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棋哥33637950
-
2 # 嚁月
客家起源於古代的嘉應二州,即梅汀二州,是唯一不以其地域名稱命名的民系。因為地處閩粵贛三地的關係,其形成的原因較為雜亂。歷史上該地區被統為山越,其原始民系便是黎、瑤、侗、畲等百越族部落居住地。秦前為“吳頭楚尾”,民系自然很多,源頭也較雜(其中也包括了古代的閩人與粵人,甚至是吳人的。習俗上有些與漢人文化有別,具有百越族文化的特點)。古中原人、古北方牧民、古蒙滿人紛紛南遷於此,成了躲避災難與戰爭的“世外桃源”。客家基本上形成於宋後,此地史記元前無客家,宋後無越族(尤其在元代,廣東的粵東地區是由江西中書省管轄的,這也打開了客家南遷之路)。因此是在宋元時期開始後融合同化而來的,壯大於明清。現在分佈在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臺灣等省(廣東等地的客家基本上形成於明清,尤其是惠州、汕尾一帶的客家)。被稱為"東方的吉普賽人"。
客家歷史上是經過多次遷徙而形成。從歷史上看是分為五至九次南遷而來,這包括了“五胡亂華”、“遼金入侵”、“蒙漢融合”、“清軍南下”等等歷朝歷代為避免戰爭與災難的移民。由於源頭多,且無法區分,因此統稱為客家。明代鄭成功的遺部便被趕往此地與海南。清代為客家的鼎盛期,於是南下與廣東惠州的土著人爭地,發生了群體鬥械運動。史稱為“土客鬥械”。太平天國後,客家人部分人被迫下南洋。
那麼客家人是古代中原人的後裔麼?從其歷史上形成看,顯然不是的,只是其中之一罷了!不過客家、湖湘、吳越、廣府、閩南、潮汕等南方民系都具有古代漢族人的共同特徵,尤其是文化上的一致性。因為歷史上是先秦後漢的,“書同文、車同軌”對其後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百越族與中原各族的融合同化比漢藏、漢胡、漢蒙、漢滿等族同化融合在先(再加上客家其最先的源頭便有楚人的血統,而楚人也有炎黃族的血統),其實百越族就是炎黃同化融合族後,漢人的第二分支。因此也有人把百越族視為漢人,例如越南的京族,他們也稱漢人的一支。視為與兩廣人同宗同源,有血統與文化上的關係。那麼兩國間也產生了地域上的紛爭,也就是本地族與外來族的矛盾與融合。最終達到一種平衡與制約。因此不存在誰是正統,而誰不正統。從漢的版圖看,越南也是漢民。那麼廣西、越南的客家也是外地與本地的融合同化而來罷了,由此可見,中國除了一小部分少數民族外,其他民系不具有正統民系的。從辯證關係看,本命題只是個偽命題。
-
3 # 治平36
客家人從來都不會說自己是正統的漢人。只知道是從中原遷徙過來的。正統與非正統這樣說了又有什麼意義?只有民族團結,國家富強,人民生活幸福就可以了。據我所知梅州客家人多從河南一帶遷到福建後遷到江西,又從江西遷到梅州。中間還遷過來又搬回去,最後定居梅州,但梅州客家人又遷到江西,湖南,四川,廣西等地的,再遠直到全世界都有客家人。客家人崇高文化,尊重祖宗,喜歡和鄰睦族,自力自強,……
回覆列表
大部分客家人都是從中原長途遷拓來,在以農為本,自給自足的時代,能夠開拓出有山有水,可種可養的一隅實屬難得之幸,所以,客家先民都希望找到蕆風聚氣的一方天地。這也符合中原人尋求穩定思維。由於與外界和大區域地區接觸偏少,所以到現在這民系都趨於穩妥和保守,較少急功近利。以求政府部門工作或能穩定生活崗位工種為要,這些部門都需科班知識為前題的。"家無讀書仔.官從何處來。這客家地區的警言俗語。 從思想上,客家民系確定傳統的華人趨於保守思維。從建築住宅也屈保壘式的四合院。至今,客家人每簇每姓都有自己堂號,比如,"南洋堂"、"彭城堂"、"穎川堂"等,都確是不忘故土祖宗。這些在中原地區己經消跡了。在語言體系,與古文也有很明顯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