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越中客
-
2 # 鑫時空
就人類社會而言,民族是屬於文化範疇的。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來通過研究人類進化史及種族所形成的概念。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
現代的民族可以是以國度為區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單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沒有共同的語言、歷史來源的人群。現代同一個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個民族也可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語言。
民族起源
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產生的時間及其在產生前的發展過程,亦可指某個具體民族的起源與形成過程。關於民族的形成時間,由於國內外學者對"民族"一詞涵義理解的不同,主要有4種不同的意見:
①原始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原始社會。
②奴隸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奴隸社會,或比奴隸社會稍早的軍事民主制時期。
④資本主義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在此以前不存在民族。
-
3 # 曾經的兔兔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世界上有兩個民族:華夏民族和其他民族。
華夏民族首先體現的是血統。我們稱自己是華夏子民、炎帝子孫。是因為我們56個民族,追根溯源,都可以上溯到炎黃二帝,炎黃時期,各部落通過通婚、談判、戰爭等等手段,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融合,這融合的最突出特點就是血統的融合。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胥臣雲“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又云“唯青陽與蒼林為姬姓。
這就是百家姓的開端。
其他民族更多的是體現地緣,你生在哪裡,或者是長在哪裡,那麼你就是哪個地方的人,或者是就是哪個民族。
華夏民族的認同還在於文化認同。血緣的溯源解決了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而文化的認同主要解決我們是誰的問題。
文化認同是一種群體文化認同的感覺,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大文化”共同構成了當代中國的文化認同體系。每一個炎黃子孫,只要是認同這種文化,那麼他就不可避免他萌生出為華夏民族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並且迸發出澎湃的動力。
十字架、新月形、教堂、寺廟,各種禮節、儀式,各種口口相傳的教義,或者是記載在各種書本上的教義,其他民族的文化認同,更重要的是達成族群的共識,發展到現在,這種共識有一個非常亮麗的名字,叫做“契約精神"。
華夏民族的文化認同是難以割捨的,因為它是基於血統的認同,若割捨就會有撕心裂肺的痛;而其他民族的這種認同是非常容易拋棄的,正所謂“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
-
4 # 科技微言說
現代民族更多是依託文化形成的。
血統只是民族的外部特徵,如面板的顏色和頭髮眼睛的顏色等。
民族的本質是由文化決定的,現代通俗的說法是想象共同體。
關於民族的本質有許多說法,我比較贊同安德森所闡述的——它是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
以東亞各民族為例子,日本大和族的一個小孩如果自幼接受儒家文化和漢文化教育,那麼在他的意識中他會自動認為自己是中華一族的成員。
因為外表上東亞各民族都是黃批發黑頭髮人種,外在區別十分細微,能夠決定民族認同的就是文化認同了。
反過來舉例,如果一個漢族小孩,自幼按照日本文化教育培養,那麼他會認為自己是大和族。
現代民族的構建很多時候就是通過文化去影響,在意識形態中去構建。
比如在美國白人族群中,其實也有許多不同民族的白人,他們有的是盎格魯—撒克遜後裔,有的是來自北歐的移民,也有來自東歐的移民。
當他們來到北美大陸時候,說著不同語音,信仰著不同宗教,但是隨著相互協作聯絡的增強逐步形成了統一的文化概念。現在如果在美國進行民族統計基本上白色人種都是統一歸位一類。
文化是沒有一個具體的物質特徵的東西,反而是一種抽血化的東西。
這裡可以提到以色列作家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他有一個觀點:智人之所以可以打敗尼安德特人,就是因為相信“虛構的故事”“想象的現實”。人類的協作依賴於各種各樣的共識。
因此現代民族的構建形成,最主要是文化決定的,血統只是外表區別點。
-
5 # 笨笨熊xjkf
民族,這個話題很大,也很小。
一,地球村裡,民族眾多,這是大,多少民族,也是人類,這是小。
二,數千年的人類進化史,讓人類有了民族之分,這是一種進化和發展。
三,民族代表了一種文化繼承發揚。
四,民族也是一種信仰之名。
-
6 # 老丁68
一血緣,二文化傳統,三凝聚力,缺一不可,這裡的血緣不是指單一的種群,但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的族群,比如發源於黃帝與炎帝部落的中原人是漢民族的核心;所謂文化傳統,指穩定而延續的語言、宗教信仰及生產生活模式;凝聚力則是民族生命力的外在表現,喪失凝聚力或凝聚力薄弱預示著民族必將衰老、崩潰。
-
7 # 風魂001
民族,就是指一個族群。對一個族群而言首先就是血緣支撐,比如,以純正的日耳曼民族為旗幟,排斥其它族群,特別是猶太人。
民族這種就具備封閉性,就像一個封閉的大圈子。而這種封閉也就導致民族文化的封閉性,在長期的民族文化的浸泡中,文化的烙印自然形成一種文化底蘊,甚至文化習慣。
當面對日益開放的環境的時候,血緣可能就不顯得那麼重要了,可是,文化烙印卻根深蒂固,進而讓血緣這種族群烙印又無法擺脫。就比如,美國的白人與黑人。目前而言,白人和黑人在美國生活了二百多年,但卻直到現在還在某些人心理存在隔閡與排斥的問題。
這就是文化烙印的作用。
因此,民族的本質,其實本質上來說,還只是一種文化現象而已。特別是當族群之間進行交流融合的時候。
-
8 # 公明先生八字算命
民族,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來通過研究人類進化史及種族所形成的概念。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
現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國度為區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單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沒有共同的語言、歷史來源的人群。現代同一個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個民族也可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語言。
國族:國族是以政治目的結成的新族群,在文化習俗的融合的情況下,國族不可以直接轉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國族概念有中華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堅民族等。
從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在年滿18週歲的兩年內,可以依據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回覆列表
民族是聚內排外形成的一個群體,它是想象的共同體,是通過尋找各種共同點建構出來的。民族的分野主要在於體貌界限和文化邊界,兩個因素通常兼有。
在體貌趨同的情況下由文化劃分民族,包括語言、習俗、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等,東北的北韓族和漢族差異就在語言和習俗,回族和漢族的差異就在宗教信仰。也有一些民族是利益推動的,如現在的滿族,以及一些漢族改少民,源於政策優待,即便體貌和文化都沒有民族特色,也因為利益走在一起特立獨行劃分出來。還有一些是共同歷史,比如漢八旗、巴爾虎,在文化特徵上是漢族和蒙古族,但長期歸入八旗共同體,產生了旗人認同,在八旗崩潰後堅持滿人認同直到現在的滿族。
構成民族的關鍵因素不是恆定的,得看哪一種或幾種佔整體認同優勢,沒有明顯的單一因素界限,長得很不一樣也可以是一個民族,比如阿拉伯人中有既有高加索人種地中海型也有尼格羅人種東非型,但都講阿拉伯語都信奉伊斯蘭教,屬於同一民族,猶太人中既有高加索人種閃米特型與西歐型混血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也有尼格羅人種東非型的貝塔猶太人,但堅定的猶太教信仰構成了同一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