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焦點說
-
2 # 海狸老王
能回答出戰術作用的,我個人理解為“純屬意淫”,首先機槍不是用作精準射擊的武器,坦克的可被子彈傷害的面積極其微小,這就相當於用霰彈槍打精準一樣,機槍陣地又是需要被保護和儘量隱蔽的,所以一切都是違背武器設定、戰術基礎原理和實際內容的。如果真的要找到理由,無非是從心理層面,第一給自己壯膽,因為恐懼大量傾斜彈藥,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反應,第二是給坦克內部人員心理壓力,雖然基本傷害內部人員機會為零,但是子彈撞擊裝甲造成的環境壓力還是有的,會有可能影響一些判斷和操作的,軍人也是人類,不要軍人神話成作戰機器,你怕的他們也會怕只是程度不同。
-
3 # 慕什塔戈
若論機槍的穿甲能力,以目前口徑最大的14.5毫米重機槍為例,僅能在300米距離上射穿20毫米厚的鋼板。而坦克的裝甲厚度,在二戰時期就已普遍達到60~100毫米,即使是側裝甲,其厚度值也在40毫米左右。進入現代,世界各國的主戰坦克均採用貧鈾裝甲、主動反應式裝甲等新型複合材料技術,更是成倍提高了防護水平。以穿甲能力極其有限的機槍火力對坦克射擊,無異於以卵擊石。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機槍主動對坦克實施射擊”這種戰法呢?
圖示:12.7mm重機槍射擊火力
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目標指示。進攻一方為了達成戰鬥的突然性,通常首先將坦克隱蔽部署在敵方反坦克兵力較少的薄弱部位,戰鬥發起後,令坦克快速前出,以便在敵方陣地上撕開口子,突破其防禦。這時,對於防禦一方來說,在敵方坦克快速逼近、己方反坦克兵力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需要指定一處機槍火力點對敵坦克實施射擊,通常採用曳光彈。其目的是引導反坦克分隊向敵坦克逼近方向集結,為反坦克分隊指示敵坦克的概略方位,以便集中火力予以摧毀。
圖示:演習中,坦克引導步兵開闢通路
二是火力牽制。在敵人坦克的進攻正面實施抗擊,往往不易奏效。防禦一方應以容易暴露方位的機槍火力,從正面射擊敵坦克,誘使其向機槍火力點所在位置機動。此時,防禦一方則以反坦克分隊從敵坦克的側方或後方,對敵坦克的薄弱部位實施攻擊。為遲滯敵坦克的機動速度,戰前防禦一方需在機槍火力點的陣地前沿,預先埋設反坦克地雷,或構築反坦克壕,從而提高反坦克作戰的成功率。
圖示:二戰時期,搭載步兵前進的蘇軍T-34坦克
三是迫敵冒進。進攻之敵通常採取坦克引導步兵,或步兵伴隨坦克這兩種方式,向陣地發起衝擊。無論是坦克引導步兵,還是步兵伴隨坦克,對於防禦一方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割裂敵坦克與步兵之間的聯絡,使敵坦克突出冒進,變成孤立好打之敵。為此,防禦一方要發揚機槍火力,對坦克及其周圍實施壓制射擊,重點打敵步兵,使敵步兵與坦克相互脫離,為反坦克分隊接近並摧毀敵坦克創造戰機。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機槍是打不穿坦克的,但是經常會看到機槍手不停的掃射坦克,即便是日軍的輕型89式坦克,被機槍重尖彈打中也無濟於事,可是為什麼機槍手還要狂掃射坦克呢?
第一,打擊坦克掩護計程車兵。
坦克一般會在前方開路,充當移動掩體,特別是在平原開闊地帶,士兵隱藏在坦克後方和兩翼,減少己方的傷亡,能不能打退對方坦克後的兵,直接關係到戰爭能不能打贏,所以必須要機槍進行火力壓制。
第二,干擾坦克視線。
機槍手射擊並不是打的坦克這個龐然大物,而是比較容易損壞的觀察窗和履帶,並且一旦損壞就不容易維修,打壞了觀察窗,敵人就沒了視線,坦克就失去了方向,變成了瞎子,履帶損害後,坦克就無法移動,士兵就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坦克的優勢。如果擊中坦克的某些易燃易爆附加裝置,就會增加擊毀坦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