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曾有很多含冰量豐富的彗星撞擊到地球上,帶來了大量的水。冰物質撞擊到地球后不會像小行星那樣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這些水分能夠得到儲存,形成巨大的湖泊和海洋,為地球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條件。
但有部分科學家對此提出質疑,因為根據對哈雷彗星、海爾—波普彗星等進行的分析研究,發現這幾顆彗星的水的成分與地球海洋中水的成分不完全相同,彗星的水中含有較多的氚元素及其化合物,重水含量是地球海洋中重水含量的兩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以判斷。
2000年7月中旬,一顆新發現的名為“林尼爾”的彗星進入大熊星座,以每天6度的速度在夜空移動,正日夜兼程地向著太陽飛去。根據天文學家的測算,它原本位於木星以外,由於受大行星引力作用而改變執行軌道,可能是第一次進入內太陽系。
天文學家開始用天文望遠鏡連續追蹤觀測這顆彗星。7月下旬,林尼爾彗星距離太陽越來越近。天文學家看到彗核表面出現一陣陣劇烈的爆發,情形與火山噴發相似。許多大塊物質被拋離彗核,大量氣體塵埃噴發出來,形成霧狀彗尾。在短短4小時內,彗星變亮了1倍。
當彗星經過近日點時,天文學家突然發現,林尼爾彗星在強烈的太陽風侵蝕下居然完全瓦解了,彗核的中央部分先是變成長形,然後拉長為一條直線,四散的碎片成為一顆顆“微彗星”,每塊直徑僅幾十米,彗星亮度則急劇變暗,一週後逐漸消失。
這是人類首次詳細觀測到彗星崩裂瓦解的全過程。根據天文學家對林尼爾彗星噴發物質的特徵分析,證實了彗核確實是由疏鬆的塵埃、岩石和冰塊組合而成,這些物質僅靠微弱的引力和冰塊的凝聚力維繫,太陽的熱使冰塊劇烈揮發,促使彗核分崩瓦解。
研究人員估算,林尼爾彗星解體時共有約330萬噸冰被蒸發掉。如果這顆彗星撞到地球上,所含水量足以形成一個大湖泊。此次觀測還發現,林尼爾彗星的水化學成分與地球上的水成分基本一致。這也在一定的意義上佐證了確實有一類彗星大部分來自於木星軌道附近,也稱“木星族彗星”,曾在太陽系形成後不久頻繁襲擊地球,是原始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的觀點。這類彗星中的冰塊是在太陽系原始星雲中形成的,而哈雷彗星和海爾—波普彗星中的冰塊則可能是在太陽系邊緣地帶的星際雲中形成的,兩者的化學成分有所不同。
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曾有很多含冰量豐富的彗星撞擊到地球上,帶來了大量的水。冰物質撞擊到地球后不會像小行星那樣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這些水分能夠得到儲存,形成巨大的湖泊和海洋,為地球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條件。
但有部分科學家對此提出質疑,因為根據對哈雷彗星、海爾—波普彗星等進行的分析研究,發現這幾顆彗星的水的成分與地球海洋中水的成分不完全相同,彗星的水中含有較多的氚元素及其化合物,重水含量是地球海洋中重水含量的兩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以判斷。
2000年7月中旬,一顆新發現的名為“林尼爾”的彗星進入大熊星座,以每天6度的速度在夜空移動,正日夜兼程地向著太陽飛去。根據天文學家的測算,它原本位於木星以外,由於受大行星引力作用而改變執行軌道,可能是第一次進入內太陽系。
天文學家開始用天文望遠鏡連續追蹤觀測這顆彗星。7月下旬,林尼爾彗星距離太陽越來越近。天文學家看到彗核表面出現一陣陣劇烈的爆發,情形與火山噴發相似。許多大塊物質被拋離彗核,大量氣體塵埃噴發出來,形成霧狀彗尾。在短短4小時內,彗星變亮了1倍。
當彗星經過近日點時,天文學家突然發現,林尼爾彗星在強烈的太陽風侵蝕下居然完全瓦解了,彗核的中央部分先是變成長形,然後拉長為一條直線,四散的碎片成為一顆顆“微彗星”,每塊直徑僅幾十米,彗星亮度則急劇變暗,一週後逐漸消失。
這是人類首次詳細觀測到彗星崩裂瓦解的全過程。根據天文學家對林尼爾彗星噴發物質的特徵分析,證實了彗核確實是由疏鬆的塵埃、岩石和冰塊組合而成,這些物質僅靠微弱的引力和冰塊的凝聚力維繫,太陽的熱使冰塊劇烈揮發,促使彗核分崩瓦解。
研究人員估算,林尼爾彗星解體時共有約330萬噸冰被蒸發掉。如果這顆彗星撞到地球上,所含水量足以形成一個大湖泊。此次觀測還發現,林尼爾彗星的水化學成分與地球上的水成分基本一致。這也在一定的意義上佐證了確實有一類彗星大部分來自於木星軌道附近,也稱“木星族彗星”,曾在太陽系形成後不久頻繁襲擊地球,是原始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的觀點。這類彗星中的冰塊是在太陽系原始星雲中形成的,而哈雷彗星和海爾—波普彗星中的冰塊則可能是在太陽系邊緣地帶的星際雲中形成的,兩者的化學成分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