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渝卅老人
-
2 # 福哥55860198
當華人重拾文化自信,便不會再信西方的那一套價值體系,也就不會再以諾貝爾文學獎為標準來評判一個作家和他的作品。現在仍然有許多人惟西方標準馬首是瞻,莫先生的作品仍然有人追捧,不足為奇。
-
3 # 頁線442
上次講到趙老爺聽到阿Q獲獎後,心中的懊惱,後悔沒揍合了阿Q和吳媽睏覺。趙老爺想這回真的要倒楣了。阿Q看上去好欺負,卻不知道他也讀了四書五經,尤其是那句“以直報怨",他是不會忘記的。
-
4 # 手機使用者25001782296
好的作品是不用吹的,四大名著不用吹誰不喜愛?《大宅門》我看了幾遍,百看不厭,比《紅高粱》好看多了。外華人不懂中國文化。
-
5 # 曉月伴清風
個人覺得莫言作品對人性的刻畫比較深刻現實,是華人身上自己沒有勇氣面對的傷疤。這是網路小白文無法比肩的!網路小白文上天入地穿古越今長篇累牘動輒數百萬字的講故事滿足屌絲所有的YY需求,看得人熱血沸騰!就像一群凡夫俗子看著開了掛的傢伙滿世界瞎跑搞事情還跟著瞎激動亂起鬨一樣!
-
6 # 東城老鄧
莫言老師深受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本身又有中國傳統文學的功底,因此,莫言老師保持著本民族的特色的同時,紮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以西方現代派尤其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技法加上中國文學的手法,來表現的中華民族這一東方古老民族堅強而又懦弱,偉大而又卑微的品格。
可以肯定,在起點,他肯定會擁有一批擁躉,但數量真的不會多。
網路文學大多數還是快餐文學,小白文學,伴隨著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大家沒有多大耐心去一一梳理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去體會作者匠心獨運的小說構思和蘊含在作品中的意義。
好作品,未必有人欣賞,不光是莫言,很多優秀的作者在網路文學的衝擊下,都無法靜心寫好一個作品,就是現在掌握資源的這幫文化公司,他們一心想的就是IP,想的是流量。
這也是最近一個時期,中國無法出好作品,無法誕生莫言蘇童梁曉聲這種好作家的原因。
-
7 # 張君剛文集
任何一個寫手的小說都會有讀者追,何況是大師莫言?問題是不怕讀者追,只怕窮途末路處,沒什麼可看了。
最起碼的一天四五千字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幾個能做到。你能堅持一個月,你能堅持一年嗎?你能堅持一年,你能堅持十年嗎?
如果誰能堅持十年,害怕沒有讀者追嗎?如果誰不信,就堅持三年試試。每天四五千,一天也別間斷。咱們就別說每天一萬字了。
我打算先堅持一年試試,有興趣的朋友請陪我一起走一程。希望多多指教和關照。拜託
-
8 # 三國有毒
在起點,都是yy作品橫行,所以沒戲。有人說,莫言的作品不好,其實是接受不了而已。華人的好面子,是有歷史的。天天說好聽的,可以看電視。文學作品不是電視,也不是拍華人的馬屁,而是批判和讓人思考,否則,還叫文學嗎?????看看美國作家福克納的作品,那個深度和厚度,是八萬萬個電視臺和娛樂節目也比不了的。當年,有記者問福克納:你的作品,為什麼老是說美華人不好啊?福克納回答說:因為我愛美國,所以,我透過作品,來糾正它,,我的目的,不是揭露,而是批判!可不先揭露出來,怎麼能批判?天天說好聽的,你永遠也不會改變的。。。
-
9 # 慣於胡說八道
我只能回答,不會轟動。最壞的情況是,莫言連吃飯都會成問題。原因很簡單,莫言和時代之間有時間限制,沒有流行就沒有網問文。
回覆列表
你如果喜歡從屁眼後面看開孔雀開屏,就喜歡莫言的作品!西方人喜歡看中國不足之處,莫言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得了個諾獎。中國也有部分人喜歡看陰暗面,就如從屁眼看孔雀開屏一樣,為莫言叫好,謂之真實。但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從頭部看孔雀開屏,因為不但真實,而且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