庭飽滿,將來一定不是做大官就是發大財!眾人皆喜。另一位卻說:這個孩子將來總是會死的!眾人大怒,將他打了出去。第一位說的恭維話,雖假卻都願聽,第二位說的是大實話,但場合不對,太直惹眾怒。
中國傳統文學有一句話,“曲徑通幽處”,話說得婉轉一點,鋪墊一點,別直來直去,不是更叫人感到你有素養嘛!如果你寫小說,第一頁就讓人知道了結果,誰還願看呢?高明的作家絕對讓你在最後一頁才看出結局!
說話要分場合,要婉轉,要照顧到在場眾人的感受,這是一個成熟之人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