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一的藍調

    裝蛋手搭上線以後心中無限感慨,一時無言相送,只好默默的拍了一下哥們兒腦袋,那意思就是:祝好運!掛了別怨我!明年的今天俺給你燒錢

  • 2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副手是裝填手(彈藥手揹著一捆彈彈和突擊步槍)也是負責觀察周圍敵情的,主射手提著發射器,注意力都在要打擊的目標身上,往往會忽略其他,拍一拍是替代喊叫更直接也隱蔽,意思準備好了可以發射,也是代表你打吧周圍安全,我也在安全區內,殼!

  • 3 # 使用者5770541302

    實際上,在士兵頭上拍一下其實僅僅是一個訊號,那就是裝填手已經裝填好火箭筒的彈藥了,可以進行射擊了。而在戰場條件中,噪音等其他影響因素過多,比如巨大的噪音就會干擾正常的交流,而在此時,拍一下火箭筒的操作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這種情況也主要出現在後部裝填設計的火箭筒,對於一些前裝彈的火箭筒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比如二戰中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筒,就採用的是後部裝填設計。而由於火箭筒的彈藥比較特殊,發射手不能攜帶太多彈藥,因此一般副射手也會攜帶一些彈藥,增強其火力。而在作戰時,像巴祖卡火箭筒這樣的武器使用起來是比較危險的。

    首先就是目標太大,容易遭到打擊。火箭筒體積巨大,而且外形特徵十分明顯,識別起來非常容易。而由於火箭筒一般是高價值目標,因此往往也會遭到敵人的優先打擊。所以在操作火箭筒時,一般是隱藏在儘量低矮隱蔽的環境下使用透過敵人坦克碉堡等這些目標的視野盲區攻擊。

    但是有時首發沒有命中或者需要繼續攻擊的時候,裝填就成了問題,火箭筒體積過大,尤其是後部裝填設計的火箭筒單人裝填起來比較耗時麻煩,而且在此期間很容易遭到打擊。而副射手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幫助裝填。但是由於戰場條件下噪音等太大,士兵在發射火箭筒時聽力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裝填完成後,裝填手一般不是透過說話,而是拍打發射手來告知其裝填工作已經就緒,可以發射,同時副射手隱蔽起來,避免被尾焰傷及。這樣一來極大的提高了裝填工作的效率。

    不過這種方式如今而言已經不佔主流了。如今的火箭筒在反坦克導彈等這些武器的衝擊下,作用已經很小了,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筒成了主流,比如美軍的M136(AT4)火箭筒,就是這種設計。不過也有像我軍的120毫米火箭筒這樣的多次性火箭筒,這就需要裝填了。

  • 4 # 諸葛小徹

    火箭筒這一發明可謂在戰場上日益扮演中重要的角色,最早追溯到二戰的德國的鐵錘,其操作簡單成本低,可以迅速打擊敵方的坦克裝甲部隊,以及在巷戰中摧毀掩體和建築物。現在的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一些反政府軍和恐怖分子擁有的RPG幾乎適用範圍和AK-47制式步槍一樣,迅速的火力支援和擁有強大機動能力,讓政府軍和安全部隊吃盡了苦頭。所以火箭筒的使用時越來越來廣,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看到裝填手裝填完畢後會拍打發射手的頭部,然後發射手開始發射,這是為什麼哩?

    我們在看一些炮兵作戰以及演戲中,知道首先指揮下達指令後炮手才開炮的。當然很多人都知道在戰場中,槍林彈雨的,所以斷定是噪音太大的緣故,但是裝填手和發射手的距離那麼近,噪音還不至於讓兩人聽不見對方說話,這個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

    真正的不是戰場的槍彈導致噪音,而是火箭筒自身引起的噪音,火箭筒是沒有坐力的武器,也就是說火箭筒在發射的一瞬間會造成強大的衝擊波引發的巨大噪音。所以必須要求發射手配搭防止耳朵失聰的護耳用具,從而保護聽力。同時在發射後,正射手需要保持高度精神集中來觀察戰場情況,那麼勢必無法顧及裝填的情況,在此就需要裝填手的來裝填彈藥。同時火箭筒也容易成為重點的打擊目標,所以拍發射手頭這個肢體動作更加增強隱蔽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氣孔、葉肉、葉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