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曦小荷
-
2 # 無限風光居士
無限風光來回答!
此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范增見項羽曰:“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楚南公是戰國末期隱士,也是楚國道家精神領袖。范增借用楚南公的話告訴項羽,楚南公早有箴言,你要對滅秦鬥爭充滿信心。
楚雖三戶指的是楚國的昭、屈、景三戶,是楚國國君下面的三大賜姓。代表楚國全境的土地和人口。
有人可能會追問,這是為什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是因為周禮制度和姓氏規則所決定的。周王朝是奴隸制社會,周天子為最大奴隸主,周王朝分封天下71國,不僅是封土而且是賜姓的,天下土地屬於周天子所有,實行的是井田制;賜姓就是賞你一個名號,不得更改。
比如,楚國立於周成王賜國姓——楚。《史記•楚世家》記載,周文王、武王時期,顓頊後人熊姓部落事周有功,分封到楚地,熊氏家族封子男,賜羋。楚國君又分封卿大夫,即昭屈景三姓謂之三戶。無姓即無戶,這是才根源。卿大夫也繼續分封下屬,直到最小奴隸主才打住。然後,追根溯源,諸侯國認天子為天下共主與四夷有別,卿大夫認諸侯為君父與其他諸侯國有別,卿大夫以下姓氏只認卿大夫馬首是瞻。姓與戶構成了由下到上的金字塔,奴隸隨小奴隸主姓為一戶,小奴隸主隨大奴隸主姓為一戶,大奴隸主隨宗主姓為總戶,不敢僭越。
雖卿大夫之下多有賜姓,但在楚國朝堂、朝政上,他們絲毫不敢以自己被賜之姓自居。因此,楚三戶就卿大夫層面講,下面的小姓小戶以至於所轄奴隸均屬於此三戶。
所以,楚雖三戶,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人才輩出,亡秦必楚也。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意思是什麼?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成語”三戶亡秦”的典故出處。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秦朝時代名言,出自西漢時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意為即使楚國只剩到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比喻即使弱小,團結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的堅定信念。楚王族姓羋,本支為熊氏,另有公族分為昭(昭陽)、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戶)。
讓人同情的楚懷王
其實在歷史上人們對這句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我在上面已經說了。下面再說後兩者。
第二種說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廟,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第三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
我個人傾向於第一種說法。事實上出國的屈、景、昭三姓勢力龐大、人才輩出。
有個記錄片叫《楚國八百年》不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看,瞭解瞭解。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楚國也很有機會。簡單總結一下。:楚國不講究禮儀的時候,攻城拔寨;楚國後期講究周禮的時候遇到了不講究周禮的虎狼國家秦國,國土淪喪。先有楚懷王被騙,後有項燕中計。瞭解過程的,頗值得同情。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楚國最憋屈,也最賣力抵抗。再有秦國王室有楚國的血統。楚國也足夠龐大。楚國老百姓認同楚國的統治。楚國老百姓不認同秦國的統治。
所以後來不論是陳勝、吳廣的張楚還是項羽的西楚,都是以楚來號召大家反抗暴秦的。就是劉邦的漢說到骨子裡也是楚國為號召。最開始打著楚的旗號,後來反抗西楚以項羽殺楚帝:義帝熊心,為號召。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些都印證了楚南公的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