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前些天,一位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犯了心梗。感慨當媽不易,經歷了生孩子的生死關,卻不想倒在了教育關,更可憐孩子不易,出生起就早早的站在競爭的起跑線上。只要孩子上了學習的小夾板,母慈子孝和雞飛狗跳都成了日常,誰家沒有“河東獅吼”?誰家沒有鬥智鬥勇?。

    “強按牛頭不喝水”,如何徹底轉變孩子從“被動學”為“主動學”,是老師的難題,更是家長的心頭病。

    一位幼兒園老師的觀點:孩子的天性需要釋放,儘量滿足他們想要的,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獎勵思維,無效獎勵=沒有獎勵,用外在的物質獎勵和遊戲等為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如背誦兒歌等,這是透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強化孩子的主觀努力來引導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他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持之以恆,成就感和上進心也隨之提高了。但是老師和家長都要注意引導的方式,不要給孩子太重的功利性。

    小學教師的觀點:幼兒時期到小學,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是很弱,刻板管理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總講大道理更會讓孩子厭煩。這個時期孩子都有虛榮心和攀比心,所以要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去激勵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我們一般是採用蓋小印章、獎勵小貼紙小獎品、發放表揚信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獎勵,這些都可以引導孩子們的行為向積極方向發展,並增強他們的榮譽感。

    家長群裡的觀點:認同老師的觀點,並在家庭中也採用這種獎勵方法,但是現在獎勵過於頻繁,有的孩子的效果很好,但是有些孩子卻誤入歧途,變得更有功利心,沒有獎勵不積極,有了獎勵才行動,獎勵小了不高興,孩子和家長都在物質上討價還價,誰還關注獎勵的積極作用呢?

    獎勵的副作用:

    “爸爸,我做完作業,獎勵我看2小時動畫片,好麼?”

    “您說的,只要我考滿分,就能出去玩兒一整天”

    “同學都有智慧手機了,他們都不和我玩兒,給我也買一個吧”

    “上次考100分,給500元,這次怎麼變成50了?”

    很多家長會發現,突然這種獎勵不管用了,變成了互相討價,鬥智鬥勇的工具,不錯,像這種太過物質化的獎勵很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畸形的價值觀,榮譽觀,認為獎勵是應得的,只要做得好,就會得到物質獎勵。

    心理學家提醒,獎勵不是那麼簡單:

    1、物質獎勵好?精神獎勵好?

    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必不可少,對於體力勞動用物質獎勵比較好。對認知開發、智力培養還是要加強精神獎勵。

    2、獎勵的價值高低,需要掌控好。

    物質獎勵並非越高越好,到達某一臨界點後,再高的獎勵只會起反作用;精神獎勵並非獎勵的越多越好,相反,口頭獎勵多了不值錢,無法達到激發孩子能動性的作用。

    3、只有獎勵,沒有批評和懲罰,只是單方面的溺愛。

    沒有任何難度,輕易獲得各種獎勵,孩子會有成就感麼?會有挑戰樂趣麼?當然不會的,物以稀為貴,獎勵也是一個道理。

    4、獎勵和年齡有關,和心理發展有關。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甚至個人基本需求也不同,所以獎勵的內容和方式也要靈活多變,2歲孩子肯定和6歲孩子、10歲孩子不同,如果自始至終都用金錢等物質進行獎勵,那就不是獎勵,而是誘惑。當孩子的心理認知達到一定水平後,有時候父母或老師的一句誇獎或讚揚,要比金錢實惠的多,認可孩子的努力過程、態度、堅持和進步,這種精神加持是必不可少,適當誇獎他聰明更會簡歷自信。

    總之,獎勵孩子既要敢用、善用物質獎勵,更要懂得從內心觀念上正確引導,正確驅動,培養孩子真正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月到第二年3月是桃樹休眠期,休眠期該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