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面具皇冠

    因為當時天下百姓已經厭倦了戰爭想要和平,而當時康熙繼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使民眾看到了希望,不想打戰了,而吳三桂原本名聲就臭到大街上了“三姓家奴”,本就不得民心所以註定是失敗的。

  • 2 # 瀟瀟灑灑哥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人物,原是明朝將領,後投靠清朝發跡,從此平步青雲,官至平西王,成為封疆裂土的一方諸侯。吳三桂長期割據雲貴,兵強馬壯、財力雄厚,搞得清王朝寢食難安。康熙繼位後,吳三桂根本不把這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放在眼裡,屢次和朝廷伸手要錢,動不動就要挾朝廷,把康熙逼得沒辦法,只能鋌而走險,下旨削藩,逼反了吳三桂,引發了三藩之亂。最終,這場持續數年的戰爭以三藩的失敗而結束。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老奸巨猾的吳三桂為何鬥不過年輕氣盛的康熙?

    第一:民心所向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一句話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三藩之亂”吳三桂雖然是漢人反對滿清的統治,但是並沒有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援,因為吳三桂當年衝冠一怒引清軍入關,滿洲八旗鐵騎迅速佔領中原花花世界,在漢人心中吳三桂是千古罪人,是“漢奸”。從開啟山海關因清軍入關開始,吳三桂就一直揹負著“漢奸”之名,民間對吳三桂無不痛恨。而此時吳三桂起兵反清距離清朝統治全國已經二十多年,清朝皇帝施行仁政,提倡“滿漢一家”,減輕苛捐雜稅,承諾永不加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逐漸提升,可以說正是民心思治的時候。吳三桂此時挑起戰亂,無疑是讓百姓再次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吳三桂沒有得到民心,得不到民心,如何得天下?而康熙帝則不同,康熙帝施行的仁政則是民心所向。

    第二:道義上得不到支援,師出無名

    自古以來,起兵都講究師出有名,而吳三桂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吳三桂當年為了向清朝表忠心,追殺絞死南明永曆皇帝的事情以及引清軍入關的事情依然歷歷在目,此時吳三桂起兵反清,卻沒有打出復明的旗號,這讓明朝的那些遺老遺少以及反清義士無所適從,像天地會,沐王府,臺灣鄭氏,都是著名的反清組織。這些組織打出的旗號是“反清復明”,是忠於大明王朝的。而吳三桂不一樣,吳三桂沒有擁立明室後裔,更沒有提出反清復明的旗號,而是“反滿復漢”,想自己稱帝,這就讓吳三桂在道義上得不到支援,這也為吳三桂的失利埋下伏筆。

    第三:雙方經濟對比

    吳三桂造反,是以雲南一隅對抗全國,經濟方面的差距可想而知。戰爭不光是人力和意志的比拼,還是軍需物資的比拼。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軍需物資在戰爭中的作用。吳三桂僅僅依靠雲南一隅的財力,物力,兵力,而康熙帝則是坐擁全中國的人力,物力,兵力,後備資源和兵員的補充可以說是源源不絕。吳三桂是從昆明起兵,要攻入北京,戰線太長,兵力不足,這個時候,戰備物質和兵員的補充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吳三桂實在沒有兵源再補充了,所以,軍隊越打越少。

    第四:吳三桂的戰略

    綜上所述,吳三桂的敗亡也就必然了!

  • 3 # 老玩童54121

    從戰略上說。吳三桂他引清軍入了關,又殺了明餘帝,從口號上喊不響,名不正言不順沒號召力,除非他軍力很強一下就把對方滅了。若出現相持,就無後勁了。無土的苗再豔麗也掙不了多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個娛樂圈都願意為郭德綱捧場,老郭為何如此優秀?