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許多時候,覺得非常討厭自己,這是怎麼了?要怎麼辦?
7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劉老師

    或許,正常的人都有討厭自己的時候,偶爾的討厭自己,是有積極意義的,說明自己對狀態不滿,或者對自己的某些做事方式或者結果感到不滿,這是對自己的覺察,讓自己避免下次的類似問題發生。

    但任何事情過猶不及。如果長期陷於對自己的不滿,就應該引起注意了:

    1、完美型人格的人,常常會因為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完美,而對自己極度不滿和厭惡。

    2、自卑感嚴重的人,總是不自覺的拿自己的弱項與別人的強項對比,出現心理上的挫敗感,從而討厭自己,認為自己不行。

    3、精神脆弱,抗挫折能力極低的人,遇到困難或者打擊,很容易被擊垮,並一蹶不振,產生自我否定。

    4、自尊低的人,常常伴隨自卑感,缺乏自信,做事畏縮,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結果常常誇大自己的缺點,忽視自己的優勢,經常否認自我。

    5、一個人處於抑鬱情緒狀態時,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對自己進行誇大性的負性心理暗示,容易產生強烈的自責和愧疚感,從而對自己進行災難化的推斷。

    先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過於關注自己的不足,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試著與自己和解,心理才能夠裝下更多的美和愛。

    一個人如果一直都對自己非常滿意,則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即自戀型人格。很多成功的領導者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自戀型人格,它會讓人非常自信,做事情能夠保持飽滿的熱情、積極性、行動力,加上堅毅和堅持,更容易成功!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太自信的人,容易固執,不願意聽取他人意見,影響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2 # 墨斗魚愛心理

    非常討厭自己的心理,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與思維模式,即陷入負面消沉的情緒中,遇事遇人總是第一反應想著自己的不好,責怪自己。

    那怎樣才會讓一個人變成這樣的敏感、多思、自我懷疑、自我討厭呢?離不開家庭教育環境、成長環境、個人性格三部分因素。

    1,打壓指責的家庭教育環境

    支援鼓勵讚賞的反義詞是打壓指責責罵,很多父母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總看著孩子的短處、不足之處,用很惡毒的語言,或是負面消極喪氣的話說出一些道理,這些道理是正確的,可是說話的方式總讓人覺得不舒服、帶刺的。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生長出來的孩子,常常因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自卑自責不自信。

    2,攀比功利的成長環境

    中國式教育的學校往往以成績為評價標準,相互攀比成績,以提高成績為功利心去學習。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卻在學校這個倒模裡,變成千篇一律的考試機器。優點不會被有意識的挖掘與讚揚,缺點卻會被無限放大。不足夠優秀的學生會自愧不如,甚至很優秀的學生都覺得“人外有人”焦躁不安。

    3,個人性格與自主能動性

    再糟糕的外在環境也需要透過內在的能動性起作用,這時就看天生的性格了。有些人天生敏感多思,像林妹妹,一點點不如意就會哀怨不已。有些人天生神經大條,像張雨綺,再嚴重的打擊都影響不了自信。這在心理學中是氣質的四種類型,即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

    某些氣質型別的人會更容易在負向的環境中產生負向的思維習慣。

    覺得非常討厭自己時,應該分析自己的家庭教育環境、成長環境與個人性格,找到產生負向思維的根源。

    艾森克的人格維度

  • 3 # 冬心暖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在自己做錯事情,亦或是失誤的時候,都會在心裡責怪自己,討厭自己,覺得自己怎麼這點事情都做不好。其實,我們沒必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必進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只要往前看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雲間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