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0401985516

    (1) 名詞的使動用法 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發生與該名 詞有關的動作行為,前者一般是專有名詞的活用.後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詞或方面名詞. 例句: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長肉) (二) 動詞活用為名詞 古漢語中,動詞在特定情況下,失去動詞特點象名詞那樣來使用.這種現象叫做動詞活用為名詞.活用後,不再表示動作行為,而是表示與復動詞相關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裡產出的糧食) ②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軍隊) ③ 審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一)名詞意動: 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

    譯:把……當做。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魚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風而子雨: 6. 稍稍賓客其父: 7. 孟嘗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越國以鄙遠: (三)形容詞意動: 主觀上認為他具有這種性質或狀態。認為……形。1. 不恥下問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輕女 重文輕理 5. 厚此薄彼 6. 不遠萬里 7. 邑人奇之 8. 漁人甚異之 使動、意動的區別 A. 例:判斷:當行動已成為事實,便構成使動。當其為心感受,規劃想法時,並不意味著形成客觀事實,因此為意動用法。B. 依據主賓關係判斷:例:一般來說,使動句敘述的是一種既成的或將成為事實的客觀事實,它側重於客觀行動;意動句敘述的則常常是一種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可以是事實,也可以不是事實。總之,意動句更側重於心理意念的感受。名詞用如狀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該怎麼激起自己的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